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 世纪:文学畅销书与文学批评摘要:21世纪文学的影响力日趋平常化、生活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影响力的减弱,文学畅销书的繁荣,更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发展的巨大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中,文学批评既面临挑战,又极富机遇。关键词:21 世纪;文学畅销书;文学批评2l世纪,随着文学出版的繁荣,文学畅销书的风起云涌,文学阅读已经进入“大众阅读”时代。但文学批评界却不断有人提出“文学批评已死”这样悲观的论断。他们认为,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力的减退,文学再也不可能像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那样担当着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的先锋的角色,或时常引起轰动,因而文学的边缘化被视为不争的事实。既然如此,与文学创作相关联的文学批评,走向萧条与没落也是必然趋势。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文学发展与文学批评的命运、未来走向是我们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重要问题。一、 由21世纪文学畅销书看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人们常说21世纪是文学边缘化的时代。边缘化有两种表现形式:文学退出了社会中心;人们对文学的兴趣减弱。其实并非如此。文学的边缘化的表象是:文学创作不再像20世纪80、90年代一样,以“救亡”和“启蒙”作为文学的中心,前者是关于民族国家的宏伟叙事,后者是关于个人解放的宏伟叙事,这两种叙事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心。文学作品的出版也不再被视为“社会大事”或“重要成就”。但这并不意味文学创作的衰退,也不意味着文学的社会影响的减弱。文学开始以平常化,生活化的新状态发生作用:文学创作也按照新的规律进行着。在这个新的世纪以网络媒介为主的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学创作的结合,使得作家、作品的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对读者的影响力也日渐巨大,因而21世纪被称作是“大众阅读的时代”。大众文学阅读的特性就是全民性、寻常化与多样化。文学并未消失,只不过因为在高度开放与多元化的21世纪,被合理地湮没在众多的日常生活娱乐选择当中。在这样的一个大众阅读的时代中。以文学畅销书为脉络,从图书市场上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情况,我们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解读大众读者的文学需求以及由此探询文学批评应该承担的职责。“文学畅销书” 是畅销书的亚文化现象。“畅销书”(bestseller)一词产生于西方19世纪末期。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把“畅销书”定义为:“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对某段时间内(通常分每周、每月、每季和每年)在书店和其它市场上销路最好的图书进行统计后公布的排名表中所列的图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某一时期在同类书的销售中销售量居于领先地位的书。”由此可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畅销书即围绕畅销书孕育、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流通、轰动、排行榜、评介等方面众所遵循的体系或范式。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系列文学丛书在20世纪9o年代中期首开我国畅销书先河,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为成功和成熟的文学畅销丛书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首次给中国带来“畅销书”的概念及其运作方式,更在文学出版严重低迷的关键时期,从精神与经济层面上拯救了文学。“布老虎”总策划安波舜当时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但肯定无处发表,他感慨自己热爱的事业居然这么贬值这么不获承认。“作为出版人,我觉得我不能光像作家一样哀叹,我还具有改变这种局面的责任。 当时并没有想到做成畅销书品牌,而是想杀一条血路,为文学留一点香火。”“布老虎”策划的初衷是为纯文学作最后的抵抗。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入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在为文学赢得市场的同时,为边缘化的文学生产重新赢回“主流社会”的地位。于是以经典和传统为立足点,致力于把永恒的古典精神重新带回文学就成为“布老虎”丛书的理念:“创造永恒、书写崇高、还大众一个梦想”。这种“雅俗共赏”的出版理念,既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精英文学”。也提升了其时低俗的“通俗文学”的品格。可以说,21世纪的文学正是在畅销书的起点上成长、壮大起来的。如果没有畅销书制度,文学与市场经济拒不接轨的话中国的当代文学可能真的会面临死亡的绝境。畅销书效应救了文学,因而才有2l世纪文学及出版市场的繁荣局面。2l世纪文学的日趋平常化、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文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甚微。从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0发布的200 0o9年初的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类畅销书从2000年开始,一直保持着平稳良好的增长势头,2006年的同比增长率甚至达到了1547,2009年初的经济危机对文学类畅销书的销售也没有负面影响这反映了读者对文学类书籍的长期需求。在开卷的图书分类体系中,文学分为8个子类别(文学理论及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散杂文、戏剧,诗歌、小说、青春文学、成人绘本漫画和其他文学作品),从开卷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图书市场上销售量最大,读者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是文学类图书。在20世纪80、90年代,文学的“轰动效应”具备阶段性和潮流性。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从“寻根小说”到“新写实主义”:当时读者多以专业精英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的阅读情绪高涨,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大讨论大争鸣的情形,但此期文学从作品数量、审美趋向到价值评判都趋于单一。21世纪的大众阅读,从文学作品的层面而言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既有“为社会代言”的使命性创作,也有注重个人生命体验的“个体言说”;既有“宏大叙事”,也有“日常叙事”;既有历史文学,也有现实关注。