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0页
第2页 / 共120页
第3页 / 共120页
第4页 / 共120页
第5页 / 共120页
第6页 / 共120页
第7页 / 共120页
第8页 / 共120页
第9页 / 共12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纲要求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横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B表示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2)不连续面:名称波速变化表示莫霍界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表示古登堡界面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变慢(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三个圈层: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岩石圈的结构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岩石形成常见岩石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2)地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高温重熔。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内、外力作用比较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2.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运动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2)断层4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流水作用河谷、峡谷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温馨提示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是指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在一定作用下的相互转化过程,具体内容简化为右面的模式图和文字说明:(1)岩浆经侵入或喷出,冷凝成岩浆岩(即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这一过程(图中)为冷却凝固作用。(2)岩浆岩、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下,固结成沉积岩,这一过程(图中)可称为外力作用。(3)岩浆岩、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变成变质岩,这一过程(图中)为变质作用。(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成新的岩浆,这一过程(图中)为重熔再生作用。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所示: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的技法(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而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考点常考题型地壳物质循环利用地理景观图考查地壳物质的判断利用地理过程示意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例1(2011全国高考)读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答案(1)D(2)C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示意图1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的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岩石破碎,沿断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的地貌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图示实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矿: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2)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上图所示。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如上图所示。(3)工程建设: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如上图所示。考点常考题型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例2(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BC D(2)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思维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第(1)题,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地质构造为背斜,二是地形上必须是谷地。第(2)题,要想知道处发生的地壳运动,就必须从图中岩层的形态上判断。第二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地形剖面图上某地岩层的海拔就是该地对应的地面海拔(即剖面线的点对应的海拔,可读取)与埋藏深度(即岩层埋藏深度线上的点对应的深度,可读取)之差,如图中水平距离4 km处的岩层在剖面图上的海拔,就是该地的地面海拔(约610 m)与该地的埋藏深度(约180 m)之差(约430 m)。如此,选取几个地点计算出它们的岩层海拔后连接成线,就恢复出了岩层在地下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很明显,恢复后的岩层在处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处岩层向下弯曲,处岩层发生断层,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据此分析各选项。答案(1)D(2)C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开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1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2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的方法考点常考题型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区域图或地貌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例3(2013北京高考)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新桂内蒙古ABC D(2)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思维流程第一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第二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第(1)题用优选法即可快速获取答案,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地区,故选C。第(2)题,用直选法,根据图中获取信息可知C项正确。答案(1)C(2)C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三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成因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