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景观概论,自然、人、城市与我们的生存环境,人类最伟大的创造,莫过于城市,一个丛几万至上千万人的社区,为了共同的和不同的目的,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有时互助互爱,有时嫉妒有加,憎恨之极,以至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他们修驰道、掘运河;有时却为了隔离,垒城墙、设陷阱。人类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和需求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块被称为城市的地方,便成为城市景观。,城市景观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它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观,便有什么样的城市景观。,以神权为价值取向,便有了欧洲中世纪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景观;以君主和帝王的权利为价值取向,便有了中国封建都城和欧洲巴洛克的城市景观; 以金钱为价值取向,则有了金玉堆砌的琉璃瓦、汉白玉和罗马柱廊;,以庄稼为价值趋向的农业时代,人们自然会痛恨乡土杂草,而酷爱奇花异卉,于是有了铺张的模纹花坛和精于雕琢的园林绿地;,以机器和工业为美的时代,人们热衷于用水泥和铜铁改造一切自然的过程和形态,并相信机器的高速和快捷,最终使城市景观变成了有管道组成的机器。,更为合理和健康的城市景观的价值取向应是人本身,更确切地说是每个普通的城市居民用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休闲和娱乐的需求来衡量、评价和缔造城市景观,而尤其强调不久的将来的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这样的城市景观是持久的并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我们的祖辈们曾经有过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过着诗一般的生活时代。,而许多现代欧洲城市也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生活方式不是与优美的生态环境无缘的,哪怕是在那些最现代化的城市中,人们仍然可以在非绿色与生态的环境中过着健康而舒适的生活。,倡导用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平实的态度来为城市的每一位居民建设一种天地 人 神(指地方精神)和谐的城市景观,即:城市规划和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普通人、尊重地方精神。,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上通过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宣言(2002年8月23日,中国深圳),提出建设适宜于人类生活的生态城市,首先必须用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理解城市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城市建设、乡镇和村庄,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包含以下五个层面: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整合和生态意识培养。同时“深圳宣言”提出,为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必须采取一下行动:,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 城市规划应以人而不是以车为本。扭转城市土地“摊大饼”式蔓延的趋势。通过区域城乡生态规划等各种有效措施使耕地流失最小化。 在城市设计中大力倡导节能、使用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将城市建成以安全步行和非机动交通为主的,并具有 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公共交通体系的生态城市。 为企业的生态城市建设和旧城的生态改造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为优化环境和生态恢复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和再培训计划,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城市设计、管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增强生态意识、扶持社区生态城市建设的示范项目。,城市该由谁来设计? 城市该为谁而设计?,没有设计师的公共场所 没有设计师的场所是充满诗意、充满人性和充满故事的。,这样的场所出现在山顶洞内、半坡村中心、克里特岛上、古罗马的广场、青藏高原、古老的玛尼堆、江南水乡的石埠上,这些没有设计师的公共场所却充满着含义。它们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场所便失去意义。,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都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的、日常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场所、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没有设计师的场所都有以下几大物质特点: 第一,它们是最实用的,而且能满足多种功用目的。 第二,它们是最经济的,就地取材,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用最少 的劳动和能量投入来构筑和管理。 第三,它们是方便宜人的,人的尺度,人的比例。 第四,它们都是有故事的,而且这些故事都是与这块场所和这块场所 的使用者相关的。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公共场所的美。美不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自从有了设计师之后,那些没有设计师的公共空间的丰富的含义似乎失去了,彻底的或不彻底的。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城市景观的历史,就会发现实际上人们很少在为人自己而设计。,(1)惟设计师的设计 设计师,总试图将自己心目中的“美”展示给观众,把人当作外在者视觉的、形式的而不是内在的生活者和体验者。,(2)为神设计的城市 从五千年前两河流域最早的城市,到中世纪及文艺复兴之 前的欧洲城市、美洲的印加帝国,再到中国的大小城市,城市空间无不围绕教堂庙宇而设计,人是神的牺牲品;无数的庙堂台阶之下,人是神的奴仆。,(3)为君主和权贵而设计的城市 纵观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人们都在为君主和权贵设计城市。从北京的紫禁城和各州府衙门到意大利墨索里尼的罗马再建计划和希特勒的柏林,城市设计无不是权贵们的集权欲、占有欲和炫耀的反映。