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四海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目 录一. 工作原理-1二. 反渗透的标准操作规程SOP-2三. 加药的药剂调配及加药泵的调节-3四. 反渗透的调试操作规程(SOP)-4 附:典型开机顺序-4五. 反渗透的清洗操作规程(SOP)-6六. 反渗透系统停机及保存注意事项 -9 附表:反渗透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 -11 附录:RO系统常见故障的处理-11注:1、每台设备的产水量和回收率均是依据当地的水质经膜专用软件设计的,切勿随意增大产水量及回收率,否则膜将受到严重损害。2、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信息和数据都是准确和有用的,但由于我们无法控制用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因而这里提供的信息和数据仅出于友好目的,不作为保证值。3、因反渗透的具体配置与产水流量、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有很大差异,因此用户实际配置若与说明书不同,本公司不另行通知。一、工作原理放置一段时间后,溶剂透过半透膜往溶液一边渗透,则溶液的高度高于溶剂的高度,两液面高度之间的压差即为溶液的渗透压。初始状态 平衡状态在一个中间隔着半透膜的容器中,一边放有含一定溶质的溶液,另一边放同样多的溶剂。在溶液中施加入一定的压力,此压力可克服溶液的渗透压,则溶液透过半透膜往溶剂方向渗透,称为反渗透。(反渗透从广义上属过滤范畴。)传统过滤中,原液全部经过滤膜,原液流动方向与滤膜垂直,称全量过滤。反渗透过滤形式:原液流动方向与半透膜平行,且浓缩液不断排出,这种过滤称为横流过滤(也叫错流过滤)。二、反渗透的标准操作规程SOP1、预处理部分 原水箱:原水箱每月清洗一次。 原水泵:反洗单独使用及运行时使用。 多介质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产水量及产水质量不合格时,需反洗一次。(开启原水泵,先反洗后正洗,正洗完毕后再运行。)反洗及正洗排水必须清澈,无明显颗粒。 活性炭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处于运行状态下进行)活性炭过滤器产水量及产水质量不合格时,需反洗一次。(开启原水泵、多介质过滤器在运行状态时,先反洗后正洗,正洗完毕后再运行。)反洗及正洗排水必须清澈,无明显颗粒。 注:因复合膜不耐余氯,炭过滤器的作用是除余氯,因此绝不能用未经过炭过滤器的水进入反渗透膜,否则膜的损坏无法恢复!(4) 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的滤芯一般90天或每个过滤器的压力降大于0.1MPa时更换或清洗一次2、反渗透装置的运行运行前确保反渗透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毕,预处理系统各阀门处于运行状态。 全自动运行时开机:一级:原水泵启动、延时启动高压泵,加药泵启动,电动慢开门开,检查流量、压力、电导率在规定范围内。液位自动控制:一级水箱无水,原水箱有水,设备启动,不具备条件是不启动。二级:二级高压泵启动、PH调节加药启动。检查流量、压力、电导率达到额定值。液位自动控制:终端水箱水满停机,无水启动,中间水箱无水,二级高压泵不启动。 关机:一级:高压泵关闭、同时开启快冲洗电动阀,延时关闭快冲洗电动阀、原水泵。液位自动控制:运行中,原水箱无水或一级水箱水满,设备停机。二级:二级高压泵停止、PH调节加药停止。 手动开机:一级:原水泵启动、高压泵启动,加药泵启动,进水电动门开启。二级:二级高压泵启动、PH调节加药启动,使流量达到额定值。注: 自动时各泵运行受各种罐的液位条件控制,条件满足时即自动开启。 手动时各泵运行不受各种罐的液位条件控制。 各加药装置的药液浓度应每次相同,加药泵调节完毕后勿随意变动。注:反渗透运行时清洗水泵开关一定要处于关闭状态,否则会烧坏清洗水泵!3、关机: 高压泵停、原水泵停。 预处理控制是手动的:关闭原水桶前的自来水进水阀。注:预处理若是自动控制,则主机电源需24h通电,即RO的总电源不能关闭,但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可以关闭。三、加药的药剂调配及加药泵的调节 (一)、常用化学加药的常用药剂及加药量计算1化学加药的常用药剂:(1)凝絮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硫酸亚铁、硫酸钾铝(2)P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3)阻垢剂六偏磷酸钠(SHMP)、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酯(4)除氯剂亚硫酸氢钠、活性炭2化学加药量的计算:(1) 凝絮剂加药量铝盐、铁盐的加药量可按以下含量计算:1070mg/L(2) 阻垢剂加入量(按每立方处理水消耗100%Na3PO4的克数计)Na3PO4=54.7(Hc+0.18) (g/m3)54.7:磷酸三钠的当量Hc:磷酸三钠处理前水的残留硬度;毫克当量/升0. 