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 研 课 文 锻 炼 思 维,整体 感知,背景链接 本文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是陆羽在29岁时应释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兵乱频仍,民生涂炭,政局不稳。陆羽也因战乱被迫离开了家乡,隐居在苕溪之畔。文中陆羽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寄予了对国事的关心。 陆文学自传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整体 感知,文脉梳理,文段 研读,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人或疑之,谓生多瞋 “_”通“_”,_ 答案:“生”通“性”,性情,文段 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褊躁多自用意 古义:_ 今义:用心、企图 (2)豁然不惑 古义:_ 今义:指人四十岁 答案:(1)指按自己的意思做事 (2)不再疑惑,文段 研读,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所 意有所适 _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_ 父去里所,复还 _ 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 _ 答案:所:代词,放在动词前面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名词,适宜的地位 数词,表示大概的数目 名词,处所,文段 研读,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有仲宣、孟阳之貌陋 句式:_ 译文:_ 答案:定语后置句;他有王粲、张载那样丑陋的形貌 筛选概括 5下列关于陆羽的信息,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B) A陆羽相貌丑陋,还有口吃的毛病。,文段 研读,B为人喜欢辩论,气量狭小而性情急躁,极有心计。 C性格独特,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不说一声就离开了。 D非常诚信,与人有约定,不管山高水远、刮风下雨,他都不会延误。 解析:B项,“极有心计”与课文不符,课文“多自用意”是说他处事固执己见。,文段 研读,6作者说自己“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是何意图? 答案: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文段 研读,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闭关读书,不杂非类 古义:_ 今义:紧闭关口,比喻不跟外界往来。也指某些宗教信徒在一定的时间里,独处一室,静心修炼,不与任何人来往 答案:闭门谢绝人事,文段 研读,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常扁舟往来山寺 _ (2)杖击林木,手弄流水 _ 答案:(1)名词作状语,乘小船 (2)名词作状语,用手杖;用手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也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 _,文段 研读,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_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_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_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_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_ 答案:也: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语气 句末语气词,表示解释语气 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的语气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的语气,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结庐于苕溪之湄 句式:_ 译文:_ (2)名僧高士,谈宴永日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3)往往独行野中 句式:_ 译文:_ (4)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答案:(1)状语后置句;在苕溪边盖了一座茅庐 (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与)名僧高士(于)永日谈宴”,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 (3)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往往(于)野中独行”,常常独自一人在山野中行走 (4)判断句;陆先生大概是现代楚狂接舆吧,文段 研读,筛选概括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按传记的一般写法,开头要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姓名也“未知孰是”,难下定论的名字与陆羽多重互相矛盾的性格互相照应,这样写只是为了表现人物更具有传奇色彩。 B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29岁时写的。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司马相如、扬雄等人,坦然自若,不动声色。,文段 研读,C作者自传,立足客观,“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 D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说明作者志向高洁,不同流俗。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解析:A项,“不知何许人也”“未知孰是”的写法,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使人物更具有传奇色彩,但实为作者辛酸之语。,文段 研读,6本段主要写了什么?“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案:写隐居苕溪的生活。“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说明作者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7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构思? 答案: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文段 研读,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他日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 古义:_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令降伏外道也 古义:_ 今义:因过于讲究礼节而显得疏远 答案:(1)指求学的人 (2)佛教以外的其他教义,文段 研读,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扫寺地,洁僧厕 _ (2)去道日旷 _ (3)或时心记文字 _ (4)灰心木立 _,文段 研读,(5)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_ (6)因倦所役,舎主者而去 _ 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清洁 (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4)名词作状语,像木头一样 (5)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打 (6)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文段 研读,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去 去道日旷 _ 舍主者而去 _ 去死肌,杀三虫 _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_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_ 答案:去:动词,距离 动词,离开 动词,除掉 通“弆(j)”,动词,收藏 动词,失去,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 句式:_ 译文:_ (2)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3)善哉!子为孝 句式:_ 译文:_ (4)历试贱务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5)牧牛一百二十蹄 句式:_ 译文:_ (6)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句式:_ 译文:_ 答案:(1)被动句;被收养在竟陵太师积公的寺院里 (2)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补充完整为“积公以佛书出世之业示(之)”,积公把佛经及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给他看,文段 研读,(3)主谓倒装句;你想当孝子,好啊 (4)省略句;补充完整为“(以)贱务历试(之)”,就用卑贱的工作对他一一进行考验 (5)定语后置句;放三十头牛 (6)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学书以竹画(于)牛背为字”,陆羽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文段 研读,文段 研读,筛选概括 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陆羽“刻苦学习”的一项是(B) 子执儒典不屈 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 恐岁月往矣,不知其书 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羽将授孔圣之文 A B C D,文段 研读,解析:写陆羽的坚持、有主见,写陆羽的刻苦学习,写积公让陆羽学习佛经,写陆羽要学习儒学。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在陆羽成为孤儿后,积公收养了他。积公是一位僧人,他想让陆羽也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佛教信徒。 B陆羽对佛教没有兴趣,却对儒家经典很有研究,于是不顾积公的反对,在积公为他设置的各种困境中孜孜以求。,文段 研读,C积公在陆羽的这段生活中,先有恩于陆羽。从他一再让陆羽读佛教书籍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的虔诚。 D陆羽最终不愿做僧人,从寺院中逃出,走进戏班,并以自身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戏,我们可以看出陆羽鲜明的个性。 解析:B项,“对儒家经典很有研究”不符合课文内容。,文段 研读,7第三段主要写了作者哪些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 答案:第三段先略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再写佛儒之辩。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这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文段 研读,四、阅读课文第四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宜野人乘蓄 古义:_ 今义:指未开化的人 答案:指隐士,山野之人,文段 研读,2【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遗 懵然若有所遗 _ 襄阳太守李憕见遗 _ 深追先帝遗诏 _ 顷之三遗矢矣 _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