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 第 25 届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记载,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 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材料说明春秋时期国君来源主要是() A 天子的同姓亲族 B 天子的姻亲妻党 C 古王后裔 D 殷商旧族 2.前不久,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 。现在的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 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行的 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郡的长官称监狱使 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 B C D 3.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 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适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 科举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科举制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与否 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科举制因不合时宜而应该废除 A B C D 4.“雍正七年(1729 年) ,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 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 B C D 5.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 古代雅典人也崇尚艺术,甚至为公民观看演出提供津贴。反映了两国 A 公民都喜爱艺术 B 都注重礼乐教化 C 都注重礼仪 D 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 6.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 不可能被才纳的是 A 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 甲建议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2 C 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 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7.1986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中国,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欢迎仪式,欢迎仪式在 21 响礼炮声中开始。对英国女王访华给予鸣放 21 响礼炮 的规格待遇,这是因为 A 英王室国家元首 B 英王是政府首脑 C 英王掌握实权 D 英国女王决定归还香港 8.黑人奥巴马竞选总统时一再强调:“没有黑美国,也没有白美国,更没有红美国和 蓝美国之分,只有美利坚合众国。 ”这句话 A 说明美国种族歧视制度已彻底消失 B 说明了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已不存在 C 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 D 说明了总统竞选是两党之争 9.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 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 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 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状态 C 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 调整德国与法国的关系 10.1840 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 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11.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 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通天下皆一式。 ”其突出体现了 A 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 绝对的平均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12.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 的建设和推动。 ”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 割占大片领土 B 从中国掠走大量黄金 C 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 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 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 3 断了。 ”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 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心 C 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 D 辛亥革命使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14.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A 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课;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5.“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人人有田,人人有衣穿”有田就 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 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政策 16.1937 年 7 月,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 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 是基于() A 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日军攻占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17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部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以是尽人皆知, ” “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 失名誉。 ”材料表明其对华立场是() A 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 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正政府 C 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D 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18.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 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 工人的工资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无产阶级专政原则人民民主原则人民公仆原则工农联盟原则 A B C D 4 19.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远远超出其革命任务的范畴。 ”下列与之最相符 的是 A 推翻了封建的沙皇专制统治 B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建立起工兵代表苏维埃 D 解决了人民的和平、土地与面包要求 20.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 这说明了新中国() 姓名毛泽 东 朱德刘少 奇 宋庆 龄 李济 深 张澜高岗 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 A 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 B 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实行多党合作 D 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21.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加强了公民人身权利保障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 B C D 22.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因素是 A“九二共识” 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 港澳同胞渴望回归 D 中英、中葡双方努力的结果 2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 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C 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 中国外交政策实现明显转变 24.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得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 “勤劳” 、 “无知” “好战” 、 “狡诈” 、 “危险” ;到了 70 年代初期,这种印象 变为“勤劳” 、 “智慧” 、 “灵巧” 、 “善于进取” 、 “讲求实际” 。美国人对中国印象 是“勤劳” 、 “无知” 、 “好战” 、 “狡诈” 、 “危险” ;到了 70 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 5 为“勤劳” 、 “智慧” 、 “灵巧” 、 “善于进取” 、 “讲求实际”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发生 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2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 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A 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 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D 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26.2010 年 11 月 23 日,韩国国防部新闻办公室证实,韩国西部延坪岛海域当天遭受 来自朝鲜方面的炮击,韩国军队进行了回击。朝韩问题由来已久,其主要原因是 A 美苏分区占领 B 杜鲁门主义出台 C 朝鲜战争 D 北约成立 27.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其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 日本经济实力膨胀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8.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 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材料表明 A 两极格局瓦解 B 世界新格局形成 C 多极化趋势出现 D 区域集团化发展 2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穿越时空,通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 在欧洲东部矗立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 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 A1989 年 B1991 年 C1922 年 D1936 年 30.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 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力量的改变。第 1 次是 15 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 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你对“第三次 重大的力量转变”的理解是 A 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国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大国 6 二、非选择题(31 题 10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6 分。共 40 分。 ) 31.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改革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世祖既定天下(1272 年迁都北京) ,王鹗献计(科举进士) , 许衡立法,事未果行。至仁宗延佑(1313 年)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取士 以德行为本,试艺以经术为先,士褒然举首应上所求者,皆彬彬辈出矣。天下 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一百人,蒙古(约 100 万人) 、色目 (约 200 万人) 、汉人(约 2000 多万人) 、南人( 约 5000 多万人)分卷考试, 各二十五人。 材料二 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 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 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姿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 宿景祥 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 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 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毛佩琦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元代科举的特点。 (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明代官僚体制的变化是什么?(4 分) 指出“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 (2 分) 32.无论中外, “分权”思想自古就有,虽然他们的目的和影响各不相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和相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的划分为表现形式。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就正式 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利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 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 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的而做出的政 治安排,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