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广东高教版)第三册复习笔记根据课本以及张巍老师课件,部分参考百度百科隋唐文学史第一章、隋唐诗概貌一、隋诗概貌分期:分文帝、炀帝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走北朝刚健朴质一路;代表诗人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等;后期走南朝清绮一路。代表诗人隋炀帝、诸葛颍、王胄、虞世南等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四唐”分期起源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经过元代方回阐发,奠定于元代杨士弘唐音,完成于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1.初唐:(618-712),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间; 重建诗风时期。四杰主张诗歌走刚健之路,陈子昂确立诗歌“风骨”等传统。主要诗人: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四杰和陈子昂等下层士夫文人。2.盛唐:(713-755),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盛唐之音” 主要诗人:张九龄;边塞诗人如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山水田园诗人如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李白;杜甫。3.中唐:(756-824):唐肃宗至德元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古文创作繁荣、新乐府创作蓬勃发展。主要诗人:杜甫;乐天诗派如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韩孟诗派如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田园诗人如韦应物、柳宗元、刘长卿;李益;刘禹锡。4.晚唐:(825-907),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昭宣帝天佑四年。 感伤,意旨朦胧意象华美主要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韦庄、皮日休、罗隐等三、唐诗的繁荣及其原因(一)繁荣: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五万五千多首(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诗本身不断发展变革,是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1)诗歌思想内容方面的发展变革;(2)诗歌形式技巧方面的发展变革2.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是唐诗兴盛的基本原因;3.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促进唐诗繁荣的一个间接原因;4.唐代政治较为民主,文禁松弛,社会思想文化较为开放活跃;(间接原因)5.唐代的音乐、悟到、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昌盛,对唐诗产生了间接的影响;6.唐代诗人的审美意识对唐诗的繁荣起着主导的催化作用;(中介原因) 唐代文人的思想精神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乘运而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初盛唐诗歌“风骨” (2)自觉继承儒家诗学的“风雅”传统,拯物济世 (3)敢怒敢言,敢于批判黑暗丑恶的现象,敢于抒发理想受阻、个性被压抑的不平之鸣*(课件)唐诗繁荣原因: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第二章、初唐诗歌一、唐初的宫廷诗人(一)唐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人风格:主张文质统一,注重为政治服务代表诗人:唐太宗、魏征、王珪、虞世南(二)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风格:思想内容婉媚空绝,艺术形式华丽精美代表诗人: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元万顷,“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融)1.上官仪(608-664),字游韶。【名词解释】“上官体”:指上官仪的诗歌风格。特点有:(1)多些丽景艳情,如春日、咏画障等;(2)善于缘情体物,抒写敏感细腻的心曲。如入朝洛堤步月、王昭君;(3)属对静雅。2.沈佺期(656?-713),字云卿。宋之问(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沈宋对近体诗体制的完备作出应有的贡献,*完成律诗的体制和扩大律诗的影响。他们倾力于律体的写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了五七言近体的形式规范。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3.杜审言(646?-708)“韵度”、“工质天然、风味可掬”、“超然”。将“永明体”、“上官体”完善结合。近体诗的体制到了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的阶段正式完善定型。二、初唐“四杰”“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杨炯(650-693?),华阴人卢照邻(635?-684?),字升之,范阳人骆宾王(638-684?),字观光,婺州人1.四杰诗歌创作的审美取向:(1)批评龙朔诗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提出诗歌创作应有“骨气”,走“刚健”一路;明确地表明恢复“建安风骨”的传统。(2)继承言志缘情的诗学传统。(3)注意南北文风的取长补短,自鸣开一代风气的志向。(4)注意诗文的社会作用。2.“四杰”在唐诗发展史上的作用:(1)拓展了唐诗的题材。把唐诗从宫廷台阁引向市井、江山与塞漠。(2)诗歌形式的建设。王、杨建设五律,卢、骆革新宫体诗。(3)审美意识和艺术手法:高扬时代精神,抒写拯物济世、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开创唐诗“骨气”之先;卢、骆写景咏物诗韵味深长,开唐诗“兴寄”之先;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杨、卢、骆诗都有一股清刚豪健之气,开盛唐刚健诗风。三、陈子昂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2.陈子昂的贡献:将初唐士夫文人的审美理想与诗歌创作的传统完美的结合起来,使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一个更为鲜明的诗歌批评标准;继承四杰诗论在唐诗发展史上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3.