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6页
第2页 / 共166页
第3页 / 共166页
第4页 / 共166页
第5页 / 共166页
第6页 / 共166页
第7页 / 共166页
第8页 / 共166页
第9页 / 共166页
第10页 / 共16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 专业术语介绍1 建筑基础 2 总平面布局 3 3 总平面内交通组织 4 室外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 3 5 Back 8.1 专业术语介绍 1建筑基地 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 用场地。 2道路红线 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 3用地红线 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4建筑控制线 指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 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5征地线 指建设单位(业主)需办理建设征用土地范围的控制 线。征地线与红线之间的土地不允许建设单位使用。 6用地面积 指所使用基地四周红线框定的范围内用地的总面积, 单位为公顷,有时也用亩或平方米。 8.1 专业术语介绍 7建筑密度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占用地面积的 比例(%)。 8容积率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9人口密度 指单位面积的用地上平均居住的人数。人口密度通常 又分为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两项指标。 8.1 专业术语介绍 (1)人口毛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 居住人口数量(人/公顷)。 (2)人口净密度指单位面积的住宅用地上容纳的居 住人口数量(人/公顷)。 10建筑系数 基地内被建筑物、构筑物占用的土地面积占总用地面 积的百分比(%)。 11平均层数 居住区建筑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 值(层)。 8.1 专业术语介绍 12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 13绿化覆盖率 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 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的总和占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 14绿化用地面积 建筑基地内专以用作绿化的各类绿地面积之和(m2 )。各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防护 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但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8.1 专业术语介绍 8.2 建筑基础 (1)地形图(图8.1) 区域性地形图常用 1/50001/10000地形图,总图常用1/500 1/1000地形图。为取得地形地貌真实资料,现场勘测 必不可少。 1 基础的地理特征 1.1 地形资料 (2)地图方向与坐标(图8.2) 以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定方位。纵向X轴南北坐标,横向Y轴东西坐标。世 界各国均以地球经纬度绘地图。而城市地域一般用方格独 立坐标网绘地图。场地地图多用城市地域坐标网控制,也 可用相对独立坐标网地形图。 (3)地形图高程与等高线 各国的地形图选用特 定零点高程算起,称绝对高程或海拔。工程地图可假定水 准点高程,称相对高程。 8.2 建筑基础 我国地图等高线是以青岛平均海平面作零点高程,以“ 米”为单位计,以等高相同点连线标注的绝对高程绘于地图 上。等高线应是一条封闭曲线,如图8.3所示。 8.2 建筑基础 8.2 建筑基础 图8.1 地形图 Back 8.2 建筑基础 Back 8.2 建筑基础 图8.3 等高线 Back (1)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包括建设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降水、 风向、风速等。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自身的要求和不同的 气象条件,解决好保温、隔热、通风、防风沙、日照、遮 阳、排水、防水、防潮、防冰冻等问题。 8.2 建筑基础 1.2 自然条件与环境条件 气温 历年逐月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极端气 温,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严寒日期数,冻土 深度,采暖与不采暖的确定;气温日差、年差,最热月份 13时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 降水量 历年逐月、逐日的平均、最大以及最小 降雨量;一次暴雨持续时间及最大雨量;初、终雪日期, 积雪日期,深度,密度。 8.2 建筑基础 风 某月、季、年及数年某一方向来风次数占同 期观测风向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即称该方位的风向频率 。将各方位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成封 闭折线图形,即为风向(频率)玫瑰图。以风向分8、16 、32个方位。又有夏、冬和全年不同风频图形表示。图 8.4是我国部分城市夏季和全年的风向频率玫瑰图。 云雾及日照 年、月、日均数,可决定日照标准 、间距、朝向、遮阳及热工工程计算。与气象有关的风沙 、雷击资料也要搜集,以免对基地产生不良影响。 8.2 建筑基础 (2)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地震烈度 地质 基地地面下一定深度内是由土、沙、岩石 等组成,其不同特性以及地上或地下水的高度状况直接影 响建筑地基承载力,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 kPa时,应注 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地震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设计烈 度都直接影响基地设计。九度地震设计烈度地区不宜建设 。八度以下地震区建设要注意高度、密度、防火、防爆、 疏散等措施。 8.2 建筑基础 几种不良地质现象 冲沟、崩塌、滑坡、断层、 岩溶、人工采空区等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还 影响工程速度与投资量。 水文 地下水质深度变化影响工程地基基础处理 和施工方案。地表水体要注意流量、流速、水位变化,特 别是最高洪水水位、频率,要考虑加强防洪、排涝的设施 与措施。基地排水径流、坡度也要顺畅。 8.2 建筑基础 (3)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建设基地的方位、形状、面积,基地周 围的绿化与自然风景,基地原有的建筑状况以及城市规划 对该地段的要求等。建筑设计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并 通过设计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8.2 建筑基础 8.2 建筑基础 图8.4 我国部分城市夏季 和全年的风向频率玫瑰图 Back 基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它们对于建筑设 计有的有利,有的不利。