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解析 政治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 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这是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准确把握我国基本 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 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新 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 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 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 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 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第 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和政府这只 “看得见的手” 充分结合, 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们应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 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 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 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 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 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 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 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 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历史上,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时,人类曾崇拜自然、畏惧自然。近代以来,随着改 造自然能力的大幅提高,人类开始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以征服者、占有者 的姿态面对自然,为满自身需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 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尊重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 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上帝,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就要深 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均直接 或间接来自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均有其独特价值,均是自 然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 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因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完 整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制度 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因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 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 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 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 。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 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只 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 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 此,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 环发展,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 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5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阐述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提出到 2020 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 提高,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 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建设美丽中 国的根本要求,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 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 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 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 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 护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 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 再生能源规模。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 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 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 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 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对此,习近平指出: “只 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建 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 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 束。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通过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 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一个 地方、一个部门的成绩要建立在生态环境指标良好的基础上。 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 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 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要让生态红线的观念广为人知、根深蒂固。 “在生态环境 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资源环境是公共 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 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终身追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 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 究制。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迫 切需要,我国涉及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要不断与时俱进。要加快“立改废”进 程,尽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 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执法,提高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对造成生态环境 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责任。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 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育明教育夏老师 育明教育官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