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H+、NH4+、Cl、SO42- BH+、K+、HCO3-、SO42-CK+、Ba2+、MnO4-、NO3- DNa+、Fe3+、NO3-、OH-2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物 质选用试剂操作ACO2(H2)O2点燃,通过浓硫酸干燥B稀HCl (稀H2SO4)过量的BaCl2过滤CKNO3(KOH)Cu(NO3)2溶液过滤、蒸发DNa OH溶液(Na2CO3)稀盐酸加入试剂至不再产生气泡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Cl B在稀盐酸中:K+、CO32C在硝酸铜溶液中:Na+、SO42 D在碳酸氢铵溶液中:Na+、OH4下列物质的溶液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KNO3 BNaCl CCu(OH)2 DMgSO45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 B稀释浓硫酸C称量NaOH D用pH试纸测酸碱度7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共涉及四种物质D此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8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玻璃、冰和铝都是晶体B一氧化碳、乙醇和聚乙烯都是有机物C铜、水银和食盐水都是导体D氮气、海水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纯净物9下述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C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白色固体10某农作物缺乏多种营养元素,需要施加复合肥料。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Cl BCO(NH2)2 CKNO3 DCa(H2PO4)211K2CO3是常用的肥料,它属于(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12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A铜片 B浓盐酸 C石灰石 D氯化钠二、填空题13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如果密封不好,氢氧化钠就会变质。(1)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2)既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又能除去变质氢氧化钠中的杂质,该试剂是_(填字母)。A稀盐酸 BCa(OH)2溶液 CCaCl2溶液 D稀硫酸(3)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其pH_7(填“”、“”或“=”)。14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利用海水为原料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1)上图中操作A的名称是_。(2)操作B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3)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4)粗盐水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等杂质。为了除掉这些杂质,需加入a组试剂,它们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三种试剂均过量),三种试剂的添加的合理顺序为_(填编号)。(5)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15氯化铵是一种氮肥,将氯化铵跟熟石灰粉末混合,稍加热时会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氨气。试回答:(1)若用上述方法制氨气,应选用与_(填“制二氧化碳”或“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相似的气体发生装置。氨气可用_法收集;(2)使用化肥氯化铵时,_(填“能”或“不能”)跟熟石灰混用。16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三、实验题17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K2SO4 + 2MnSO4 + 2 ”资料上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请推测其化学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甲同学:【进行实验】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观察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你认为该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2)乙同学:【进行实验】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B装置的作用是。【观察现象】(请写出B、C、D中的现象)。【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18石灰石进行煅烧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 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为_; 利用滤液A或滤渣B设计方案证明石灰石分解情况。实验操作判断依据结论_石灰石已分解_石灰石完全分解四、推断题19AJ分别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B、D、F、J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J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为红棕色固体,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的溶液呈蓝色。(反应中的个别生成物已略去)(1)I的化学式为_,J的水溶液中的阴离子符号为_。(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_;反应_。(3)在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20AH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蓝色沉淀,A、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B为红色固体,F、H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C的化学式是_。写出反应HC化学方程式_。写出反应AE化学方程式_写一个)。答出G的一种用途_。五、计算题21将29.1g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水中(水=1g/cm3),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22为测定某NaCl、Na2CO3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小明同学取16g该混合物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98g,再把100g稀盐酸分四次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盛有固体样品的烧杯中,每次都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以上数据后计算:(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2)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根据实验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纸上绘制出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_(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画出曲线即可)。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参考答案1A【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大量共存,正确; B、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MnO4-的水溶液显紫红色,错误;D、Fe3+、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同时Fe3+溶液显黄色,错误。故选A。点睛: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2C【解析】试题分析:A中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所以不能燃烧;B中会带来新的杂质氯化钡;D中二者都和盐酸反应。故选C.考点:除杂3C【解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中:H+ 与OH反应生成水、Cl 。B. 在稀盐酸中:K+、H+ 与CO32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 在硝酸铜溶液中:Na+、SO42 。D. 在碳酸氢铵溶液中:Na+、与OH 反应生成氨气。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4A【解析】A、由于钠盐、硝酸盐都可溶,硝酸钾与其它物质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而一般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B、因Na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C、氢氧化铜属于碱类物质,可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错误。D、Mg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硫酸钡沉淀,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A。点睛:物质要发生复分解反应,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5D【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钙质量不变,错误,B、氯化钠质量也不变,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会减少,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正确,故选D考点:氢氧化钠、浓盐酸的特性6A【解析】【详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7D【解析】【详解】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微粒的个数关系如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