有利的因素要充分利用,不利的 因素则应尽可能通过改造变为有利。 8.2 建筑基础 2 基地条件的利用与改造 基地上常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只要善于分析,充分利 用,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可利用的环境条件有: (1)绿化 好的绿化要尽量保留,特别是古树要严禁砍伐。这样 ,建筑建成伊始,便树影婆娑。 (2)地形 基地平整自然好布置。如果地形上下起伏,只要处理 得当,依山就势,建筑高低错落,也会别有情趣(图8.5 )。 8.2 建筑基础 2.1 环境条件的利用 (3)水体 只要不影响卫生,对总体布置无大妨碍,便不要把水 体填为平地。因水得佳景是常有的事。 (4)原有建筑 原有建筑应尽量保留利用。新旧建筑共存,或强调文 脉的延续性,或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图8.6)。 (5)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要重点保护。新建筑不能喧宾夺主,借助于 文物古迹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建筑的文化品位。 8.2 建筑基础 8.2 建筑基础 图8.5 建筑对坡地的利用Back 8.2 建筑基础 图8.6 清华大学图书馆 Back 基地上也常有不利条件,或者条件不能尽如人意,这 就要进行适当改造。例如:在平地上开渠引水,叠石造山 ;或对原有水体整形,架桥铺路。但这种改造应适用经济 ,得体合宜,不能弄巧成拙(图8.7、图8.8)。 8.2 建筑基础 2.2 环境条件的改造 8.2 建筑基础 图8.7 某中国古园林 Back 8.2 建筑基础 图8.8 天津水上公园茶室 Back (1)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 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 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 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 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 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 于4m。 8.2 建筑基础 3 建筑基地设计的一般要求 3.1 基地与道路 (2)基地出入口位置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 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距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 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 应小于20m; 8.2 建筑基础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 路连接;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3)大型、特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 交通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邻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 应有足够的宽度,以减少人员疏散时对城市正常交通的影 响; 8.2 建筑基础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 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 路的(包括以基地道路连接的)出口;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与快速道路直接连 接,也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 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绿化和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 宜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 8.2 建筑基础 (1)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 计; (2)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 相邻各方的排水; (3)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 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8.2 建筑基础 3.2 基地地面高程 (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 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物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 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物可 毗连建造。 (2)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或 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 8.2 建筑基础 3.3 基地与相邻基地 (3)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 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 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 水。 8.2 建筑基础 8.3 总平面布局 建筑功能的完整和完善不仅取决于建筑本身,还必须 与环境条件相适应,与基地的功能分区相一致。建筑的功 能分区与基地的功能分区存在对应关系,所以,建筑设计 首先应安排好建筑基地的功能分区。 8.3.1 基地总平面布局 8.3.1.1 基地功能分区 (1)划分功能区块 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将基地的建筑和基地划分成若 干功能区块。区块的划分可以先粗一些,以后逐步深入。 见图8.9、图8.10。 (2)明确各功能区块之间的联系 用不同线宽、线型的线条加上箭头表示出各功能区块 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各功能区块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主要 联系方向。另外,还可以用某种图例标明隔离要求。见图 8.11。 8.3 总平面布局 (3)选择基地出入口大体位置与数量 根据功能分区、防火疏散要求、周围道路以及城市规 划的其他要求,选择出入口位置与数量,这种选择与建筑 出入口的安排是紧密相关的,见图8.12。 (4)选择各功能区块在基地上的位置 根据各功能区块自身的使用要求,结合基地条件(形 状、地形、地貌等)和出入口位置,可以先大体确定各功 能区块的位置,见图8.13、图8.14。 8.3 总平面布局 8.3 总平面布局 图8.9 某小学总体功能区块 Back 8.3 总平面布局 图8.10 某小型汽车站总体功能区块 Back 8.3 总平面布局 图8.11 某小学总体功能区块的联系 Back 8.3 总平面布局 图8.12 某小汽车站基地出入口选择 Back 8.3 总平面布局 图8.13 某小汽车站功能区块位置选择 Back 8.3 总平面布局 图8.14 某小汽车站功能区块位置的调整 Back 基地内的交通组织包括车行系统和人行系统,它们的 设计也很重要。交通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