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氓课题 氓 诗经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2、背诵课文授课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多 媒 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 导入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情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中的第一首氓。(板书)二、 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板书)三、 诵读课文。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1、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2、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3、 集体再次朗读。四、 整体感知课文。1、 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2、 梳理课文行文思路。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板书)课前我们运用早读课的时间借助课下注释,疏通了诗歌内容也相应找出一些常用字的特殊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成语和特殊句式。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赏析课文内容。课外作业教 学 小 结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