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 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什么是现实问题? 一.日常教学当中经常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教学当中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三.与改革方向有关的问题 都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 决的问题 一.日常教学当中经常遇到的具体问题 与内容把握有关的问题,例如, x=0 是不是方程?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要不要区分乘数与被乘数? 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判断每个问题的教育意义 关注“是什么”、“为什么”,把它们之间的关 系想清楚,说明白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想清楚、说明白: 方程的涵义是什么?(是什么) 小学为什么要学方程?(为什么) 方程在课程中如何具体体现?(干什么) 如何在教学中达成方程的教育目标?(怎么干) 把教学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把上述问题“想清楚、说明白”的基 础之上 例如:x=0 是不是方程? (1)普通中等才能的人可以教好数学,在 看重数学水平和知识储备程度的同时,不 必过分强调教师的数学水平和是否有足够 “高、难”的数学知识储备。 对解决这一类问题要有足够的自信,这一 自信基于以下三个基本点 (2)热爱数学,能把数学看成活生生的,不断 发展着的人,都有能力激励起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成为称职的数学教师 (3)对所要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有足够的见 识和视野(只知道“是什么”还不够,还要 关注“为什么”,为什么就是视野) 三个基本点 二.教学当中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哪些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通过一项调查: 对四个省区总共征询了530多位教师的看 法,测试了4000多名学生的学业成绩 梳理出教师对数学课程的一些看法 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按顺序排列) 课程难 教材不适用 教师培训的举措、质量待加强 (还有考试、管理、家长、社会等方面的问 题) 如何解决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基本途径: 1.找准原因 2.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举措 以课程难为例 1.找准原因: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3)其他原因 及其分析 (1)客观原因及其分析 与学生认知水平不符产生的难度 人为编造的“实际问题”造成的难度 内容过多造成的难度 题材脱离学生生活造成的难度 等等 虽然是客观原因,但需要教师及时反馈和考 虑补救的措施 (2)主观原因及其分析 对能力性(过程性)目标把握不住 对新内容把握不住,例如:统计、概率、 随机现象、实践与综合等虽有多年实践, 仍普遍感到比较生疏,这一点也在学生的 学业成就测试中得到证明 对教材混编方式不适应 (3)其它原因及其分析 考、教分离现象比较严重 教材、教辅各行其道,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课外补习的负面影响 课程资源的相对贫乏 2.从主观上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举措: 把握数学课程的方向 及时了解数学课程的新进展 专注教学方式的改进 仅以“专注教学方式的改进”为例: 思路: 教育的进步基于教学的进步 教学的进步离不开改革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推倒重来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 多样化、丰富性 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丰富性?(为什么) 多样化、丰富性的内涵是什么?(是什么) 当前应当重点关注什么?(干什么) 如何在教室里实现丰富、多样、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怎么干) 现实的挑战是: 我们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丰富性还有距离 其中尤以探究式教学为弱项 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应当把探究式 作为重点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起点:问题(动力、明确的目标、方向) 方式:参与式(亲历、思考、探索、尝试) 环境开放、心理氛围宽松,较少限制、思考的 空间大 教师:引导,特别是个别引导 结果:自主获得,展示、分享、反思 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怎么干) 安排学生未学过的内容(不会的内容) 不主张预习(“先学后教”不是探究式教学) 尽量不从书本上的情景或例子开始 学生一定要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有了想法的基础 上讨论、分享,形成共识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个别指导 要公开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共同分析评价 结合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回顾整理 另外: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探究不是讲授的替代教学方式, 该讲的时候明明白白地讲;该放的时候彻彻底底 的放 当前,要注意在弥补弱项上下功夫 要实事求是的为探究式教学提供空间,要在时间 和内容的选择方面确定一个有适度弹性的比例 探究式的教学实现举例: 举例: 例“今晚有81位家长要来学校参观,每张桌子可 以坐6位家长,我们应该准备多少张桌子?” 下面是一些学生探究的结果: (1)有的学生采取连加的手段:6+6+6+,有的虽 然用到乘法,但仍是加法的思路:16、26、 36;有的也是这样的思路,不过只写下一系列 结果:6,12,18。 (2)有的学生从106开始,接着再采取连加或相乘的方 法。 (3)有一个学生从66 =36开始,得出126=72,加上6 ,再加一个6。 对于学生的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鼓励他们开展 讨论并作出比较。通过讨论,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一 步到达106是个窍门。 教师接着提出了与上述问题相关的新的情景问题, 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个“乘10”窍门的意义: “一只茶壶可泡7杯茶,如果为每位家长 准备一杯茶,则共需为81位家长泡多少壶 茶?” 这一次只有一位学生采用连加的方法:7+7+大多数 学生运用了“乘10”的技巧。有一个学生对上述两个问 题的解答如下: (1)“81位家长,每6人一张桌子,共需14张桌子。” (2)“每壶盛7杯茶,10770,再加上7为77,需要12 壶。” 通过前后两种解法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教师并未建议使 用“乘10”方法的情况下,学生已经通过比较和探索发 现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并大胆使用了它。(2)中那个粗糙的 算式,其原理就是一个除法的竖式运算的“试商”问题 。实际上,这是反复探索的结果:为了得到结论,通过 把除数不断累积起来的手段去接近结论。 666 分析 正规的、严格的概念和方法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 不那么正规的、经验性的方法一步步被发现。 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在学生熟 悉的“情景”中,自然引申出“寻找合理简洁运算 途径”的过程,学生依据算理自己发现了算法,解 决了问题。 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结论: 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出发思考如何提升 教师的教学能力 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的意义,就是要在清楚什么是 我们的长项的同时,更得看看什么是我们的弱项。 在提升教学能力问题上要把精力匀一匀,在弥补弱 项上多下一点功夫。 谢 谢 大 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