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国家监察法国家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法全面解读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 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 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前言 延迟符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CONTENTS 01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 02 监察法草案起草过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03监察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目录 中国共产党 2018 延迟符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CONTENTS 目录 中国共产党 2018 01 延迟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法全面解读 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 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1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政 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 八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六次、七次全会上均对此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 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 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的必然要求2 政治立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监察体制机制存在着明显不适应问题:监察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 分散,体现专责和集中统一不够。 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实践经验,为新形 势下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的现实需要3 2016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 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国家监察体 制改革在实践中迈出了坚实步伐,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 作的决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有序推开。通过制定监察法,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形成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巩固国家监察 体制改革成果,保障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坚持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坚 持走中国特色监察道路的创制之举4 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完善我国监督体系,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又要加强国家监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 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大反腐败力度的同时,完善党章党规,实现依规治党,取得历史性成 就。完善我国监督体系,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又要加强国家监察。制定监察法,就是通过立 法方式保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将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 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不断提高党和国家的监督效能。 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加强宪法实施,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5 监察法草案根据宪法修正案将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纳入国家机构体系 ,明确监察委员会由同级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拓宽了人民监督权 力的途径,提高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丰富和发 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对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CONTENTS 目录 中国共产党 2018 02 延迟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法全面解读 监察法草案起草过程、指导 思想和基本思路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习近平总书记 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全国 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监察法草案几个主要问题的请示。 2017年6月1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监 察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初次审 议后,根据党中央同意的相关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 案送23个中央国家机关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召 开专家会,听取了宪法、行政法和刑事诉讼 法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 2017年6月下旬 监察法草案起草过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监察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17年11月7日-12月6日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 意见以及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对草案作了修改完善。 党的十九大后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监 察法草案进行再次审议 ,认为 草案贯彻 落实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吸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 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已经比较成熟,决定将监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 2017年12月 监察法草案起草过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 2018年1月18日-19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监察法草案根 据宪法修改精神作了进一步修改。 2018年1月29日-30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监察法草案发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1月31日 监察法草案起草过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习近平总书记 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 组的汇报 ,原则同意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有关问题 的请示并作出重要指示。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对草案作了进一步完善 。 2018年2月8日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形成了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 监察法草案起草过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高举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义伟 大旗帜帜,全面贯彻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坚持以马马 克思列宁主义义、 思想、理论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发展观观、新时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思想为为指导导,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 一领导,实现对 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使依规治党与 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指导思想 监察法草案起草过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坚持与宪法修改保持一致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科学立法、民 主立法、依法立法 监察法草案起草过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CONTENTS 目录 中国共产党 2018 03 延迟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法全面解读 监察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监察法草案共69条 总则 监察机关及其职责 监察范围和管辖反腐败国际合作 监察程序 监察权限 法律责任 对监察机关和监 察人员的监督 附则 监察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一是明确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领导体制 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草案规定:坚持中国共 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草案第二条)。 监察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二是明确监察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关于监察工作的原则。草案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 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 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草案第四条)。国 家监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 律平等;权责对等,从严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草案第五条)。 监察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二是明确监察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关于监察工作的方针。草案规定:国家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强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