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能的利用复习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2 科目:物理 年级:九年级 教学设计:刘会娟 审核:秦健 时间:2015.9.12 编号:复09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复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3.1.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5.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3.5.3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2.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内能,对内能的定义和改变的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功和机械能时,对机械效率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所以可以类比机械效率来学习热机的效率,联系生活实际,所以,对于本章的学习并不困难。3.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本章在热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实验,知道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2.熟记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通过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的分析,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4.通过和机械效率的类比,正确认识热机的效率。 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教学重难点】能说清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并会计算机械效率。【课时安排】 1课时【评价任务】1. 关于目标1和5,能量转换和守恒。评价标准与要求:小组内通过讨论,能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每生都能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人人有合作与交流意识,同时应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进行口头和计分评价。2. 关于目标2、3、4,要求学生说出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抽查几个学生计算热机的效率。重点评价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 自学评价:检测和当堂训练题。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过程中,快速、认真、勾画出重难点。4. 小组合作,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合作探究过程中,可从小组长的组织、每生在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发言的有效性、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进行评价。5. 当堂训练题:认真度、对题率进行评价。6. 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像知识与技能一样直接进行评价,只能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指标来间接地推断和度量,因此必须对学生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任务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语:内能是热学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本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内能的相关知识。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要求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人人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内能部分,回顾知识点并记忆,要独立完成。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1热机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机械。2.燃料在 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内燃机的种类有 机和 机。他们分别用_和_作为燃料。3.内燃机的工作过程,_叫做一个冲程。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分别是_、_、_、_冲程。4.我们把 _跟_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_.5.在物理学中,把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 ,符号是_。6.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对燃料的利用率比较低,造成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有_(二)复习检测1.汽油机的一个工环是排气,吸气,压缩,_这四个冲程组成的,其中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_冲程。2.汽油机吸入气缸的物质是 ( ) A汽油 B空气 C汽油与空气混合物 D柴油3. 克服摩擦力做功,或压缩气体做功而使物体的内能增加,这时是将_能转化为_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这时是将_能转化为_能。4.汽油机在某个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此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5.在图所示的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其四个冲程的顺序应当是( )6.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转速是1800转/分钟,该汽油机没秒内完成_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_次,完成能量转化_次。 7.下面对内燃机的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B.内燃机用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内燃机所产生的噪音,可以被机上的消音器完全吸收 D.内燃机靠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做功 8.两台汽油机,甲的效率为30%,乙的效率为25%,这两个数据表示( ). A.甲机做的功比乙机多 B.甲机的功率比乙机的大 C.在相同时间内甲机燃烧的汽油比乙机的多 D.在消耗相同汽油时,甲机做的有用功比乙机的多 9.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 ( ) 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D.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三)质疑问难1.小组内讨论解决个人疑难问题。2.班内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余同学释疑,教师适当点拨。点拨:内能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学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学习自学指导,抓住热机的工作原理、过程、热值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变形、热机的效率和如何提高效率这几个关键。自学课本时把它们认真记忆。合上课本,独立完成自学检测。能提出问题的同学加1分,能释疑的加2分.三、后教环节(10分钟)四、训练环节(13分钟)(一)生生合作,互相纠错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中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时间:3分钟,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记录没能解决的问题.发言要求:起立讨论、声音洪亮、言简意赅、明确清晰。(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先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疑惑,然后小组交流,最后个人整理。1.我们已经学习了内能部分知识,根据你对内能的认识和理解,组内互相交流电功率的相关知识。2.回顾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并说明从实验数据中还可以发现什么问题?点拔: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发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图是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内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A.烤火取暖 B搓手取暖 C.向手“呵气”取暖 D.用热水袋取暖2.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热锅暖手 B.搓手取暖 C.下滑时臀部发热 D.钻木取火4.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5.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