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 年级第 五 单元 包公审驴 课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包公审驴主备人:王海鹰参与老师:使用老师:主备人方案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学法指导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熟读课文,做批注笔记,写摘录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对文章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的课堂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弥补不足,巩固提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学生交流有关“包公”的资料,一学生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二、依题质疑,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板书几个引领学生学习全文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审驴?怎样审驴?结果怎么样?)2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3默读课文后,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做提纲笔记,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将故事的经过加一个小标题。板书:换驴- 审驴- 得驴三、自学释疑1疑问一:为什么审驴?(引导学生略读这一部分。)(1) 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毛色发亮”;“这头驴是唯一的财产,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毛色难看”;“惊慌失措”)(2)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3)引导朗读,读出王五对驴的喜爱,驴被换后的惊慌失措及又气又急。2疑问二:怎样审驴?(引导学生精读这一部分。)(1)指名学生读39自然段。(2)做批注。提出要求: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自己感受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3)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抓住包公的表现:“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当学生交流到这时,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这一词义,并体会包公断案的神奇,同时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4)小结“包公审驴”这一部分。学生说一说包公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影响,怎样评价他。3疑问三:得驴引导学生粗读这一部分,并小结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4总结全文(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2)表演课本剧。四、作业布置搜集包公审案的故事,开个“智谋故事会”。板书设计包公审驴为什么审怎样审结果怎样(起因) (经过)(结果)换驴- 审驴- 得驴搜集包公审案的故事,开个“智谋故事会”。教学后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