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放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体系在美国已实行三十多年,提倡的是精心计划的教学体系下的自由,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差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就大力倡导教学民主,一些专家提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由教师统治的课堂逐渐向学生开放,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增加,这必将导致一种新体系的建立,那就是“开放性课堂教学体系”,但进程非常慢。一、开放的信息技术教学观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很活跃,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较深的共识,很多学者正致力于创建“开放性课堂教学体系”,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开放的信息技术教学观。(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现代教学论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特殊的认知、感受和体验过程。这里所说的感受,不只是感受、感知,还包括感情的接受,感同身受;这里所说的体验,不只是体会、领会,还包括态度、取向乃至信念的形成与演化。或者说,教学不只是行为主义理解下行为的改变过程,也不只是信息论理念下知识的积累和加工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全面演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要获得实质性知识,还要习得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习得有关的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及情感,最终“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基础课程,它对提高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未来公民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放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他们信息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提高鉴别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151.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主动学习中职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引入新课时经常寓于游戏之中。在高一年级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亲耳目睹、亲自实践,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自己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和一些参数的设置,这样教师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学生,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2.主体尝试尝试自学,动手实践在教学中,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教学“控制面板”一课,教师在教完怎样改变桌面图案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改变屏幕保护程序,改变外观等,熟悉对话框的操作。在三项显示属性修改完后,再让学生用刚才所学的方法,自己去修改“日期/时间”属性,让学生积极把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学得轻松,也容易掌握,真正做到了轻负、高效。3.主体归纳实践小结,体验成功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如“资源管理器”窗口和“我的电脑”窗口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所有文件夹”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找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个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度。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学生知道了,但说不清楚,就让他到教师机上演示给其他学生看,并让其他学生讨论,一起归纳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用它查找文件方便、直观、快捷。在开放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教育“全球化、开放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教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教师的工作重点将不再是分发信息,那种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关系。同学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是教师放下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心理,纠正对学生人格的藐视态度,向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理空间,并以此赢得学生信任进而彼此接受的开放过程。这一开放过程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它为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师是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者,起组织和督导作用,是活的要素。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还要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最好的教师通常是那些思想开放、有能力并乐于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人,最好的研究工作者是那些有责任感和影响力、能鼓舞同事、能激励学生并引起注目的人。16(三)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除了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成功地进行教学组织外,还必须依靠和运用好适当的教学媒体(即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系统的、细致的观察与实验。在封闭性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的口述、板书和挂图,这已经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与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在开放性信息技术课堂中,必须改变原始的教学手段,充分认识到现代的教学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既是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换句话说,就是用媒体学媒体。17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校配置的计算机和校园网,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甚至是家里和社会上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网上协作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平等民主的教学平等民主是开放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观念。过去我们常说“师道尊严”,但今天,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果教师以严师的面孔出现,凌驾于学生之上,甚至对接触计算机较少或接受能力欠佳而致操作有失误的学生冷眼相看、冷言相对,必然使学生害怕教师,出现“敬而远之”的现象,不敢问,害怕问,甚至不懂装懂,这对教学是十分有害的。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全体学生倾注强烈的爱,想之所想,急之所急,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样,教师对学生“情之所至,金石为开”,而学生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学生的课堂参与较其他学科必然要多得多,师生交流的机会当然也多,教师也更能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矫正。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因材施教,特别对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要耐心细致指导,不厌其烦。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乐于掌握知识,专于实践所学,也才能赢得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总是和错误、顽皮、任性、争吵联系在一起。面对他们的种种失误,教师要宽容,用爱心去包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鼓励他们失误中的创新。比如在PowerPoint的动画设置教学中,有个学生做了一只猫,胡子不断伸缩,旁边却注上了同桌的名字,这一做法引来了周围学生的哄笑。对于这个恶作剧,教师没当场对他进行批评,而是走到了他的身边,表扬他的动画做得很好,并且很有创意,然后轻轻地告诉他旁边的注释不太合适,希望他换位思考一下。在教师的提醒下,这位学生意识到错误并擦去了旁边的文字,并把他修改后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在教师和学生的赞扬中,这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更加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后来在校电脑作品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二、开放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我国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开展,我校早已起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很欣慰。笔者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近十年,对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学各方面作了一番比较,得出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自身特点,即开放性、非线性和交互性。建立开放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体系已势在必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开放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教学目标的开放1.目标完善开放的教学目标,是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灵活反应;是培养“全面的学生”的目标体系;是联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大系统以及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枢纽。开放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应不再受“知识中心”的束缚,而应是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情感型、技能型目标的完美整合,由过去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扩展到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学法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多个方面。这种开放性的目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进而也就成为连接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2.案例:“解剖微型计算机” 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部件;通过讲解,让知道微型计算机主要部件的技术指标。(2)操作技能目标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外部)系统的几大常用配置的名称及作用;通过实践,让学生知道安装一台微型计算机所需的部件及如何配置一台高性能的微型计算机;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3)情感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此案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内容上体现了开放性,微型计算机的配置不同,各部件的性能指标也不尽相同。在目标层次上是开放的,比如“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操作技能目标”的第一项属于基础性目标;而“操作技能目标”的后两项就是发展性目标。18实施教学时可以对目标进行开放性的调控。例如“操作技能目标”的最后一项,学优生要求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而学困生则初步了解就可以了。例如:中职生在校期间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汉字录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制定自己近期(高一入学一个月)想要达到的目标(即每分钟录入多少个字),然后在充分了解学生初步水平的情况下,将目标分为基本、熟练和高手三个等级。如基本目标规定为每分钟录入1520个字;熟练目标规定为每分钟录入2130个字;高手目标规定为每分钟录入30个字以上。一个月后的测验结果显示,90%的学生远远超出了自己制定的目标,80%的学生汉字录入速度在每分钟20个字以上。总之,制定教学目标,不能也不应是死目标。应当随着教学实际的进展,随着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实情况,给予必要的调整。绝不可按部就班模式化、程式化的推进目标,而应在动态开放的过程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