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左传,复习活动一:,千古名句我会背,齐背曹刿论战全文,注意文中的名句。,肉食者鄙 末能远谋,因,请,见,原,复习检测(一),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取信于民。,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他的解释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军马上追击?,因为他认为齐国是“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视”到什么?“望”到什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归纳: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庄公也是“肉食者”,也“鄙”。他的“鄙”表现在哪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不知凭什么迎战齐军; 公将鼓之。不知什么时候击鼓进军; 公将驰之。盲目冒进。 既克,公问其故。打了胜仗却不知为什么。,复习活动二:,文言知识我积累,复习检测(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这是我国第一部_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所作,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左 传,编 年,左丘明,史 学,文 学,重点词义,1、齐师伐我: 2、肉食者: 3、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4、小信未孚: 5、虽不能察: 6、必以情: 7、败绩: 8、公将驰之: 9、忠之属也:,鲁国,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养,安全,怎么,为人所信服,实情,大败,驱车追赶,明察,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复 习 检 测 (三),10、既克: (攻无不克、克敌制胜) 11、对曰: ( 对答如流) 12、彼竭我盈: 13、难测也: 15、望其旗靡: (风靡一时、所向披靡) 16、遂逐齐师: 17、既克: 18、乃入见:,就,于是;,于是,就,战胜,回答,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推测,估计,倒下,追击,已经,词类活用,1、公将鼓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2、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击鼓,复习检测(四),古今异义词,牺牲,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狱,鄙,今:监狱,再,通假字,小惠未徧 :,成语,本指擂响第一通战鼓时,士兵们即士气高涨。 比喻趁情绪高昂、劲头十足之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同“遍”,遍及、普遍,一鼓作气:,可以,今:能够,虽,今:虽然,一词多义,所以,因此,公问其故:,故克之:,曹刿请见:,战则请从:,民弗从也:,战则请从:,故,请,从,缘故,原因,(无缘无故),请求,请允许(我),跟从,跟随,服从,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特意,温故知新:,旧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他的,公问其故:,其乡人曰:,小信未孚:,必以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与我何加焉:,其,信,加,其中的,信用,实情,好处,虚报,下视其辙(望其旗靡):,他们的,凭,靠,用,把,将,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小大之狱:,公将鼓之:,肉食者谋之:,之,的,他(们),补充音节,无实义,这件事,根据,按照,吾妻之美我者:,主谓之间,无实义,辍耕之垄上:,去,往,认为,偶尔,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参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暗中,悄悄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疑难句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石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以 少报多,一定对神说实话。,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全国,人民是不会服从的,复习检测(五),5、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6、战则请从。,(如果)做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7、齐人三鼓。,齐国第三次击鼓进军。,8、彼竭我盈,故克之。,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特殊句式一。,省 略 句,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1、可以一战。,2、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气) 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衰竭了。,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俯下身子察看齐军车轮碾过的印迹,又登在车前的横木上眺望齐军。,特殊句式二,1、夫战,勇气也:,倒装句,2、战于长勺。,1、何以战?,(以何战?),(于长勺战。),2、夫大国,难测也:,作战,是靠勇气的。,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判断句,特殊句式三,凭借什么作战?,在长勺作战。,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复习活动三:,课文内容我探究,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考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从哪些方面论战的?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1)迎战的条件,关键条件政治上要取信于民,民心所向,(2)胜战的原因,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 战机,最佳进攻时机彼竭我盈 最佳追击时机辙乱旗靡,有政治远见;沉着应战,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 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4、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 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5、请你概括鲁军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A、战前有很好的准备,在政治上取信于民,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B、战中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准确把握士气和有利时机,后发制人。 C、洞察敌情,慎重追击。,说说你眼中的曹刿和鲁庄公:,曹刿:,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善于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战机,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平庸的国君却不是昏君,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善于听从别人的正确建议,不耻下问,广开言路。,复习活动四:,反馈矫正我能行,独立完成下列题目,这些题可是中考题哦!,中考练兵,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 伐: (2)牺牲玉帛 牺牲: (3)小大之狱 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翻译: (2)可以一战 翻译: (3)一鼓作气 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讨伐,进攻,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案件,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北京怀柔区),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3)既克,公问其故。 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福建浦田市),参与,赐福、保佑,缘故、原因,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B,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政治上要取信于民,(浙江义乌市),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下。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备:准备。,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C,(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意思对即可。“伏”1分,大意1分,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1分)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1分),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4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