文学作品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类别都呈现丰富多样的特色。从读者的层面而言。专业读者与大众读者的界限被打破了,文学欣赏由“精英阅读“扩大成为“公民阅读”,阅读者的人数之多,层面之广是以往无法比拟的。从文学的阅读体验而言,这些读者比以前的专家学者更加频繁、热情地利用传统媒介,更多地使用网络媒介,来表达、交流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可以这样说,在2l世纪,文学虽然不再承担引领时代思潮的重大职责却以其平常化与多样化日益在人们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二、21世纪文学畅销书的特征21世纪,文学畅销书已经成为今天图书出版市场的主导力量,也是大众了解当今文学的主渠道,因而,要展开文学批评,就必须了解文学畅销书。从21世纪的文学畅销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一些特征。首先,与影视传媒相结合,是文学类作品成为畅销书的一大要素。对于今天人们的阅读而言:阅读文学畅销书的意义更在于娱乐,在于享受。因此,与影视传媒互动的文学作品,就成为他们日常阅读的最佳选择。综观21世纪以来的文学畅销书排行榜,可以看到:2001年的大宅-D;2002省委书记、魔戒;2003陈鲁豫心相约);2004(中国式离婚);2005年达芬奇密码、亮剑)12006的易中天品三国);2007年的于丹 L-得、哈利波特);2008年上榜的走西口等这些文学畅销书,或者是电影电视剧的文学版本,或者是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改编版,或者作者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都与影视等有着直接、间接的联系。影视媒介与传统出版媒介的结合,造就了相关文学类作品的畅销。这类文学作品的畅销,表现出文学在新传媒时代的一些重要特征:首先,文学与其他媒介的互动是今天处于多媒介文化环境中的必然趋势。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畅销,很多是因为电影、电视的先导作用,人们在收看了影视节目之后,受其吸引,去选择相关的文学书籍来看。其次,影视媒介已经成为文学书籍畅销的最重要的推手。以于丹心得为例,这本书依托红火的“百家讲坛”节目在2o06年11月26日中关村图书大厦新书首发式暨签售仪式上,店面零售13600余册,于丹签售10600册创下新中国图书史上单店单晶种零售和现场签售的新纪录。从2006年11月图书首发截止到2007年2月,销售量达到230万册在如此短的时期内达到如此销售量的大众图书,几乎是一个奇迹。而于丹(庄子心得更是仅用13天时间便销售完首印的100万册,创下近lO年畅销类图书首印的最高纪录。最后,文学畅销书与影视的紧密联系还充分说明了21世纪文学与日常娱乐生活的密切关系。文学不再是高高在上,仅仅是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的案头读物,而是成为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2l世纪的文学应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与大众的关系都更紧密,因此,文学批评必须要改变评价尺度注意到文学更趋日常化的表现方式。21世纪的文学类畅销书在内容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虚构类作品的日渐繁荣。所谓的虚构文学,就是内容是想像、虚拟出来的,体裁多为小说。每年的文学畅销书排行榜上小说类作品总是最受欢迎的一大类。其他的文学题材作品如诗歌、戏剧就很少有这样的荣耀。从2003_-2008年,小说类图书的受读者喜爱程度一直维持在45左右。尽管小说是虚构出来的故事,但是作者的创作灵感却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往往是那些贴近生活的小说才最能打动读者。这从历年来文学畅销书排行榜可以看的很清楚。如果要为2l世纪“虚构类”文学畅销书排行榜所反映出的读者阅读选择作一个总结,也许可以说是“阅读即生活”。虚构类作品名为“虚构”,其实与读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历来是文学作品追求的真谛,许多读者最为喜闻乐见的,也正是那些生活气息浓厚、贴近生活、真实感强的作品。纵览近几年的虚构类文学排行榜,其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当前社会题材的反映;具备“职业写作”风格的可见,关注生活、关注情感、关注不同社会人群的也非常之多“生活化” 成为了文学类畅销书榜单的二大特点。同样的,这也与文学批评的某些标准不谋而合。青春文学作品的走红是21世纪文学发展的一大特点。青春文学是图书市场中唯一不按照文学体裁划分的类别,而独特地以受众群体划分的文学畅销书类别。仅此一点,就让我们窥见青春文学这一类别图书所受到的特别待遇。因为规模庞大,也因为成长迅速,使得这一出版板块具有广阔的可开拓与精耕细作的空问。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为代表的一批青春文学作者,他们创作的青春文学作品在2l世纪如飓风般抵达,成为畅销书市场不可回避的焦点。回顾2000年以来虚构类年度榜首书可以发现,除了2000年、2005年和2006年以外。其余年份的榜首书全部为青春文学类作品。郭敬明的作品更是夺得了2003年、2004年、2007年和2008年的冠军。这些8O后作者在文学畅销书市场的辉煌表现几乎超越了所有的名家名作。青春文学作家们大多高产他们写作更多的是为抒写个人情感。表达个性。他们的作品文字表达唯美。氤氲着独特的青春情绪,闪烁着耀眼的青春标识。青春文学作家因年纪尚幼缺少生活阅历与锻炼,眼界与感受相对狭小和单一题材范围也较狭窄,多是成长、校园、家庭、友谊、爱情,但这些文学作品叙述真实感人,展现了青春期普遍的困惑与憧憬,极易使同龄人产生共鸣。青春文学的读者基本上是2O岁以下的青少年,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文学满怀热情的最庞大的一个群体。青春文学作品是同龄人写给同龄人看的书,以这样的方式,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成为庞大读者群的代言人,描绘青少年群体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感受,这是以往时代文学作品所不具有的特点更成为是21世纪青少年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的新形式。有这样的庞大的和充满活力的文学作品作者与读者群我们更要对21世纪的文学的影响力进行重估,发挥文学批评引领阅读的重要职责。三、21世纪:文学批评的使命与文学类畅销书的巨大影响与出色市场表现相比。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显然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文学批评家们因为丧失了以往的权威地位而唏嘘他们感叹自己在学术领地中发表的高见无人聆听。但另一方面,文学畅销书市场却因为缺乏合理的、必要的引导而出现良莠不齐、创作跟风、阅读无人指导的状态。应该说,文学批评远未实现自己的使命与发挥潜在能量。文学批评应该如何对待大众文学,如何对待文学畅销书?这可能是21世纪的文学批评必须直面并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批评界围绕畅销书的批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首先,很多对文学畅销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文学类畅销书的市场化行为上认为资本与市场的运作导致文学精神世界的萎缩与艺术上的贬值。以此为籍口,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