18:磷酸三钠过剩量。毫克当量/升(3) PH调节剂加入量(以NaOH量计)R=A+1.23x/c(CO2)1.08xR=甲基橙碱度(mg/L CaCO3)游离CO2(mg/L CO2)(PH值为8.2时,R值为100)A:为加碱前碱度(mg/L,以CaCO3计)c(CO2):加碱前CO2浓度(mg/L)(4) 除氯剂加入量1mg/L Cl2要求1.465mg/L的NaHSO3(二)、常用药剂的配制(1) 凝絮剂加药量常用聚合氯化铝(PAC)作凝絮剂,配制16%(g/ml)的溶液,按每吨水加17铝盐加入。(按流量大小配制16%的溶液,流量越大浓度越大。)(2) PH调节剂加入量(以NaOH量计)常用NaOH作PH调节剂,按流量大小配制成0.52%(g/ml)的溶液,按电导率曲线图调节加药量。 (三)、加药泵的调节 加药泵通过面板按键调节。四、反渗透的调试操作规程(SOP)(1)在反渗透系统调试前应做好的工作 各有关电源连接完好(含各种计量泵、高压泵)。 反渗透装置前的所有管道与设备冲洗完毕,并且这些设备调试完毕并运行正常。 各有关药液均已配备妥当。 运行监督用的有关试剂和仪器均已准备好。反渗透高压泵前的联锁、报警和在线分析控制仪表正常,报警点已设定好。(2)反渗透装置的调试步骤 利用低压水流冲洗反渗透压力容器及RO 装置的有关部件。 安装人员戴上合适的手套、安全眼镜和穿上安全靴,把膜元件从密封的塑料袋中取出,按照水流方向依次推入压力容器内,装在膜元件和压力容器两边端板上的密封圈应涂上甘油,作润滑。 膜元件在未使用前是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抽真空保存或保存液保存,保存液含有1.4%(以质量计)亚硫酸钠溶液消毒,并有18%(以质量计)的甘油,该消毒溶液可能引起眼睛受刺激和皮肤过敏。因此,把膜元件从塑料袋中取出时应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以免受到损伤,如果不小心眼睛受伤,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洁水冲洗15min,并送往医院。膜安装完毕后进入试运行:附:典型开机顺序1. 系统进入开机启动程序前,在确保原水不会进入元件的条件下,彻底地冲洗预处理部分,冲掉杂质和其它污染物,按开机前的检查内容进行。2. 检查所有的阀门并保证所有的设置是正确的,给水压力控制阀和浓水阀必须完全打开。3. 采用低压、低流量赶走膜元件内和压力膜壳内的空气,冲洗压力为0.20.4Mpa(3060psi),冲洗过程中的所有产水和浓水排入合适的排放水收集处。(只开增压泵,不开高压泵)4. 在冲洗操作中,检查所有管道连接处和阀门是否有渗漏点,需要时再次紧固连接处。5. 系统冲洗至少30分钟之后,关闭进水压力控制阀。6. 再次确认浓水阀是位于打开位置。7. 缓慢地打开进水压力控制阀(进水压力必须低于0.4Mpa/60psi)。8. 启动高压泵。9. 慢慢地打开进水压力控制阀,增加进水压力和进水流量直至设计值,但升压速率必须低于0.07Mpa(10psi)/秒,继续让所有产水和浓水排入合适的排放水收集处。10. 缓慢地关闭浓水阀直至产水与浓水之比接近设计比,但不要超过设计比(即回收率)。检查系统压力以确保不超过设计上限。11. 重复步骤9和10直到系统达到设计的产水量和浓水量。12. 计算系统回收率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13. 检查化学药剂的添加量,如阻垢剂,测定进水的PH值。让系统运行一个小时。14. 记录第一组所有的运行参数。15. 检查每一支压力容器产水电导值判断出任何一支不符合预期性能的压力容器(如压力容器O型圈的泄漏或其它故障的证据)。16. 在操作24至48小时后,查看所有的工厂性能数据,包括进水压力、压差、温度、流量、回收率及电导率(请参见记录保存)。同时对进水、浓水和总系统产水取样并分析其组成。17. 比较设计值与系统性能值。18. 确认机械和仪表的安全装置得到合适的操作。19. 将产水从排放下水道转换到正常运行位置。20. 将系统设定成自动操作。21. 以步骤16至18获得的初始性能资料作为今后评估将来系统的性能参考,在操作第一周内,定期测量系统性能,以确保在这一关键起始制动阶段,系统处于合适的性能范围内。五、反渗透的清洗操作规程(SOP)(一)、什么时候需要清洗:膜元件内的膜片会受到无机盐垢、微生物、胶体颗粒和不溶性的有机物质的污染。操作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沉积在膜表面,导致标准化的产水流量和系统脱盐率的分别下降或同时恶化。当下列情况出现时,需要清洗膜元件:1、 标准化产水量降低10%以上2、 标准化透盐率增加5%以上3、进水和浓水之间的标准化压差上升了15%注:1、以上的基准比较条件取自系统经过最初48小时运行后的操作性能。2、日常操作时必须测量和记录每一段压力容器的压差(P),随着元件内进水通道被堵塞,P将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进水温度降低,元件产水量也会下降,这是正常现象而非膜的污染所致。预处理、压力控制失常或回收率的增加将会导致产水量的下降或透盐量的增加。当观察到系统出现问题时,此时元件可能并不需要清洗,但应该首先考虑这类原因。(二)、反渗透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