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县 乡卷) 1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请阅知: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 资料参考时限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如实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对应的 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不允许在作答内容中体现本人姓名,否则成绩记为零分。 6.严禁折叠、污损答题卡! 7.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开始答题。 8.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翻放,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 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提示:请严格按照以上要求作答! 给定材料 材料1 给定材料 材料1 丰收的季节,陕北高原到处是红彤彤的苹果。63岁的赵家村村民老赵看着果实,满眼的喜悦。借助改革开 放的东风,四十年来他用劳动创造了财富,改变了自己家的生活状况,也见证了他们村乃至黄土高原翻天覆地 的变化。 “经常前胸贴后背,每天除了想吃还是吃,饿的不行呀。”回忆起那时候的生活,打开话匣子的老赵苦笑 着。苦菜、烧圪卷、麻汤饭、酸菜现在作为特色饭菜招待远方客人,可在老赵眼中,这些都是有时代印记的饭 菜,“那时就吃糠叶饭,偶尔吃个玉米窝头都幸福的不行。”老赵说。 那个年代人们主要是为吃穿发愁,孩子们盼望着正月到来有肉有饺子吃,条件好点的还能穿上新衣服,最 难熬的要数青黄不接的三、四月了,常常吃不上饭。“记得当时村里有一家买回来猪肉,还没做熟就被孩子们 吃得差不多了,日子过得太辛酸了。”老赵感慨。 1978年,来自远方的“包产到户”消息传遍了黄土高原的每个乡间田野,大家都期待的分田到户,让老赵 看到了希望。“把地分到户以后,村民干劲十足啊!天不亮全家的劳动力都上山劳动,直到晚上看不见才回家。 山地上全部种的是小麦、高粱、谷子等粮食作物,平地上家家户户都种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不到第三个年 头,交过公粮后自家的粮仓再也没有空过。”老赵说,从那时起,孩提时代憧憬的顿顿吃白面,成为了家常便 饭。“早上吃白面馒头,下午吃白面面条,招待亲戚客人再也不用问邻居家借了,肉也不再是过年的奢侈品。 ”老赵回想着过往脱口而出。 2 经过几年勤劳奋斗,老赵家里吃的穿的都解决了,口袋里也有些余钱,他就开始考虑住的问题。在村里, 盖新房不止是老赵一家,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村开始兴建住所,改善居住环境。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 音机“三转一响”早已是陈年往事,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成了普及品,网络、汽车和智能设备走进农户 家中,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黄土地上的农民也在感受着不一样的社会气息。老赵不断从报纸书刊上获得社 会变革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也一步一步改变着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 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老赵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放弃种植小麦转而种植苹果,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 的轰动。“不种麦子你吃啥呀?”“咱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好把式,种苹果能行吗?”当初许多村民劝他的声 音依旧在耳旁环绕,然而“一根筋”的他并不为所动,坚持走自己的路。如今,长得郁郁葱葱的果树就是对他 最好的回报,“你看我这苹果,个大皮薄颜色好,看见就有胃口。”老赵笑着说。 “种苹果也是辛苦,但是钱袋子鼓起来了呀!”老赵说,现在十亩苹果每年可收入八九万元,尝到种植苹 果甜头的他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还添置了许多果园农业机械。他指着远处的山峁说,那边有他新建的十亩果园, 等新园挂果,他的收入可以再翻一番,即使将来老的干不动了,二十亩果园流转给他人坐收流转金,也是一笔 不菲的收入。 站在老赵家门口,大门左右角上的两只洁白陶瓷鸽子造型栩栩如生,枣红色瓷砖上写着“吉样如意步步高, 一帆风顺年年好,家和万事兴”。走进院内,硬化过的院落再也不怕雨天泥泞不堪,水龙头一拧白花花的自来 水流个不停,干净整洁的玻璃替代了过去糊窗用的麻纸,院子一旁新建的果库也即将投入使用,整个院内散发 着勃勃生机。站在村口往村里看,一排排窑洞跟城里的小区一样,整整齐齐。 “真是没想到我现在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翻着老照片的老赵感慨道,“想跟老伙伴唠几句,手机拿起 来就打。想看看新鲜事,微信上多着呐。想到县里买东西,村口一天有好几辆班车。村里还建了一个图书室, 摆上了科学种养殖的有关书籍。晚上,大伙自发集合在村民广场,唠唠各自的想法,也有了休闲的好去处。这 两年,大家还结成团,到北京、内蒙转了转,可开心啦。” 材料2材料2 30多年前,刚结婚的陈霞和丈夫蜜月旅行,从老家霍县乘坐小巴车,在土路上颠簸了3个小时才到达安平 市。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从安平市乘坐早晨6点的客车,晚上8点才到南京。 “现在,早上在家从容地吃完早饭,网上订个高铁票,滴滴叫个车,30分钟到安平站,再乘坐高铁1 个半小时就可以赶到南京吃午饭了。”现已年近花甲的陈霞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度蜜月,没有到不了的远 方。”陈霞的感慨,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广西的张健至今保留着一封1986年的家书。那一年,他被上海市交 通学校录取。张健的父亲在家书中用简单的几行字,道出了当时的“漫漫长路”:“我上月26日在南宁送你上 车后,乘下午4点22分的火车到玉林下车等待回县城的车,直到晚上8点半都没等到,后来搭一辆老乡的大 货车回县里,半夜才到家。” 3 在张健求学期间,南宁至上海的直达特快列车每天仅有一趟,全程42小时。“如此漫长的旅程,由于开窗 透气,蒸汽机车飞扬的煤灰从开启的车窗飘入,让白衫变成黑衣。”如今,南宁与上海之间已有高铁、特快列 车、快速列车开行,多个车次可供选择,最快的高铁车次全程只要12个小时。去年8月,张健从南宁出发回乡 探望父亲,零距离换乘动车、班车,全程仅用3个小时。不仅是陆路交通,张健家乡人坐飞机也越来越方便了。 前些年,玉林和南宁之间的航线也开通了。陈霞和张健的经历是我国交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交通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2016年,铁路部门调整了列车运行图,安排开行旅 客列车3400多对,比原来增加近300对,增加的部分向二、三线和中西部城市倾斜;截至2017年底,高铁营业 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达13.6万公里,居世界之首;民用航空机场 共229个,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倍 让阳县自行车运动协会资深会员孙春想不到的是,几十年后,渐渐没落的自行车竟然又成了人们喜欢的出 行方式之一。