诗歌革新主张:(1)倡导“捍卫风骨”、“正始之音”来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的诗风。(2)把“汉魏风骨”与“兴寄”相联系,明确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既抒写社会现实内容,又抒发具有时代美学深度的思想感情。(3)把“风雅”与“兴寄”相联系,注重诗歌风雅美刺的教化功能。(4)强调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统一所呈现的美学风貌)(5)诗歌能“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具有发幽思、谴郁闷、泄导人情的功能。4.陈子昂的诗歌:感遇38首,分三类:(1)感慨时事,讽刺弊政;(2)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如感遇第二首“兰若生春夏”(3)谈玄论道,忧生叹逝开唐宋“以文为诗”的先例。5.陈子昂缺点:质朴古奥,缺乏艺术创新。(1)诗歌理论中忽略了齐梁诗歌的艺术经验;(2)把诗歌引入政治教化、讽谏之途,形象不够丰满四、初唐其他诗人1.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成就:田园诗最为出色,秋喜遇王处士、野望两首上承陶渊明的平淡和二谢的清新趣味。2.刘希夷(651-676),字庭芝,汝州人。代悲白头翁3.张若虚(660-720),扬州人。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吴中四友】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第三章、盛唐诗歌一、张九龄与盛唐前期诗人盛唐前期诗人代表:张说、贺知章、王湾、祖咏、张九龄(成就最高)1.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贡献:(1)奖掖后进,提拔贺知章、张九龄、王湾等;(2)诗歌能在朴素自然之中营造气象,传达神韵;如送梁六自洞庭山作;(3)以宰相与文坛领袖的身份公开倡导诗歌诗歌创作要注意兴象和神韵。2.贺知章(659?-744?),字秀真,会稽永兴人。自号“四明狂客”艺术经验:(1)在对比中把心理时间外化为具体物象;如回乡偶书(2)倒装的抒情结构。如咏柳3.王湾。次北固山下“以小景传大景之神”。4.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贡献:推动使唐诗的品格由初唐的“正”向盛唐时的“醇”发展(1)进退随缘,功成身退,成为一代审美的理想和风度。如商洛山行怀古(2)倡导恢复诗歌缘情体物的传统。如陪王司马宴王少府东阁序(3)用诗歌自觉地反映盛唐士夫文人的精神风貌,开宗立派。将以形写神、离形得似等画风运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二、盛唐山水田园诗盛唐山水诗繁荣的原因:1.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为盛唐文士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山林的社会条件和物质生活。2.艺术各门类如绘画、音乐的艺术经验对山水田园,促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创作艺术的提高3.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繁荣也是对六朝山水田园诗创作经验的继承和革新的成果。4.盛唐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文人自觉地受到道、佛山水田园意识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山水田园审美意识。(一)孟浩然和王维的生平及创作1.孟浩然(689-749)2.王维(701?-761),字摩诘。“亦官亦隐”(二)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特色:1.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审美观照方式(1)在游动中观照。如王维终南山立体、孟浩然过故人庄画廊(2)定点观照。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流动的情绪、王维新晴野望画家的艺术感(3)禅观寂照。如王维鸟鸣涧、辛夷坞等2.王孟山水田园诗的情景契合方式(1)以“我”观“物”,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孟秋登兰山寄张五,王渭川田家(2)情直接消解到景物之中。如孟宿建德江、王田园乐3.王孟山水田园诗形神会通的艺术(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形神会通的艺术主要表现为“离形得似”,具体分为两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夜归鹿门歌(2)王维山水田园诗“形与神”的会通艺术上表现为形神相生相长,亦分两端:形神毕备,相生相长。如山居秋暝隐迹立形,神与天趣。如终南别业*(课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2)画意: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3)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4)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三)盛唐其他诗人的山水田园诗储光羲(707-759)田家即事常建(708?-765?)题破山寺后禅院祖咏(699?-746?)苏氏别业、终南山望余雪裴迪綦毋潜三、盛唐边塞诗(一)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1.盛唐强盛唐的国力和高昂的时代精神激励着一代士夫文人积极投入建功立业的实践2.边塞战争的频繁和朝廷对军功的奖励3.幕府的建制和边帅招募文士4.文人对功名的渴求和对军旅生活的实际感受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5.对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人。(二)盛唐边塞诗人及其作品1.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脩人。代表作品燕歌行高适的诗从整体看来,或悲壮、或流丽、或苍莽浑厚,均有一股豪逸之气贯穿其中。2.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岑参的边塞诗洋溢着英雄的豪气,善于描写边地风俗,多以大胆的夸张和浓烈的渲染来描绘边塞奇异的风光。*(课件)岑参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充满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西北边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这位生性“好奇”的诗人,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他的边塞诗风格独特,想象奇特鲜明,语言雄奇瑰丽,艺术上善用比喻、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评价岑参“好奇”)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