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早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早恋的定义,早恋的类型与成因,早恋利弊,解决方案,结束,早恋的定义,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或暗恋。在中国,“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从心理角度看,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活动是有益无害的。,男生往往比较刚强、勇敢、不畏艰难、更具独立性;,而女生则更具细腻、温柔、严谨、韧性等特点;,因为有男性,女性才变得更加温柔;因为有女性,男性才变得更加刚强。,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可以促使双方互补,对性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有益;,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受到异性注目和欢迎的人,为此,他们会尽力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最佳心理环境,是克服自身缺点及弱点的好机会。,心理学家认为:从小培养青少年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异性,尊重异性,并能与异性建立自然的、友爱的关系,会为他们今后发育成熟顺利地进入恋爱和婚姻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看来 ,只要控制得当, 早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关于早恋常见的几种类型,1、 模仿型 这是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2、 从众型 这是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例如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3、愉悦型 青春期男女之间作为同学甚至同桌,由于较多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会对对方产生更为细致和透彻的理解,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早恋。这也是“同班恋”甚至“同桌恋”的重要原因。 4、补偿型 一些青少年由于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是自己自尊遭到损害,为达到发泄目的,往往会找异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谋求补偿。这类早恋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发展深化。,5、逆反型 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两性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正常恰当的异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恋发展。 6、病理型 在当代社会,营养条件优越,容易造成的营养过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种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遗传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变态心理。这是诱发青少年早恋的主要客观因素。,促成早恋的因素,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 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 。 青春期教育的缺乏。 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如何缺乏这些知识,又无行为规范训练,客观条件往往也造成与异性交往的阻力,缺乏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条件。 独立意识的作用。 对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为能恋爱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现。,学校中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班干部因工作上接触的机会多,被双方的工作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有些同学的学习压力大,为了寻求刺激;有些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把精力转移到对异性的追求上,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校园里一些同学公开早恋的诱惑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家庭因素。 中学生早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缺乏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使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对孩子所看的书籍、影视录像等不加限制;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不加以指导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社会因素。 中学生接触的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淫秽录像以及黄色网站的影响。,那么,早恋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呢?,失恋少年自杀 体内鲜血流出一半,2003年9月26日傍晚,沈阳市康平县第一中学校园内发生一幕惨剧,一名高二年级男生因恋人提出分手,用尖锐的玻璃碎片扎破自己胸口,造成严重的心脏破裂,裂口长达1.5厘米,生命岌岌可危。,事例一,事例二,北京:初中生“情侣”相拥卧轨自杀身亡 怀柔三中初二八班的古伟、李青男女两同学在牵手进教室时,被老师看见,随后遭到老师批评,认为两人还小,不该有谈恋爱的行为。当天,这两同学便离开学校,在铁路怀柔段相互拥抱卧轨自杀,死于非命。 京华时报 2004年01月15日第二十一版,事例二,事例三,“真的很后悔” 两中学生偷尝禁果后的独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北京两个岁的高一学生身上。由于缺乏性知识,他们偷尝禁果,并致使女生宫外孕。此后,两个人精神、心理和身体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一,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森关于人生18岁之前的几个阶段 1.婴儿前期(02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47)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4.童年期(712岁)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主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由此 可以得出结论 当下 我们的任务仍是吸收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年龄段。,注意与异性交往的事项 1、有节制的态度和言行。 2、心地坦诚,自然大方,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 3、穿着整洁,得体,而不俗套。 4、语言文明,不自作多情。 附:青春期男女两性交往注意: (1)端正交往动机,发展健康文明关系。 (2)建立广泛的友谊圈。 (3)用理智控制情感。 (4)尽量少单独相处,若单独相处时,应选择环境和场所。 (5)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发生身体接触,避免作出超出异性交往范围的举动。,转移情感。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紧张的学习和健康的课余爱好上去。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谈一些文字名著、哲理文章,多想想自己的进步,想想将来的事业,想想将来在复杂的社会里如何开拓和进取。这样,心胸和视野就会开阔,抱负就会远大,就会焕发出勃勃朝气,永远前进。,一、提高认识,着重疏导,不可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 早恋通常意义上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同时又比法定结婚年龄小很多的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里的恋爱行为。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只能是积极疏导和适当限制,而不是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恐惧心理,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埋下了隐患。 “单纯地表示好感其实不值一怪”,很多老师如是说,这样的交往不像成人般复杂。但在小学生的头脑中那种朦胧的两性概念,却能导致他们做出“出格”的行为。因此,面对中小学生“早恋”行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家长都应该加以恰当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健康的“爱”。,二、家校联合,加强沟通,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 在发生早恋的中小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涉及问题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享受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宽容和关爱,感情上缺乏温暖和尊重。大人们疲惫于生活,繁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问题。于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非常渴望有人分担他(她)的心事,有人给予他(她)理解和抚慰,而此时,情窦初开的异性同学就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老师和家长往往把孩子发生早恋视作洪水猛兽,批评训斥是家常便饭,辱骂痛打也大有人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还处于相对不完善阶段,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学习的压力都会成为他们幼小心灵的天平向同龄异性倾斜的动力。 因此,对于孩子发生的早恋行为,老师和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对孩子的训斥和打骂,而是应该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经常和孩子沟通,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温暖。当孩子把老师和家长当作自己的朋友,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他交流时;当老师和家长成为孩子亲密的朋友,成为他们信赖的人,能理智地帮助他们分析利弊时,早恋的害处就不会很严重了。,三、开展活动,友爱互助,积极倡导同异性的健康交往 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单相思”,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的共同经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把学生的这种思想倾向过早地定义为早恋。一般情况下,这些学生当初仅仅表现为交往过密而已。但是,由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他们视作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过分严厉的批评和苛刻的责骂,一下子就会把孩子吓坏。在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往往促成了孩子的早恋。因此,在早恋问题的处理上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失之过严。,“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就让同学们的友谊之树常青吧!,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