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7页
第2页 / 共97页
第3页 / 共97页
第4页 / 共97页
第5页 / 共97页
第6页 / 共97页
第7页 / 共97页
第8页 / 共97页
第9页 / 共97页
第1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一)吉祥止止 发表于: 2007-9-13 08:11 来源: 医道社区 原帖转自“中国中医药论坛”:感谢方国强先生之无私奉献。转帖时加以整理。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方国强撰 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药精华,实现古为今用之目的,笔者曾于2007年5月26日在本论坛 医理探源分坛 医学哲学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栏目中发表此文部分章节,现经笔者修订,改正了其中几个不当之处。为不造成观者的误解,今仍在本论坛之古籍研究分坛中发表此文。 本文仍为节略本,除订正上次文中的一些不当之处外,并补充发表上次省略内容的一部分与观者同赏。 笔者只是一名中医药爱好者,不是临床中医师,本文所著述的内容纯粹为理论研究,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如有医家把此理论用于临床,请务必先在自身实验无误后再行应用。 如欲引用本文的内容,请注明著者和出处。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方国强撰 卷首语 无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否为伪书,但自其书经考古发掘整理行世以来,对中华医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书中所附之汤液经法图,乃中国古典哲学之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药上的重大突破,她以图示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中华古典哲学之博大精深,中华医药之源远流长。汤液经法图寓阴阳五行与医药,图简而意深,乃揭示伊尹汤液经组方规律之千古秘图是也。 经笔者研究,中药古籍之桐君采药录与神农草本经两书属不同体系,桐君采药录将药性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归类,而神农草本经则将药味以酸、辛、苦、咸、甘五味分类。现传世之黄帝内经按神农草本经之五味分类法制方用药,而现已失传的汤液经是按桐君采药录之五行属性归类法组方遣药的。由于桐君采药录的佚失,中药五行归类法也随之失传,致使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书中为何会记载以五行属性归类的二十五味药精,其作用是什么?已成谜团!而书中所附的汤液经法图之效用也因此不得而知,成为难解之“迷图”矣。 无闻推测,桐君采药录将药性按五行属性归类,其成书时间早于神农草本经。而神农草本经虽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但已将药物分为五味,并一直沿用至今,从逻辑关系上分析,其成书时间似要晚于前者。由于桐君采药录之佚失,将药物以五行属性归类之法已无从考证矣,但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与汤液经法图中可略窥其概要。 白沙游子无闻居士因而感叹之:阴阳交替, 互补互藏, 实难穷尽; 五行相生, 一而化五, 如缕不绝。无闻居士又言: 中医中药同本, 阴阳五行共享, 而今药缺五行, 奈何汤液经方。目 录1、 卷首语2、 卷一 绪论3、 卷二 破解汤液经法图4、 卷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组方法则 、 五(六)脏虚实病症补泻方证图解第一 、 外感天行方证图解第二 、 救五脏中恶卒死方证图解第三 、 古今医案方证图解第四5、 卷四汤液经法元始图与变体图6、 卷五 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分析 、 药物五行属性归类法分析第一 、 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之五行属性归类第二7、 卷六 从汤液经法图管窥伊尹汤液经法之辨证论治原则8、 卷七 附录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9、 卷八 附录二神农本草经药物五行属性归类10、卷 后 附 言卷一 绪论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行世以来,曾在中国乃至全球中(汉)医药界引起轰动,但对其研究者至今仍为数不多,特别是在现时,急功近利者多,而静心究学者少;明知其书甚为宝贵,而由于时人对古文医籍之文理难明,惧而拒之,此状可叹也! 吾得婺州双溪无间居士传授商周乾坤图后,浸身心于是图中,得益匪浅。商周乾坤图乃成图于殷商七千年前之中华元始乾坤图(元始龙图易图),至今已有万余年矣。师门前辈无相僧于文革六年(1971)说:“商周乾坤图乃天地吾人众生宇宙万物木石之运行脉动图是也。中华商周乾坤图乃真正之太极图是也。此图即举世以为失传的陈希夷易龙图是也。赵宋时代周廉溪太极图说及其太极图,乃我中华乾坤图之简化图是也。刘季东汉时代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其伤寒六经,乃我中华乾坤六兽之简化图是也。”据吾研究,万古之商周乾坤图乃揭开华阳隐居陶弘景所撰辅行诀组方法则之唯一钥匙,无闻利用业余时间为之编撰此文,以证商周乾坤图之博大精深。