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保障品供求分析 * * 耿永志 内容提要: 已有对农村社会保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制度和组织层面并侧重于供给方面, 本 研究利用经济学工具对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供求及均衡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作为半公共物品的农 村社会保障品的供给主要由政府完成, 对供给行为的考察重点放在了社会风险、 财力和传统保障 形式等方面。对农民需求决策的考察主要采用了效用理论,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缴费金额、 个体所面临的风险等因素。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制定的, 供求均衡是 一个不断 “试探” 的过程, 政府在 “新农保” 供给过程中需不断对自身行为予以修正。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经济学; 供给; 需求; 均衡 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 4. Barrientos,A. , and M. Gorman,and A. Heslop. Old Age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tribution and dependence in later life, World Development 2003, 31( 1) : 555 570 5. Lloyd- Sherlock,P. Old age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policy challenges,World Development 2000, 28( 12) : 2157 2168 (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口, 570228) 责任编辑: 方静 一、 问题的提出 农村社会保障品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半公共物 品, 由于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的投入偏 少, 所以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分析和研究一直为 理论和政策层面的热点。然而, 纵观国内外已有研 究成果会发现, 现有研究忽视了从微观角度利用传 统经济学工具对社会保障品的分析。首先, 无论是 对农村公共物品还是对其中的农村社会保障品的 研究, 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制度和组织层面。如部 分学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 供需之间的矛盾, 研究的重点是农民的需求和农民 的谈判能力( 岳红伟等, 2009) 。Anjini Kochar 等 ( 2009) 对印度的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进行了研 究, 考查的是中央对地方的委托命令( Central Man- dates) 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王冰等主 要分析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紧迫 性、 制度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及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 Wang Bing et al. , 2007)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制 度层面, 并没有从微观角度对物品本身进行考察。 其次, 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供给方 面, 很少探讨需求及供求之间的均衡问题。相当一 部分研究成果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品供给不足的 原因( 张弓长, 2008) ; 也有人从政府供给责任的角 度进行了分析( 杜茂华等, 2009) ; 有些学者则从乡 村治理的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 王国辉等, 2009) 。 86 农业经济问题 ( 月刊) 2011 年第 4 期 *基金项目: 河北师范大学科研基金( 博士基金) 项目 “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机制研究” ( 编号: W2010B25) ,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 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软科学 ) “河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 ( 编号: 09457259D) 阶段性成果 以上研究并没有对社会保障品的供给、 需求及均衡 问题给予系统阐述。最后, 尽管有部分研究涉及了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 但是以上研究主要研 究了不同公共物品之间的供给顺序问题, 缺乏针对 农村社会保障品本身的特殊性研究。如有学者提 出了政府农村公共物品投入顺序 ( 刘宏凯等, 2010) 。可见缺乏从供求均衡角度系统考查农村社 会保障品经济学特性的研究。 本文试图从个人和政府面临的风险出发, 利用 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来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品的 供给、 需求和均衡问题, 可为决策层提供重要参考 依据, 又可丰富和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学的方法和内 容。从研究的理论意义来看, 社会保障经济学是利 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社会保障问题的一门学科, 这个学科目前尚不成熟, 处于形成阶段。 农村社会保障品与其他公共物品相比存在明 显的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 农民未来的收益与当 前个人缴费情况部分挂钩, 成员之间享有社会保障 品所带来的效用是相互独立的。在分析之前给出 以下假定: ( 1) 农村社会保障品是半公共物品, 政 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供给者, 政府提供农村社 会保障品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公 平。农民是农村社会保障品的需求方。( 2) 农民 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当土地保障 形式能够应对现有各种风险时农民会认同原有的 保障形式, 而当农民失去土地或面临更大风险时农 民会对新的保障形式提出要求。( 3) 随着社会经 济发展, 在普遍建立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后, 出 于社会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 农村居民也会 对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更高的要求。 二、 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供给分析 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了其生产和消费不能由 市场机制来解决, 做为半公共物品的农村社会保障 品供给是由政府完成的。政府在确定是否要提供 某一农村社会保障品时主要采取“成本收益” 分 析法。 ( 一) 农村社会保障品供给的成本和收益 农村社会保障品供给的成本主要是指提供农 村社会保障品所花费资金的价值。有些农村社会 保障项目是需要政府完全付费的, 如农村最低生活 保障项目不需要受益人支付任何费用, 政府对符合 条件的对象支付全部费用; 有些社会保障项目需要 政府支付较大比例的费用, 如我国目前推行的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80% 以上的筹资额由政府负 担。政府除了支付保障品本身的费用外, 还需支付 制度运行的成本和费用, 这一部分相对来讲属于固 定或准固定成本。 