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考答案1-5 BCDAB 6-10 CADBC 11-15 BCDAD 16-20 CCADB 21-25 ABDCC26-30 CCDAD 31-32 BC 33(25分)参考答案(1)特点:带有地方性;信仰祭祀对象多元化;政府注重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控制;具有功利实用性。(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集权专制;有利于规范民众行为,整合社会秩序;有利于组织社会成员,增强家庭和乡村社会的凝聚力。(每点2分,共6分)(2)变化:传统自然神和祖先崇拜逐渐走向衰落;西方传入的宗教信仰发展较快;迷信活动逐渐被废止。(每点2分,共6分)主要原因:近代工商业、科技及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西方侵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满分,共7分) .34(12分)参考答案1示例1:论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坚韧、顽强、自强不息的民族。阐述要求:阐述内容应包含古代、近代、现代相关史实,表述要体现中华民族在生存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体现民族奋斗成就的史实。(古代在生产力低下的环境下,中国境内各民族克难奋进,经济、科技长期领先,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面临封建主义压迫、外来资本主义入侵,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付出巨大民族牺牲,赢得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资本主义阵营压制、苏联威胁,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创造出“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结论:我们应坚持科学理性的民族观、国家观,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示例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开放、善于学习的民族。阐述要求:阐述内容侧重民族包容、开放、善于学习的表现。表述内容应包含古代、近代、现代相关史实(古代,汉唐民族政策对外政策及交往史实;近代各阶层主张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史实,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加入WTO,积极应对全球化浪潮等。)示例3.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示例4.中华民族的历史(或“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示例5.中华民族的壮大是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交融的产物。【详解】根据“我们中华民族遭遇外敌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韧力”可概括得出论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坚韧、顽强、自强不息的民族。然后结合所学,根据古代、近代、现代相关史实,阐述中华民族在生存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民族奋斗成就的史实。如古代在生产力低下的环境下,中华民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面临外来资本主义入侵,中华民族奋起反抗,赢得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创造出“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等等;最后进行总结:表明应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35(改革15分)【答案】(1)有利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雇佣工人的文化素质;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步团体和知名人士的推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影响。(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共9分)(2)特点:指导思想具有较浓的民主色彩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学制年限有所延长,特殊情况下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受到西方教育模式影响,注重因材施教。(每点2分,共6分)36(战争15分)【答案】(1)态度及目的:英国与日本接近,组建“英日同盟”;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势力钳制美国。美国对日本作一定让步;其目的是要拆散威胁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利益的“英日同盟”。 (态度1分,目的2分,共6分)(2)原因:欧美列强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方面矛盾激化;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得到列强认可;中国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共9分)37(人物15分)【答案】(1)贡献:著书立说,介绍西学;重塑日本的文化观(重构了日本文化的内核);重视“教育救国”和思想教化,塑造国民性(增强民族民主意识)。(6分)(2)原因:世界潮流: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日本现实需求:明治维新,日本社会转型需要思想引领;个人因素:福泽谕吉出身下级武士家庭较多了解日本社会;三次游历欧美,更能了解西学;个人的努力等。(9分)【点评】福泽谕吉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 11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