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以填补汤液经法图(以下简称经法图)中所缺之二字为纲,以分析经法图中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为目,以商周乾坤图之理法为经纬,绘制经法图之变体图,并进行验证,完成破解经法图之目的。 第二部分以绘制的经法图变体图五行相生相克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之逻辑关系,解析辅行诀书中所载药方之义理,完成破解辅行诀所言汤液经法之组方法则,为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医籍提供行之有效之工具。 第三部分以复原的经法图之元始图与简化图和变体图作为本文以图解图之结果。 第四部分是对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之分析,从药物酸辛苦咸甘五味,温热凉寒平五性,白青黑红黄五色,轻重缓急四态,升降浮沉四气等方面分析辅行诀中所载二十五味药精五行属性归类之本义,并建立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方法模型,完成对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 第五部分讨论从汤液经法图的功能效用中,发现太阳(手小肠、足膀胱)经与厥阴(手心包、足肝)经的是动是病之关系,从而管窥伊尹汤液经法之辨证施治原则。 笔者之家父为中药师兼中医师,家弟为中医师并中药师,而本人只是一名中医药爱好者,对博大精深之中华医药宝库仅只一知半解,出于对祖国医药事业之热爱而班门弄斧,献丑于大家庭前,还请诸君见谅。此文之解析仅为吾一家之观点,正确与否观者自参。 笔者只是一名中医药爱好者,不是临床中医师,本文所著述的内容纯粹为理论研究,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如有医家把此理论用于临床,请务必先在自身实验无误后再行应用。 谨以此文作引玉之砖,期望能对祖国医药事业的兴旺发达起一点推波助澜之作用,也冀能得到专家学者之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与时俱进。 白沙游子无闻居士如是曰: 逢盛世承传古技为今用, 振华夏引取西术为中用。 中华医药经典流传万古, 中华医药术技造福人寰!卷二 破解汤液经法图 欲解辅行诀之组方法则,必须首先破解经法图。为破解经法图,笔者依据商周乾坤图之理法绘制黑白图(图1)一帧如下:CEB4C3FCC3FB_1183780940.jpg(图中加框之“酸”、“痉”二字,为吾与家弟方国伟所添,正确与否请看下文之求证。) 为理清经法图中五行与五味之配属关系,笔者把图内内圈中已知的“辛、咸、甘、酸、苦”之五味用直线连接起来后,即可知该图是表示五行之生克关系,而且是每一行的前、后、左、右关系为,右者:生我(母),左者:我生(子),前者:克我,后者:我克。如是,则“用金体”栏之内圈所缺的是“酸”字。 求证:“用火体”栏中“咸”字与“用金体”栏中的“咸”字以直线相连,为火克金,克我之关系,栏中补入的“酸”字与“用木体”栏中的“酸字”用直线相连,为金克木,我克之关系,与其它栏目之五行制克关系相一致,因此,补入的“酸”字正确。为能清楚地反映斯图之五行生克关系,笔者把图1填入五色绘成彩色经法图(图2)如下,完成破解斯图之第一步。如何填补图内圈外之缺“”字,第二步必须明白经法图之五行配属关系。辅行诀曰: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 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辅行诀又曰: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藏气法时论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肝色青。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心色赤。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脾色黄。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肺色白。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肾色黑。 为解析辅行诀书中医方所列之药味,笔者摘录神农本草经中有关药物之药味于下。 神农本草经曰:(按辅行诀之药味分类法分类) 味辛属木:牡桂木中木 味辛温。秦椒木中火 味辛温。(蜀椒 味辛温。)干姜木中土 味辛温。细辛木中金 味辛温。附子木中水 味辛温有毒。 味咸属火:旋覆花火中火 味咸温。大黄火中木 味苦寒有毒。泽泻火中土 味甘寒。厚朴火中金 味苦温无毒。消石火中水 味苦寒。卤咸(戎盐) 味苦咸寒。亭历火中火 味辛寒。 味甘属土:人參土中土 味甘小寒。甘草土中木 味甘平。大枣土中火 味甘平。麦门冬土中金 味甘平。茯苓土中水 味甘平。 味酸属金:五味金中金 味酸温。枳实金中木 味苦寒。豉(缺)金中火 大豆黄卷 味甘平无毒。勺药金中土 味苦。署豫金中水 味甘小温。 味苦属水:干地黄水中水 味甘寒。黄芩水中木 味苦平。黄连水中火 味苦无毒。术水中土 味苦温。竹叶水中金 味苦平。 根据辅行诀与内经二书之说,笔者列表如下:从上列表中可知,两书的五行与五味之配属不同,属于不相同的五行归类法(我国古代的五行配属,可分为五大类,计二十五种,因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不予展开),但无碍于破解经法图,因此,按辅行诀之论述进行配属。 为求证填补经法图圈外所缺的是为“痉”字,笔者将辅行诀中所载的治疗五脏虚实病症的大泻、大补汤方证录之于下,以经法图之逻辑关系,按商周乾坤图三五至精图(方氏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