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 成语故事,生字词学习,(1)指导生字、正音。,chu y si fng l b yn 戳 竽 腮 俸 禄 壁 韵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夸口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围观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自相矛盾,夸口 坚固得很 随你 戳不穿 锐利得很 戳穿 楚国 张口结舌 吹竽 南郭先生 演奏 鼓着腮帮 居然 俸禄 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南北朝时 张僧繇 金陵 安乐寺 墙壁 张牙舞爪 形象逼真 神韵 惋惜 补上去 推辞 唬人 一再要求 霎时间 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腾空飞去 惊叹 不已 无不佩服 神奇的点睛之笔,理解词义,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 腮帮: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阅读训练,主要内容,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自相矛盾,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 坚固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主要内容,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出示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主要内容,画龙点睛主要讲的是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点上眼睛,说点了就会飞掉。人们不相信,偏叫他点。张僧繇刚点了两条,这两条龙便乘风飞去。,巩固练习,成语故事三则,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课后练习5提示:,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凑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和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结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