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录1 引言21.1 振荡器简介21.2 系统设计的目的31.3 系统设计的意义32 系统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42.1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42.1.1 任务42.1.2 基本要求42.2 总体设计思路42.3 基本模块的论证与选择52.3.1 电压控制LC振荡器模块52.3.1.1互感耦合振荡器52.3.1.2 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电路52.3.1.3 电容反馈三端式振荡电路62.3.1.4 集成电路振荡器72.3.2 LC控制信号的实现92.3.3 稳幅电路的选择102.3.4频率控制方式的设计与选择102.3.5功率放大器112.3.6 系统组成构图113 单元电路的设计123.1压控振荡器和稳幅电路的设计123.2锁相环式频率合成器的设计133.3 峰值检测电路173.3 系统软件的设计194 测试方法及结果分析214.1 测试仪器214.2 测试方法214.3 结果分析225 总结226 参考文献22电压控制LC振荡器1 引言 1.1 振荡器简介振荡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频率源,一般用在锁相环中。详细说就是一个不需要外信号激励、自身就可以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的装置。一般分为正反馈和负阻型两种。所谓“振荡”,其涵义就暗指交流,振荡器包含了一个从不振荡到振荡的过程和功能。能够完成从直流电能到交流电能的转化,这样的装置就可以称为“振荡器”。压控振荡器(VCO)的类型有LC压控振荡器、RC压控振荡器和晶体压控振荡器。对压控振荡器的技术要求主要有:频率稳定度好,控制灵敏度高,调频范围宽,频偏与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并宜于集成等。晶体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高,但调频范围窄;RC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低而调频范围宽,LC压控振荡器居二者之间。振荡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在无线电测量仪器中,它产生各种频段的正弦信号电压:在热加工、热处理、超声波加工和某些医疗设备中,它产生大功率的高频电能对负载加热;某些电气设备用振荡器做成的无触点开关进行控制;电子钟和电子手表中采用频率稳定度很高的振荡电路作为定时部件等。在通信系统电路中,压控振荡器(VCO)是其关键部件,特别是在锁相环电路、时钟恢复电路和频率综合器电路等电路中更是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电子通信技术领域,VCO压控振荡器几乎与电流源电路和运放电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2 系统设计的目的了解、分析振荡器设计的基本设计和发展方向,掌握压控LC振荡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1.3 系统设计的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振荡器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振荡器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在通信、电子、航海航空航天及医学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初期,振荡器就在发射机中用来产生高频载波电压,在超外差接收机中用作本机振荡器,成为发射和接收设备的基本部件。本设计电压控制LC振荡器是如今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电子器件,为电一光转换电路、移动式手持设备等提供了很多的解决方案。本文设计的是电压控制LC振荡器,设计中采用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西勒振荡器电路作为本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基本三点式振荡电路设计中存在的改变振荡频率必改变反馈系数的矛盾,通过调节压控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来改变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使设计系统达到15MHz35MHz输出频率可变的要求。在LC振荡器的LC回路中,使用电压控制电容器(变容二极管器),就可以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构成电压调谐振荡器,即电压控制LC振荡器。压控振荡器可广泛使用于频率调制器,锁相环路,以及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中。本设计电压控制LC振荡器采用了变容二极管来实现电压控制的功能,末级功率放大器采用了三极管9018,实现了功率放大的功能,并使其三极管工作在丙类状态,以提高工作效率。若负载为容性阻抗,采用串联谐振回路以提高输出功率。系统主要选用LC振荡器来实现振荡,并改变电路输入电压来控制电路频率的变化。LC振荡器因谐振回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即使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区,振荡电压也非常接近正弦形,达到设计要求。但因它的谐振元件LC之值只限于体积不宜过大,振荡频率不宜太低一般为几百千赫到几百兆赫。频率稳定度一般为10-210-4 量级,略优于RC 振荡电路,但比石英晶体振荡器要低几个数量级。谐振元件L或C的数值调节方便,可借以改变振荡频率,因而为广播、通信、电子仪器等电子设备所广泛采用。压控振荡器的应用范围很广,集成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石英晶体压控振荡器中频率稳定度和调频范围之间的矛盾也有待于解决。随着深空通信的发展,将需要内部噪声电平极低的压控振荡器。2 系统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 2.1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 2.1.1 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压控制LC振荡器。 2.1.2 基本要求(1)振荡器输出为正弦波,波形无明显失真; (2)输出频率范围:15MHz35MHz;(3)输出频率稳定度:优于10-3;(4)输出电压峰峰值:Vpp=1V0.1V;(5)实时测量并显示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精度优于10%;(6)可实现输出频率步进,步进间隔为1MHz100kHz。 