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1.成熟植物液泡膜上有运输钙离子或氢离子的膜蛋白,这些膜蛋白将钙离子或氢离子运进液泡时需消耗能 M(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液泡膜两刪钙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都将趋于相等B. 钙离子进入液泡时.细胞内ATP含最会明显下降C. 该植物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均生成于原生质层内部D. 成熟植物细胞内膜蛋白的合成与无膜细胞器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由膜包被的泡状结构,在根尖、茎尖等处的幼细胞中呈球形,细胞成熟过程中,由多个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具中央大液泡,其内充满细胞液,液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进出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葡萄糖的运输方式分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前者不需要能量,后者需要消耗能量。【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钙离子和氢离子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不会引起膜两侧浓度趋于相等,A项错误;细胞内ATP含量少而稳定,即ATP含量不会因主动运输的消耗而明显下降,B项错误;植物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属于细胞质,在这些场所均可合成ATP,C项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无膜结构,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某兴趣小组探究乙醇的浓度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有无铁离子是无关变量B. 铁离子可使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升高C. 乙醇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活力有相互促进作用D. 若要验证该酶的专一性,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种类【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根据该实验的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和有无铁离子,A项错误;乙醇浓度为零时,有铁离子组酶的活性较高,说明铁离子可使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降低,B项错误;从图中信息可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可见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C项错误;验证特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相关知识,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明确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通过分析柱形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3.抗体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管等体液中,以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以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表面,具防御作用的物质。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有的可成为膜蛋白B. 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末必来自病原体C. 有抗体参与免疫反应不一定都利于稳态的维持D. 人体内不同浆细胞分部的抗体不同是因为基因组成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核记忆细胞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可以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T细胞可以接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与靶细胞结合;B细胞可以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用。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有的会结合到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即成为该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的受体),A项正确;自身产生的抗体有时也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结构或物质,比如自身免疫疾病,B项正确;在体液免疫中,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对机体有利,但在过敏反应中,往往会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C项正确;人体内的不同浆细胞含有的基因相同,抗体的不同主要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整形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向植物喷施整形素溶液,植物的茎叶会吸收整形素,然后运输至全身,整形素能阻碍内源生长素从顶芽向下转运,也能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 植物体内合成的整形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性B. 整形素能够减弱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C. 喷施整形素溶液,不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D. 整形素是生长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的抑制剂【答案】B【解析】【分析】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抑制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整形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不能合成,A错误;整形素能阻碍内源生长素从顶芽向下转运,进而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下降,由此减弱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整形素能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生长素分解加速,因此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可能会降低,B正确,C错误;从题干信息可推出整形素是生长素的抑制剂,但不能推出整形素是其他植物激素的抑制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各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MIRNA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在翻译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如图所示为某种MIRNA的合成、加工和调控W基因表达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有催化核苷酸链内化学键水解的酶B. 所有 MIRNA蛋白质复合体都能调控W基因的翻译C. 细胞内有多种RNA,其中内部含有氢键的不仅仅是tRNAD. 核糖体在W基因mRNA上移动时会伴随新肽键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是用DNA一条链做模板,与核糖核苷酸基团配对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mRNA,翻译是mRNA与tRNA配对,tRNA上的氨基酸连接起来合成。mRNA上的三个碱基组成的序列为一个密码子,tRNA上的为反密码子,可以和mRNA配对。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转录在细胞核中,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中;细胞质DNA的复制、转录在线粒体、叶绿体中,翻译在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中。【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存在RNA加工,而每次加工相应RNA都会变短,由此推测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有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的酶,A正确;miRNA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通过与mRNA互补配对调控相关基因的翻译,特定的miRNA调控的对象不同,B粗无;从图中信息可知,miRNA基因转录而来的RNA中含有氢键,C正确;核糖体在W基因mRNA上移动时,会有tRNA搬运氨基酸过来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即有新肽键的合成,D正确,故选B项。【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转录、翻译过程,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由于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解答问题。6.某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一种新型单基因遗传病,但不清晰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隐性遗传病B.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家族中患病男女数相等C. 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常男性一般不含该致病基因D. 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则其儿子一定含该致病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的患病概率相同,但在一个家族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不一定相等,B项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伴X遗传,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正常男性不含相应的致病基因,C项正确;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其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致使含Y的精子内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遗传特点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7.不同的动物其生活习性不同,有的在白天活动,有的在夜间活动。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有碳元素的流动,在该食物网中也有碳元素的流动。上述碳元素主要流动的形式依次为_。(2)分析图示信息,大角猫头鹰共处于_条食物链中;大角猫头鹰捕食出和臭融,却不捕食兔子,原因很可能是_。大角猫头鹰依靠敏锐的视觉捕杀睛和臭鼬,而嗣和臭躺依靠灵敏的听觉避猎捕,该现象能发映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答案】 (1). CO2、含碳有机物 (2). 3 (3). 大角猫头鹰是夜间捕食的肉食性鸟类,鼩鼱和臭鼬是夜间活动的小型动物,而兔子主要是白天活动的小型动物 (4).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分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为CO2;在生物群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