农村社会保障品供给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化解 社会风险方面, 这种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收益 或机会收益。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 工伤、 疾病、 衰老等社会问题随之增多, 为了避免和化解风险, 社会保障制度首次在德国建立。随着城镇社会保 障体系的建立, 农村社会保障品供给的迫切性日益 凸显出来。实际上农民一直面临着上述风险, 这些 社会风险如果无法得到有效化解, 农民则难以维持 基本生活, 进一步会影响到生产乃至引发社会 动荡。 ( 二) 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品供给的因素 政府供给行为主要受社会风险、 政府财力、 传 统保障形式的保障能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1. 社会风险、 社会公平对供给行为的影响。 当农民面临上述社会风险之后, 假如农民个体能够 化解或承受, 政府供给的动机及时间可能会推延。 由于农民对贫困等风险的化解和抵抗能力偏低, 所 以政府在农村建立的社会保障项目首先是扶贫、 救 灾 、 “低保” 等较低层次的保障项目, 其次考虑的是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等中间层次的保障项目, 最后 考虑的是社会福利等高层次的保障项目。 社会风险影响社会保障品需求还是供给因素 是值得辩解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风险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对供给的影响方面, 实际上上述风险首先 影响到的是农民个人, 当政府没有提供农村社会保 障品时这些风险主要由个体承担。当政府向农民 提供相应社会保障品后, 农民要根据自身情况、 政 策条件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加入, 这时才能涉及到农 民对社会保障品的需求问题, 任何脱离收入状况和 具体保障项目的需求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正是经济 学意义上的需求与需要的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 96 耿永志: 农村社会保障品供求分析 后, 社会风险对政府供给行为的影响日渐弱化, 世 界各国向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品一般是在城镇社会 保障体系建立若干年之后,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社 会公平可能是政府供给农村社会保障品的很好原 因解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供给在很大程度 上是政府考虑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利、 为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清除体制障碍、 增加农民 收入、 扩大国内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等因素后做出的 决策。 2. 政府财力对供给行为的影响。由于农村社 会保障品的供给主要是政府来完成, 政府财力成为 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品项目种类和覆盖范围的重要 因素。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建设, 到 2008 年我国财 政收入 61330 亿元, 该数字大约是 30 年前的 56 倍, 政府有足够能力为农民提供有关医疗、 养老 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品。到 2008 年末我国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参加人数为 8. 15 亿人, 参保率达到 91. 5%。在养老保险方面, 2009 年 6 月我国 10% 的县( 市) 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 作, 由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个 人缴费、 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筹集资金, 在 国家财力的支持下, 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品的 供给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 3. 传统保障形式对供给的影响。农民传统的 保障形式是土地保障, 土地保障功效的发挥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 高, 土地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土 地保障功效也会越来越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的提高, 当传统保障形式所提供的保障功效无法 满足需要时, 就需要社会提供一种现代社会保障品 来发挥保障功效。 政府在供给农村社会保障品时, 其行为一定会 受到传统保障形式的影响, 当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土 地时, 土地所提供的保障功效是比较大的, 此时供 给的迫切性会降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 高, 农民收入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土地所能提供 的保障功效逐渐弱化, 供给农村社会保障品的迫切 性有所提高。 三、 农村社会保障品的需求分析 ( 一) 基于效用理论的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经济学中传统的序数效用理论来分 析农村社会保障品的需求问题。在序数论中用来 规范消费者选择的思路主要有两个: 一是把消费者 的喜好当做主要特征, 即存在“以偏好为基础的” 思路; 二是把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当做主要特征, 即 存在 “以选择为基础的” 思路。由于选择结果要比 偏好更容易观察, 所以后一种思路要比前者更便 利。实际上, 如果消费者所面临的选择对象是定义 在 X 上的所有子集, 以选择行为为基础的理论和 以理性偏好为基础的决策理论是完全等价的, 决策 人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正好是在谋求偏好的最大 化。当然, 上述分析是否成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假 定条件之上, 如果选择是定义在 X 上的某些特殊 子集( 非所有子集) , 这种分析就不一定成立( 邹 薇, 2004) 。 为了分析方便, 给出以下假设: 第一, 长期以来 农民所面临的贫困、 医疗、 养老等社会风险主要依 靠传统保障品( 农产品和土地收入) 来化解, 近期 增加了政府提供的现代社会保障品的内容, 假设这 两种保障品构成了保障品的全集; 第二, 与工人不 同, 农民所面临的上述风险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 定的( 或者变动很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工人所面临的社会风险有一急剧上升的阶段, 而农 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民所面临的上述社会风险 ( 非自然风险) 没有这样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 第 三, 农民购买保障品的数量标准是获得的保障品正 好能够化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 第四, 农民要拿出 一部分收入用于购买上述保障品, 有些传统保障品 可能是农民自产的, 虽无需支付费用但会存在机会 成本。另外, 政府一般对农民购买( 参加) 现代社 会保障项目给予资金补助。 07 农业经济问题 ( 月刊) 2011 年第 4 期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009 计算而得 根据 2008 年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计算得到 农民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