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脊髓灰质炎,1840年 Heine 报道本病 1890年 Medin描述了其流行病学特点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1908年Landsteiner和Popper首先将该病经神经系统传给灵长类动物猴子而证实其传染性 1949年Enders、Willer、Robbins成功在非神经细胞中培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获得诺贝尔奖 1953年Salk制备了灭活疫苗, 随后Sabin、koprowski、Melnick发展了减毒活疫苗 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在2000年全球消灭由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引起的麻痹型病例,1994年9月,我国诊断最后一例脊髓灰质炎病人。 2000年10月,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证明了本土“脊髓灰质炎”传播被阻断。 2000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在日本宣布西太区已无“脊髓灰质炎”存在。,一 概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俗称“小儿麻痹症”,以发热、肢体疼痛、不对称的无感觉障碍的迟缓性瘫痪为特征。 以隐性感染多见。麻痹病例不足1%。 近年来成人发病增加。,二、病原学, 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抗原性 可分为I、II、III3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 本病毒抗胃液、耐低温、耐酸、耐碱,不耐高温和干燥。加热56-60度、紫外线照射可灭活;对2%碘酊、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较敏感。,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患者和携带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病初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同型免疫。 地域和发病季节 温带多见终年散发,我国夏秋季节多发,四、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的过程 消化道期 血行期 神经期,病毒,口,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少量人,血(病毒血症),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干),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极少数 延髓麻痹,呼衰、心衰、死亡,隐性感染,顿挫感染,无麻痹型,麻痹型,消化道期,血行期,神经期,病理:早期可见神经细胞质内染色体溶解、神经元肿胀、尼氏小体融合。进一步发展,神经细胞核浓缩坏死,伴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局灶性和血管周围炎等。逐渐肌肉、皮下脂肪萎缩。还可伴淋巴组织增生和炎症,局灶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肝肾等脏器充血水肿。 病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脊髓最重,以颈、腰(骶)段前角灰质细胞为多,甚可影响整个灰质及神经根,严重者可累及脑干,还可影响小脑及大脑。,病理变化,五、 临床表现,潜伏期:3天-1月,一般1-2周 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分为: 无症状型(隐性感染) 90以上 顿挫型 4-8 无瘫痪型 1%-2% 瘫痪型 0.1-1%,前驱期:病毒血症表现,不典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鼻咽分泌物和粪便排毒,血清抗体升高。(1-4天) 瘫痪前期:病毒进入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并繁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不发生瘫痪。高热、肌肉痛、头痛,或有嗜睡、烦躁、颈项强直、尿潴留或尿失禁。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均增加,感觉过敏。(3-5天)。 瘫痪期:弛缓性麻痹,不对称,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逐渐出现相应部位瘫痪(5-10天) 恢复期:先远端手足后 近端肌肉恢复,肌腱反射恢复(1年甚至更长) 后遗症期:肌肉麻痹、萎缩及退化,肢体躯干畸形。,病毒,口,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少量,血(病毒血症),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干等),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极少数 延髓麻痹,呼衰、心衰、死亡,隐性感染,顿挫感染,无麻痹型,麻痹型,消化道期,血行期,神经期,脊髓型, 最多见 瘫痪特点: 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瘫痪肌群多不对称:下肢瘫痪多见,多数为单肢瘫痪; 远端重于近端 可累及任何肌肉及肌群: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肠麻痹、尿潴留或失禁,脑干型,占瘫痪型病例的6-25%,常与脊髓型同时发生病变主要在延髓及脑桥。 1.脑神经麻痹多见于VII、IX、X、XII对脑神经受损,表现面肌瘫痪及延髓麻痹。其次亦可波及第III、IV、VI及XI对脑神经而引起相应症状。 2.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呼吸异常甚至呼吸衰竭 3.血管运动中枢也可麻痹,重者引起循环衰竭。,脑 型 高热、嗜睡、意识改变、昏迷、惊厥等,混合型,多见于脊髓麻痹合并延髓麻痹,可出现以上两者的症状。,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常规检查 (二)脑脊液检查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四)病毒分离,常规检查,血常规变化不大,白细胞可增多,30-50%血沉增快。,脑脊液检查,异常率95% 外观稍浑浊,压力略高, 早期,脑脊液蛋白略增高,常在0.3-0.5g/L,一周后升至1.0-1.5g/L白细胞数在(25-500)*106/L,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略高,热退后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增高,细胞数正常。,免疫学检查,1用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中特异性抗体,病程中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IgM抗体阳性提示新近感染,中和抗体存在时间长。补体结合抗体消失快,两者均为阳性,也提示近期感染。中和抗体阳性,补体结合抗体阴性,可能为既往感染。 2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和特异性抗体,助于早期诊断。,病毒分离,起病后l周内,从鼻咽部、血、脑脊液及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粪便中病毒存在时间长,1个月或更长。 尸检可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分离出病毒。,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1、接触史、未服用疫苗。 