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并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水调歌头。(教学重点)2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学重点)3学习作者的旷达、乐观的情怀,正确面对挫折和人生之不如意。(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学习刘禹锡和苏轼的两首诗词,感受他们乐观旷达的情怀。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其诗集有刘宾客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有东坡文集等。2背景资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3反复诵读诗歌,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和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明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遭受贬谪的我被抛弃在那里。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水调歌头: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那玉石砌成的楼宇太高,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月下翩翩起舞,清影伴着我做出各种舞姿,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好啊。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三、合作探究(一)品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明确:引用了“向秀闻笛”和“王质烂柯”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明确: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二)品读水调歌头1词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的缘由,奠定感情基调。2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主要写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上阕:写诗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阕:对月怀人,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表达对离人的美好祝愿。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3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明确:“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示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能够引发离人的共鸣?明确:这句诗是作者对天下离人最美好的祝愿,道出了离人的心声。天各一方的人都希望对方能够健康常在,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光。6请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示例:(1)艺术构思:由于结构精巧、想象奇特,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全词既充溢着浪漫情怀,又抒发了现实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词人乐观旷达的情绪;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绪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四、板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坎坷遭遇渲染归来感慨用典慨叹身世写景席间赠言抒怀水调歌头苏轼乐观旷达上阕:把酒问月,明月喻清高,追求美好生活下阕:难眠怀弟,圆月衬别离,探求人生哲理五、作业设计1背诵这两首诗词。2下面咏月的诗句中,你认为哪一项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由。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确:D;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都表达了对离人的美好的祝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并默写赤壁、过零丁洋和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重点)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语言,能从情感、写法、炼字、修辞等角度赏析名句。(教学重点)3感受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咏史感今、爱国忧民是古诗词中的常见题材,今天让我们感受一下杜牧的“英雄之志”,文天祥的“爱国之情”,张养浩的“爱民之心”。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将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兼长诗文。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职归隐,屡召不起。2背景资料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过零丁洋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统帅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张自知无望,作罢。后文天祥被押解燕京,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3年初)英勇就义。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诗人致力救灾,劳瘁而死。3反复诵这几首诗,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词的大意和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明确:赤壁: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过零丁洋: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用来光照史册。山坡羊潼关怀古: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会合,黄河中汹涌的波涛好像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路途真是险要。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泥土。唉!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三、合作探究(一)品读赤壁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二)品读过零丁洋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明确: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三)品读山坡羊潼关怀古1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历史主题?蕴含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2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明确:“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3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明确: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四、板书设计赤壁(杜牧)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利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过零丁洋(文天祥)叙事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形势险恶境况危苦抒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