2.2 总体设计思路 本实验需要设计并制作一个压控LC振荡器,要求振荡器输出正弦波,没有明显失真,并且输出频率范围为15MHz-35MHz,通过对振荡电路的分析,可以选择本实验最佳振荡电路形式;实验还要求输出电压峰峰值Vpp=1V0.1V,所有考虑增加一个稳幅电路;实验还要求可实现输出频率步进,步进间隔为1MHz100kHz,所以再增加一个频率控制电路;同时,实验要求实时测量并显示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可以考虑利用单片机实时测量输出电压峰峰值,再用数码管显示出来;实验亦要求频率稳定度优于10-3,输出电压峰峰值精度优于10%,在元器件的选择上也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地方。最后,考虑到电路驱动更大后级负载的能力,在电路中增加功率放大器。综上考虑,有如下总体设计: 图1 电路总体设计 2.3 基本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2.3.1 电压控制LC振荡器模块 2.3.1.1互感耦合振荡器互感耦合振荡器是依靠线圈之间的互感耦合实现正反馈的,因此,耦合线圈同名端的正确位置至关重要。同时,耦合量M要选择合适,使之满足振幅起振条件。互感耦合振荡器有三种形式:调集电路、调基电路和调发电路。这是根据震荡回路是在电极电路、基极电路和发射极电路来区别的。互感耦合振荡器在调整反馈(改变M值)时,基本上不影响振荡频率。但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在频率较高时,难于做出稳定性较高的变压器。因此,它们的工作频率不宜较高,一般应用于中、短波波段。故本次实验不采用互感耦合振荡器。 2.3.1.2 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电路电感反馈振荡电路容易起振,但电感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故对回路中的高次谐波反馈较强,波形失真较大;另外,由于两个电感元件上的分布电容并联于电感元件的两端,工作频率越高,分布电容的影响也愈严重,这就使得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不能太高。故本次实验不采用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器。 2.3.1.3 电容反馈三端式振荡电路 电容三端振荡器的优点是输出波形较好,该电路中的不稳定电容(分布电容,器件的结电容等)都是与该电路并联的,因此适当加大回路电容量,就可以减弱不稳定的分布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提高了频率稳定度。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又称考毕兹(Colpitts)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反馈信号取自电容C2两端,因为电容对高次谐波呈现较小的容抗,反馈信号中高次谐波分量小,故震荡输出波形好。但当通过改变C1或C2来调节振荡频率时,同时会改变正反馈量的大小,因此会使输出信号幅度发生变化,甚至会使振荡器停振。所以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频率调节很不方便,故适用于频率调节范围不大的场合。为了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的影响可采用克拉泼(Clapp)电路,与前述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相比,仅在谐振回路电感支路中增加了一个电容C3,其取值比较小,要求C3C1,C3C2。谐振回路接入C3后,虽然振荡频率稳定度提高了,改变C3反馈系数可保持不变,但谐振回路接入C3后,使晶体管输出端与回路的耦合减弱,晶体管的等效负载减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下降,振荡器输出幅度减小。C3越小,放大倍数越小,如C3过小,振荡器不满足振幅起振条件而会停止振荡。若在电路中电感线圈L上再并一个可变电容,即可构成另外一种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称为西勒(Seiler)振荡器。它改善了克拉泼电路存在的一些问题。调节C4改变振荡频率时,因C3不变,从而可以保持振荡幅度的稳定。当C1C3,C2C3时,振荡频率可近似为 图2 电容三端式交流等效电路 2.3.1.4 集成电路振荡器采用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和变容二极管MV209,外接一个LC震荡回路构成变容二极管压控振荡器。只需要调节变容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即可改变MC1648的输出频率。由于采用集成芯片,电路设计简单系统可靠性高,并且利用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可以使输出频率稳定度进一步提高。MC1648最大输出频率可达225MHz,完全满足实验要求,又考虑到本设计要求输出波形良好,输出频率稳定及要求频带较宽,故选择集成电路振荡器,利用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和变容二极管MV209,外加一个LC并联谐振回路构成压控振荡器。如图3位MC1648的内部原理图。 图3 MC1648内部原理图振荡器包括连接Q6的基极和Q7的集电极的正反馈,其内部包含了一个自动增益控制口(AGE)去限制晶体管(Q6和Q7)发射极耦合对并且允许最佳的频率响应。典型的压控模式传输特性在图三给出。其中a和c展示了只用变容二极管的的电容的传输特性(包含振荡器的输入电容,6pF)。b展示了振荡器只能输出方波的压控模式。a、c中1K的电阻被用于在测试中保护变容二极管,当直流输入电压不能提供变容二极管的正向偏压时是可以省去的。c中的大电阻(51K)可以使两个变容二极管的交点绝缘。 图4 典型的压控模式传输特性图 在AGC和VCO输入(变容二极管)应该连接电容,当输出频率在1MHz到50MHz时一个0.1uF的电容就够了。当更高频率时应该使用更小电容,更低频时更大电容。 2.3.2 LC控制信号的实现方案一:采用普通电压源,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LC振荡器的输入电压来实现对LC输出频率的控制,这种方案可以实现较小的频率间隔,但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且误差较大,稳定性低。方案二:采用VCO函数发生器,如ICL8038,它通过改变外加控制电压,改变芯片内部电容充电电流,从而改变外部输出频率。但是其输出的频率较低,稳定性不好,步进难以实现。方案三:采用锁相环路技术,利用锁相环,是VCO的输出频率锁定在所需的频率上,从而产生所需的VCO控制电压,这样大大提高了控制信号的稳定性,而且具有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多功能等优点。因此,综合考虑本次设计要求,选择方案三。 2.3.3 稳幅电路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实现稳幅。在放大电路中引入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网络由一个可变电阻组成,稳定输出电压。但引入交流负反馈,因环境温度变化,电源电压波动等原因引起的放大倍数的变化将减小,是以牺牲放大倍数为代价的。 方案二:采用自动增益电路(AGC)实现稳幅。由于MC1648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