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爱英语八年级上Unit2 Topic2 Sections B 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2 Topic2 Section B的内容。下面我就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方面的内容对本节课进行说明。1、 说教材1. 教材分析 本课就吸烟这个坏习惯展开讨论,呈现了本单元语法重点:情态动词must + 动词原形: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 表示建议、劝告。同时巩固了动名词做主语的句式:Smoking is bad for his health. 通过学习Section B, 让学生能够辨别好习惯与坏习惯,并能帮助亲人戒掉坏习惯。课后要求学生会用动名词做主语造句,能用must提建议。用1课时完成。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s):1). 能正确运用以下短语巩固动名词短语做主语的书面表达:read in the sun, give up smoking, go to school without breakfast, take a walk,study late, drink enough water 2). 能正确地运用must, mustnt进行劝告或提建议: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能力目标(Skill aims):1). 能听懂有关影响健康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的话题。2). 能熟练地运用must, mustnt提建议。3). 能正确朗读有关影响健康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对话或文章。情感目标(Emotional aims):通过语言学习,影响学生的自身品格,要学会辨别好习惯与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并帮助他人戒掉坏习惯,保持健康。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must 表示“建议、劝告”的用法: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 我得劝他戒掉烟。难点:巩固动名词做主语的正确运用。二.说学情1.学生肯定对于这部分知识感兴趣,而且接近生活,学生会有很多要说的话,会积极参与。2.学生的词汇量掌握不多。尽量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3. 学生平时较少用英语与他人交谈并表达信息。利用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教会他们更多知识。三.说教法学法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遵循“老师由主演变导演,学生由配角变主角”的角色转换,采用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教学理论,我运用自由讨论.分组工作.结对练习.借助多媒体、录音机,图片等教学手段,设置特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运用英语。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以下的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他们“说”的能力。(一)课前热身(1)师生间常规问候,可借此复习有关问候的交际句型。(2)欣赏一首歌谣。设计意图:师生相互交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学习,同时进行常规任务,锻炼学生听说能力。(二)自主导学完成导学案中1-3题。本课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并标注有疑问的问题。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三)精讲展示1.小组内核对导学案中1-3题的答案。2.针对有疑问的难点,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探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点的能力。(四)知识巩固1、放录音听1a,让学生听后回答1b问题并跟读。2、小组找出重要句型3、给学生一点时间完成C,设计意图:我想知道我的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整个对话的内容,并掌握了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此外,学生们把找到的重点句型板书在黑板上,以便他们能够更简单地记忆。(五)综合探究1、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2a和2b。 2、堂堂清。完成一些相应的练习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及训练学生理解和应用重点难点的能力。(六)归纳总结1、让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除了板书所呈现的重点难点内容外,又以“堂堂清”的形式进行当堂操练,进一步巩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展示板书(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Unit 2 Topic 2 Section B1. must/mustnt2.be necessary for3.ask sb (not) to do sth.4.give up doing 5.be bad/good for2、家庭作业()背诵1a.()预习SectionC.(3) 完成同步练习册。设计意图:进行课后巩固,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并希望达到运用的程度。五教学评价:本课以课改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较之传统教学更能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每个学生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的差别。为此,老师要对每个学生作深入了解,并制定相应“水平线”以鼓励学生超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