2、临床上出现有发热、烦躁不安、多汗、颈项强直和腓肠肌触痛等,热退后出现躯体和四肢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不对称(或双侧)性的肌肉疼痛及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后期有肌肉萎缩。 3 、粪便、脑脊液、咽部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4、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特异性IgM抗体。,鉴别诊断,前驱期与与上感、流感、肠道炎症鉴别 瘫痪前期与风湿热、病毒性脑炎、乙脑等鉴别。 瘫痪期与格林-巴利、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假性瘫痪等鉴别。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肌肉萎缩、肢体挛缩与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损伤等鉴别,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瘫痪为对称性,伴感觉障碍 2家族性周期性瘫痪:血钾降低 3假性瘫痪:多与外伤、骨折等有关 4脑型或脑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脑炎 5.恢复期肌肉萎缩的鉴别,六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其他疗法,治疗思路,本病无特效治疗,目前是可防而不可治。 治疗重点为对症和支持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注意瘫痪肢体功能恢复,避免肌注和手术刺激。 补充营养和液体 维生素1-3g减轻神经组织水肿,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5日,也可用丙种球蛋白。 发热、烦躁者可用解热镇痛药。,瘫痪期治疗,1.护理好瘫痪的肢体,避免刺激和受压,保持功能体位 。 2.应用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有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 3.瘫痪停止进展后,应用加兰他敏及地巴唑,以促进神经肌肉的传导。 4.积极救治呼吸障碍: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必要时须气管切开;并应吸氧。 抽搐者应用镇静剂。 发生肺部感染,则及时用抗菌药物治疗。 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则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须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器治疗。 监测血气及电解质,纠正并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应注意维持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1.以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B1、B12、B6,并可选用神经营养因子,进行1-3月的康复治疗。 2.可用针灸、按摩及理疗等,以促进瘫痪肌肉的恢复。 3.对顽固后遗症及畸形肢体可矫形,严重后遗症造成畸形,须行畸形矫正术。,中医辨证论治,早期归于温病、后期属于痿证范畴 病因:风热及暑湿 病机关键:湿热闭阻经脉,气血不畅,筋脉失养。 病变脏腑主要是肺、肝、胃、肾,中医辨证论治,邪犯肺胃:葛根芩连汤加味 湿热阻络:四妙丸加味 气阴两虚: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 肝肾阴虚:虎潜丸或加味金刚丸,邪犯肺胃,证候:发热,咳嗽,流涕,全身不适,或有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伴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舌苔薄白,舌质红,脉濡而数。 治法:清泻肺胃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桔梗、前胡、桑叶、薏苡仁、香薷、滑石。 加减:烦躁加栀子、豆豉;嗜睡苔腻,加南星、远志、茯苓;高热有汗,加石膏、知母。,湿热阻络,证候:发热,肢体疼痛,转侧不利,患儿拒绝抚抱,继而下肢瘫痪,或伴有口眼歪斜,或小便异常,或呼吸微弱,或抽风,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方药:四妙丸加味 加减:上肢瘫痪加桑枝,下肢瘫痪加杜仲、牛膝;项强筋惕加全蝎、蜈蚣;肢痛加桃仁;呼吸不利加葶苈子、青礞石或用三宝。,气阴两虚,证候:肢体瘫软无力,口干喜饮,大便干,面萎黄,舌淡少苔,脉沉细而涩。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 加减:气虚甚,加山药、人参等;血瘀者,加川芎、元胡等;,肝肾阴虚,证候:肢体瘫痪日久,肌肉挛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苔薄黄,脉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方药:虎潜丸或加味金刚丸 加减:肢体挛缩、麻木不仁加地龙、白花蛇、僵蚕;畏寒加肉桂、附子、肉苁蓉、;肌肉萎缩加紫河车,其他疗法,针灸:恢复早期开始,开始用强刺激手法,出现疗效后改为弱刺激10-15次/疗程 体针、耳针、电针、水针、头针、梅花针、温针和艾灸 按摩,预后,病死率5-10%,伴延髓麻痹者25-75% 呼吸障碍是主要死亡原因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刺激可减轻麻痹的发生和发展,预防:,主动免疫:疫苗的应用 采用以服用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 多采用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按计划免疫方法服用,第一次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服三价混合菌苗,连续三次,间隔一个月,4岁再加强一次。服疫苗2周后可产生中和抗体。,(1)减毒活疫苗(OPV,Sabin苗)含三个 型病毒抗原(白色)。 优点: 肠道增殖而不致病,用量小,次数少。 产生局部和全身免疫,免疫效果好。 能扩大免疫效果,持久。 缺点:易失活,运输、保存不便 有复毒的可能。 免疫缺陷,免疫抑制者禁用,免疫方案:一岁之内连服四次,每次间隔一月,4岁加强一次。 (2)灭活疫苗(IPV Salk苗) 含三个血清型的病毒抗原,供肌肉注射。 优点:便于保存、运输 无复毒危险 副作用小 缺点:不能产生局部免疫,接种量大,使用不方便,接种面必须广。 建议:最初两次免疫使用IPV, 再用OPV。,脊髓灰质炎死活苗的比较,项目 活疫苗 (OPV) 死疫苗 (IPV) 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 肌肉注射 抗体产生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血清抗体 间接免疫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无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稳定性 差,不易保存 易保存 付作用 极少数引起疫苗相关 无 脊髓灰质炎 免疫效果 更好 好,口服疫苗注意事项,冬春季服用 避免用开水服药, 口服疫苗多无不良反应,偶有低热及腹泻。 在极少情况下,疫苗株病毒可突变而恢复其对神经系统的致病性,引起接种者发生瘫痪型脊髓灰质炎; 原发及继发免疫功能缺陷者及急、慢性心、肝、肾疾病患者忌用; 有明显免疫功能低下者禁用减毒活疫苗,可用灭活疫苗,预防:,应及时隔离患者至发病后20d。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必须消毒。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被动免疫:对密切接触者,应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 0.3-0.5ml/kg,每月一次,共2次。免疫效果维持2个月,en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