孙春回忆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被外界称为“自行车王国”。能有一辆“永久”或“ 凤凰”牌自行车,不亚于现在的小汽车。后来,随着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的兴起,自行车渐渐没落。近两年 来,共享单车在各地兴起,解决了人们 “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行车迎来了“新生”。与40年前不同 的是,如今的自行车只是人们众多出行方式的选择之一。这个看似回到原点的出行方式,背后却是交通工具插 上互联网翅膀后的又一次更新迭代。 “互联网交通”正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买列车票再也不用到车站排队,在 家里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在很多城市旅游乘坐公交,手机APP可以实时告知公交的“行踪”和路况信息;想 要打车,手机上网就可以约车多地打造“城市交通大脑”,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一直在继续,相关制度也在 不断跟进。 对于每一个出行者来说,40年巨变之后“说走就走,路不再长”,已成为现实。 材料3材料3 2018年4月22日,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青岛市民刘女士领取到了国家人社部签出的首 张电子社保卡。在接下来的短短几个月里,电子社保卡迅速普及,丽水、福州、新余、九江、广州、南宁、海 口等多地群众陆续申领到电子社保卡。 成都市民王女士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掏出手机进行申领。“把社保卡放进手机, 只需几十秒,简 单的很!比如,从支付宝里点击城市服务,选择所在城市,通过刷脸认证就行了。以后办理相关社保 业务,忘带社保卡,用手机扫码也能办。”据了解,为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电子社保卡申领渠道丰富 多元,不仅包含各地人社部门官方APP、各地政务服务APP,还有社保卡发卡银行APP、支付宝、微信、平安一 账通、云闪付等社会渠道APP,持卡人可自愿选择申领渠道。 工作人员介绍,电子社保卡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手机端显示电子社保卡二维码,用于信息系统识别人员 身份、缴费结算、办理业务,二是手机端显示与实体卡一致的电子社保卡信息,用于人工核对并办理业务。 4 目前,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已经在26个省份、230个城市发放。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城市被“点亮”,“电 子社保卡地图”上星光熠熠,“一部智能机走天下”的梦想照进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 都在加紧推进。着眼群众需求,回应社会关切,不断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是移动互 联网助力人社服务的缩影。”工作人员说,“我们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充分满足群众 诉求,建立了全国社保卡服务平台,迎来了电子社保卡,开启了人社移动服务新时代。” 电子社保卡以实体社保卡为基础,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是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凭证。部分先行 地区通过多项民生服务精准发力,让这张“无形卡”发挥出“大能量”。 南宁市将电子社保卡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持卡人仅需提供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即可出入公园、图书馆、 博物馆等市民公共场所,实现“一码通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西宁、潮州等地方结合电子社保卡开展医保 移动支付相关业务,持卡人在药店展示电子社保卡二维码,便可就医购药,用卡体验大幅提升。青岛市推出 “电子时间银行”这一创新应用,为志愿者提供长期可靠的记录管理和通存通兑功能,践行了社保“记录一生、 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承诺。此外,还有更多城市通过电子社保卡开通了就医服务功能,就医时出示手机端 电子社保卡,看病后不用排队就可直接线上缴费支付。 电子社保卡全面推进应用的同时,各地人社部门不断加强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互联网+人社”服务矩阵 建设、社保卡金融功能应用、对外协同服务平台建设等。电子社保卡应用将在实体社保卡应用基础上,进一步 发挥其身份认证、缴费结算、业务办理的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查询社保权益记录、办理待遇资格认证、就医购药支付结算、办理参保缴费等功能也会相继上 线,电子社保卡还将逐步嵌入到各地政务服务、智慧城市、金融服务等应用场景。 今年年初,福州市民曾女士因为流行性感冒来到药店,从走进药店,到付款完毕,只用不到十分钟。“ 以前忘带社保卡又急着买药就多花不少钱,现在,动动指尖,省时省心。”她告诉记者,领取电子社保卡以来, 自己买药都是靠“扫码”,每次结算都很顺利。“在我的推荐下,电子社保卡已成为身边亲戚同事们的标 配。” 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电子社保卡以实体社保卡安全体系为基础,结合电子认证、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安全技 术手段,构建了网络与持卡人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确保“实人、实名、实卡”。用电子社保卡在手机端查询 信息、办理业务时,借助在线认证、密码验证、人脸识别、风险控制等多种认证方式,能够确保“是我办事” “是我查询”,不用担心被冒用、盗刷和信息泄露。 2018年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超过12亿人,覆盖全国88%的人口。下一步,随着电子社保卡的推广普及, 社保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应用服务体系将全面建立,置身社保卡多元化服务生态圈中,持卡群众将获得更为广 泛、细致、贴心的服务,尽享信息时代的“速度与温情”。 材料4材料4 5 蜿蜒盘旋的山路、生机盎然的苗木,初冬时节,日报的两名记者来到F县罗坝村苗木种植基地采 访,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漫山的红枫、桂花和玉兰苗木,让人心旷神怡。 接待记者的是罗坝村苗木种植大户老周。40年前那场波澜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