,(4)为机器所设计的城市 工业革命给城市景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另一个主宰自己生活的主人机器。快速和高效是设计的目标,这就是近一个世纪以前柯布西耶的理想城市模式:快速城市。(现代超大城市景象北京、上海、纽约),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工作、居住、休闲、娱乐,被解剖成另一个个独立的功能的零件。城市设计过程中则把这些功能零件加以组合、装配,于是,整个城市本身也成了一个机器。通过交通系统和汽车把这些零件组成一个功能体,而人则再次被忽略了。,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神而设计的,不是为君主而设计的,也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里的男人们、女人们、儿童们、老人们、还有残疾的人们和病人们。为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而设计的。,重归人性的场所 当设计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 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能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为此,设计师应该:,第一,认识人性。 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人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学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人爱采撷和捕获;人们需要庇护和阴凉,需要瞭望,看别人而不是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合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第二,阅读大地。 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殖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和土丘;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和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纹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第三,体验生活。 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第四,聆听故事。 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阅读这块场地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有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本质属性。,城市景观是人类的欲望和理想 在大地上的投影。,城 市 美 化 运 动,现代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缘起,从189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开始 “城市美化”(City Beautiful)作为一个专用词,出现于1903年,其发明者是专栏作家马尔福德罗宾逊。他借乘1893年世博会的巨大城市形象冲击,呼吁城市美化与社会脏乱差的问题。后来,人们便将他的倡导下的所有城市形象改造活动称为“城市美化运动” “城市美化运动”强调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而尤其强调把这种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及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在20世纪初的前十年中,城市美化运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美国和加拿大的主要城市。,其影响至今尤存。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它促进了城市与景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始改善了城市形象,也加速了景观和城市规划设计师队伍的形成。 城市美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城市艺术” 第二是“城市设计”:即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为社会公共目标,而不是个体的利益进行统一的设计。 第三是城市改革: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包括对城市腐败的制止,解决城市贫民的就业和住房以维护社会的安定。,第四是“城市修葺”:强调通过清洁、粉饰、修补来创造城市之美,是城市美化运动对城市改进最有贡献的方面。包括:步行道的修缮、铺地的改进、广场的修建等等,都极大的改善了城市面貌。城市美化运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造一种城市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来创造和改进社会秩序,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而失去的视觉的美和生活和谐。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最有影响力的规划师和建筑师伯奈的一句名言就是“不做小的规划,因为小的规划没有激奋人们血液的魔力。而且它们本身也很可能难以实现,要做大规划,目标高远,为之,奋斗,不要忘记,一个高超而和逻辑的构思一旦实现,便永不小消亡”,在此口号之下,美国大陆上的各大城市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再建与改造过程。所幸的是,这种思潮及时得到了批评和抵制。在1909年的首届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上,城市美化运动很快被科学的城市规划思潮所替代,基本上宣判了“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本土的死型。 但是,“城市美化运动”的阴魂不散,在20世纪30年代,转了一圈之后,他又回到了法西斯和纳粹统治下的欧洲,成为独裁者炫耀其权利的舞台。,在近一百年的历程中,“城市美化运动”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条件下都有所表现。彼得霍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它是金融资本主义的奴仆,它是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他更是个人独裁主义者的工具,这些表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两大共同特征:,第一,专注于纪念性和表面文章,将建筑或城市空间作为权力的符号,与此同时几乎全然不考虑规划所应达到的更广泛的社会目标。,第二,为展示而规划,将建筑和城市空间作为表演的舞台,设计的目的是令观众激动,让参观者惊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