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山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 一 历 史 试 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第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分封制影响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强大2清人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建立后设立了砀郡 B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郡县C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3.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 的后者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议政王大臣会议4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证决策机密B强化专制皇权C提高行政效率D适应军务需要5雅典城邦时代,大量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如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雅典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 ) 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促进雅典文化的繁荣 A B C D6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的法津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 ) A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B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C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7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在1696年以前,威廉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上述现象表明( )A议会剥夺了国王所有的权力 B国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地位C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D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起来8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三权分立原则B共和制度C联邦体制 D主权在民原则9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政治的最大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议会和议员都只是“粉饰门面”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立宪是实10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11.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领导集团的腐朽享乐C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2.近代中国“原本以暴力开始的运动,到了后来确实归于一种宁静的悄悄变革,不可一世的至上君主悄然退位,最高的政治权力有条不紊地转移”。这场运动(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使所有民众都接受民主共和观念C.彻底改变了农村的传统习俗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13.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第二个问题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A打断了中国原有的近代化进程 B在战争中无法实现现代化因素C危害了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发展14.“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该时期指的是(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15.观察右图,当时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 因为国民政府( )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16.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7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18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材料描述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B当时“群众的迫切需要”包括退出一战C“拖延不决的间题”还包括建立苏维埃政府D“最终被人民抛弃”指十月革命的爆发19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面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文革的错误干扰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赵朴初曾就新中国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 )A.新中国的成立B.香港回归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九二共识”的提出21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221972年2月,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23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的。此漫画( )A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B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C说明希望实现两国和平D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24.“它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成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与上述评论相符的国际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B不结盟运动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25下图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BCD第卷(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共计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岁取登第者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省试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 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宋真宗赵恒 励学篇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予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变化(8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