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学精华笔记每章复习总论1写出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年代、书名、载药数、作者及主要历史意义(主要为前三个)书名年代作者载药数主要历史意义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西汉36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陶弘景730“诸病通用药”,别录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李责苏敬84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宋983官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1500余种私人撰述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892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921(新增716)2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eg:生麻黄发汗力强 麻黄绒用于儿科或年老体弱者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eg:延胡索止痛 醋炒玄胡加强止痛作用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eg:生地黄(晒干)清热凉血 熟地黄(蒸制)养阴补血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eg:马齿苋用开水烫后再可晒干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3炮制方法的五大类型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4什么叫水飞、炙、煅、单、淬 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炙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 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粹,充分发挥疗效 单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 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5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6叙述四气、五味的含义和作用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平性药) a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热性病证) b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痛络、回阳救逆(寒性病证) 五味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a辛:发散、行气、行血 辛香之气 b甘: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c酸:收敛固涩(针对滑脱类病证) d苦:泄、燥 泄:通泄、降泄、清泄 燥:苦温燥湿、苦寒燥湿 坚阴:泻火存阴 e咸:软坚散结、泻下 f淡:渗湿利水 g涩:收敛固涩7叙述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古人对“毒性”如何理解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a定义 升是上升 降是下降 浮表示发散 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b 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物都是升浮的 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能是沉降的 c 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 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 药性沉降的,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eg: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d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炮制和配伍 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a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b应用 与药性的关系 eg:肺经病变肺寒:温热(肺经)干姜、细辛 肺热:寒凉(肺经)黄芩、瓜蒌 与升降浮沉的关系 eg:肺病、咳嗽 肺虚:肺气不敛沉降五味子(敛肺)补:白合(补肺阴) 肺实:肺气不宣升浮桔梗、麻黄泻:桑白皮 毒性狭义 毒 药物的偏性 一切药物的总称 广义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副作用:常用剂量时与效果无关的作用,会随停药而消失 8叙述“七情”的含义及具体含义 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单行:指用单位药治病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疗效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 效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用药禁忌)9“十八反”的内容 半蒌贝蔹芨攻乌(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 藻戟遂芫俱战草(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诸参辛芍叛藜芦(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10“十九畏”的内容硫磺朴硝;水银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牵牛;丁香郁金川乌/草乌犀角;牙硝三棱;官桂石脂;人参五灵脂 解表药1. 写出麻黄、薄荷的功效和主治 麻黄 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 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 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薄荷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利头目,利咽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2写出紫苏、防风、白芷、菊花、柴胡的功效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3比较生姜与紫苏 紫苏 发汗力强(相对生姜而言),善行气宽中,和中止呕,发汗解表 又能安胎解鱼蟹毒,止呕 生姜 发汗力弱,善温和止呕,又能温肺止咳,解药毒4能发汗解表,又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麻黄 、 香薷 能祛风解表,又胜湿止痛的药物是 羌活 、 藁本 、 防风 能祛风散寒,又通鼻窍的药物是 白芷 、 细辛 、 苍耳子 、 辛夷 能疏散风热,又利咽透疹的药物是 薄荷 、 牛蒡子 、 蝉蜕 能解表升阳的药物是 柴胡 、 葛根 、 升麻 能解表,又祛风止痉的药物是 防风 、 蝉蜕 能疏散风热,又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 、 升麻 能疏散风热,又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 柴胡 5叙述阳明、少阳、太阳、少阴头痛要药是何药? 阳明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阳羌活 少阴细辛6叙述辛夷、牛蒡子、蔓荆子别名 辛夷水笔花(春花)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蔓荆子万金子、蔓金子7薄荷用法 薄荷后下 清热药1写出青蒿、夏枯草、栀子的功效 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2比较 石膏与知母 石膏 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之热),煅后外用清热,清热泻火 收敛 除烦止渴 知母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泻相火 黄芩、黄连与黄柏 黄芩 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又能安胎(清热) 黄连 清热燥湿 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火,善治胃热呕吐,湿热泻痢 泻火解毒 黄柏 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 牡丹皮与赤芍 牡丹皮 长于凉血止血,又退虚热,既治外痈,又治内痈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赤芍 长于散瘀止痛,又清泄肝火3写出天花粉、金银花、射干、鱼腥草的别名 天花粉(栝蒌根,蒌根) 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银花) 射干乌扇 鱼腥草(蕺菜)4写出天花粉、龙胆草的药用部位 天花粉(栝蒌的干燥)块根 龙胆草根5写出石膏、鱼腥草、青黛的用法和用量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煅研末 鱼腥草煎服15-30g;外用适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后下) 青黛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6天花粉和芦根 清热生津 、 清肺 芦根和淡竹叶 清热除烦 、 利尿 大青叶、青黛和板蓝根 清热解毒 、 凉血 蒲公英与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 消痈散结 红藤与败酱草 清热解毒 、 活血止痛 、 肠痈 秦皮与穿心莲 清热解毒 、 燥湿 青蒿与地骨皮 清虚热 、 清实热 、 退骨蒸 银柴胡与胡黄连 清虚热 、 除疳热 黄连、穿心莲与胡黄连 清热 鲜生地与玄参 清热凉血 、 养阴 专清虚热 银柴胡 善治目珠疼痛 夏枯草 乳痈要药 蒲公英 善治肺痈 鱼腥草 、 芦根 善治肠痈 红藤 、 败酱草 、 牡丹皮 清虚热,清实热 知母 、 青蒿 、 黄柏 、 地骨皮 、 胡黄连 、 牡丹皮 泻下药1写出大黄的功效、主治、性味 性味苦寒 功效与主治 泻下攻积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清热泻火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止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 解毒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