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练习题姓名: 学号: 成绩: 1. 测量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所不同,请分别在下列坐标系中标出个坐标系的x,y轴和象限 (象限用,和标注)测量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 已知HA= 33.123m,hCA= +3.123m,求:HC3. 设通过我国“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对应的国家大地水准原点的水准面为某高程系统的定起算水准面,已知A点假定高程HA = 28.841m,求A点绝对高程 HA。4. 用双面尺法观测一条水准路线,已知水准点BM1和BM2的高程分别为97.318 m和98.394 m,C为待求高程水准点,TP1和TP2为转点,各测站观测数据如下图所示,其中,视线上方为黑面读数,下方为红面读数(黑、红面读数单位为mm)。填表计算各段平均高差、高差闭合差fh 和高差闭合差容许值fh容()测站 点号水准尺读数(mm) 高差(mm)平均高差(mm)后视前视辅助计算 fh= fh容=5. 右图所示闭合水准路线中,水准点BM1的高程为30.000m,各段观测前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闭合环线线内侧为各测段观测高差,单位为m,外侧为各测段测站数。在下表中调整该水准测量观测成果。点号站数观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辅助计算BM1 fh = mm N1N2N3N4BM16. 下图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中,已知水准点BM1 和 BM2 的高程分别为52.000m和52.801m,各段观测前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附合线路上侧为各测段观测高差,单位为m,下侧为各测段长度,单位为km,在下表中调整该水准测量观测成果。点号段长(km)观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辅助计算BM1fh = mm =mmN1N2N3N4BM27. 以三个测回观测某水平角, 将第一,三测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盘应配度数填入下表中。测回数第一测回第三测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盘配置度数8. 完成下表水平角计算。测站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各测回平均角值 N 测回1左M 0 03 54P 67 34 06右M180 04 00P247 34 24N 测回2左M 90 01 12P157 31 48右M270 02 24P337 33 129. 竖盘注记如下图形所示,完成下表竖直角计算。测站目标盘位竖直度盘度数半测回角值竖直角值指标差 F1左 84 05 00右275 54 48F2左 92 23 36右267 36 30盘左竖盘注记左 =右 =10. 用钢尺一般方法量距数据如下。完成下表计算,并说明质量合格与否().测段号往测值返测值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质量评价mmmmm分母取整数合格或不合格166.67666.6562133.320 133.340 344.43144.45111. 完成视距测量计算。测站:M6 测站高程:37.32m 仪器高:1.45m点号视距kl中丝 v竖直度盘读数L竖直角 高差 h高程 H平距 Dmm mmm126.62.11 90 00238.51.4781 45348.90.28 93 04注:该经纬仪在盘左望远镜视线水平时,竖直度盘读数为90,向上仰视时竖直度盘读数小于90。12. 如下图所示,已知坐标方位角,按从A点至4点的推算方向,首先判断下图中、各为左角还是右角,并在图中对应角处矩形框内对左角或右角分别填入“左”或“右”。并求坐标方位角、和,写出计算过程。13. 完成下列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坐标和距离的单位为m,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m,坐标方位角精确到秒。已知A点坐标为(3513.573,1843.132),坐标方位角,边长,求B点坐标(,);已知C点坐标为 (2431.881,2519.227)和D点坐标(1602.729,1762.829),求C点至D点距离和坐标方位角。已知坐标和坐标方位角观测角值观测边长XA5031.20 m1824629DA1100.23 myA4537.56 m2910822D1278.97 mA19758083601402D23137.26 mA1255203D3A78.57 m14. 闭合导线计算 下表中略图所示闭合导线,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如右表所示,填下表, 计算1、2和3点坐标。 注:必须使用铅笔填表、计算,可以使用橡皮擦 点号观测角v改正后角坐标方位角边长观测坐标增量改正数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点号xyVxVyxyxy mmmcmcmmmmm辅助计算略图= fx =理= fy = f = fD = k = 1/f容 = k容 =1/已知点坐标观测角值观测边长XB713.27 mB2393000DB1297.26 myB300.32 m11474430D12187.81 mXC668.64m22145000D2C93.40 myC856.38mC189413015. 附合导线计算 下表中略图所示附合导线,已知AB和CD两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B=450000,CD=1164448,其他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如右表所示,填下表计算1、2两点坐标 注:必须使用铅笔填表、计算,可以使用橡皮擦 点号观测角v改正后角坐标方位角边长观测坐标增量改正数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点号xyVxVyxyxy mmmcmcmmmmm辅助计算略图C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