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云南教招笔试备考: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班杜拉观察学习 作者: 日期:2 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云南教师考试网2016年云南教招笔试备考: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班杜拉观察学习云南特岗教师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如何区分负强化与惩罚?在各省市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有很多地区均会涉及到教育心理学的考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就是学习的基本理论部分。很多学生反映,在备考的过程中无法区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的负强化与惩罚,因而本文立足于学生快速区分及解题的角度,带领大家一起去简要剖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这四种类型的基本含义,并重点对于负强化与惩罚进行区分。一、基本含义(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如:你爸爸说了如果你考了第一名,爸爸就给你买辆跑车,目的是增加你考第一名的频率,给予了你一个愉快的刺激跑车。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如:大家很多人都看过蜡笔小新,小新最讨厌吃青椒,小新的妈妈就可以跟小新说,如果你考了第一名,妈妈就一个星期不做青椒,目的也是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但是与正强化不同的是,给予的不再是愉快刺激,而是撤销了厌恶刺激青椒。(2)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比如:小明小时候特别喜欢汽车模型,有一次跟妈妈去逛街,就吵着要买汽车模型,妈妈一句话没说,既没批评也买打骂,就默默得走自己的,不搭理他,小明只好跟上,说妈妈,我不买了,此时,小明妈妈的目的是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让他不再买汽车模型,但是并没有施加任何刺激,而是不搭理无任何强化物,这就是消退。(3)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上面小明的那个例子,如果小明妈妈打他一顿,说“买什么买”,那么此时就是惩罚,所以惩罚与消退虽然都是为了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让他不再买汽车模型,但是消退是无任何强化物,而惩罚是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打他一顿,因而这个例子就是惩罚。二、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分简要了解了这四者的含义之后,对于负强化和惩罚这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呢?大家之所以对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原因就在于这二者中均有厌恶刺激,因而很多人在做题的时候容易出错,在做关于这类题目需要区分这四个类型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1)先判断行为发生的频率,因为这个对于你们来说是非常容易判断的。如果是“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那么就只能是正强化或者负强化。如果是“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那么就只能是惩罚或者消退。(2)再判断是愉快刺激、厌恶刺激还是无任何强化物,如果第一步判断出来了是“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的情况下,第二步如果是愉快刺激,那么就是正强化,如果是厌恶刺激,那么就是负强化,如果第一步判断出来了是“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的情况下,第二步如果是无任何强化物,那么就是消退,如果是厌恶刺激,那么就是惩罚。因此,负强化和惩罚有两点区别,一是“一个是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一个是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也是最好判断的一个区分点,因而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先对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区分;二是关于“厌恶刺激”,负强化是“撤销或摆脱厌恶刺激”,而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因而呈现方式一个是撤销,一个是呈现,由于学生对于是撤销或是呈现往往判断不好,因而建议先做行为发生频率的判断就可以区分两者,再用呈现或撤销去验证即可。下面拿一道真题,让大家进行一下区分方法的练习。【2014 年河南特岗真题】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解析:C。这就是一个非常容易出错的题目。如果学生先判断的是刺激,可能就会混淆。应该先判断行为发生的频率,家长这么做是为了减少错误行为发生的频率,因而只能是惩罚和消退,又发现是“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这是给了她一个厌恶刺激,或者说撤销了愉快刺激看动画片,因而应该是惩罚,因为消退是无任何强化物。很多学生一看是限制就觉得是撤销,就误选“负强化”,因而通过这个题目告诉大家,应该先判断行为发生的频率,再判断其他的,否则特别容易出错。按照咱们的方法来,就能够很轻松的解决了。以上为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观察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 班杜拉以儿童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看录像实验对儿童的社会学习行为进行了研究。一、实验情况班杜拉的看录像实验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实验的第一阶段:将被试儿童分为甲、乙两组,让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甲组儿童看到的录像内容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内容与甲组儿童不同,虽然一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但成人出现后,打了大孩子一顿作为惩罚。看完录像后,两组儿童分别进入一间放着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表现出了录像里大孩子打玩具娃娃的行为,而乙组儿童却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录像中“大孩子”的行为,而惩罚则使儿童避免录像中“大孩子”的行为。实验的第二阶段:班杜拉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谁学得像就给谁糖吃。结果两组儿童都争先恐后地使劲打玩具娃娃。这说明通过看录像,两组儿童都已经学会了攻击行为。第一阶段乙组儿童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攻击行为,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打了以后会受到惩罚,从而暂时抑制了攻击行为,而当条件许可,他们也会像甲组儿童一样把学习到的攻击行为表现出来。二、主要观点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除了学习者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直接学习外,还有一种就是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在录像实验中,榜样即“大孩子”,而甲、乙两组儿童则称之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的核心条件是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如观察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消弱或抑制某种行为的倾向。三、典型真题观察学习是天津市各个区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考知识点,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真题来了解下:【真题再现】1.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替代性强化的概念,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答案】D。解析: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3.“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容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答案】D。解析:杀鸡儆猴为常用成语,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所谓观察学习正是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以上为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尽在云南教师考试网,欢迎广考生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