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是176.4_;一本书的厚度大约为1_;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5_;光年是_的单位。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对一木条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3.34 cm、3.23 cm、3.24 cm、3.25 cm,该木条的长度记为_cm。3如图所示,我国先后发射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中自行交会对接,之后,它们一起绕着地球高速飞行。此时,它们相对于地球是_(填“运动”或“静止”)的。4小黄测得自己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脉搏跳动的次数是140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_秒。5为了能较准确地测量出小球的直径,请用作辅助线的方式在图中画出测量方法,并读出小球的直径为_cm。6随着中国高铁铁路的飞速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和谐号”列车从合肥南站出发行驶到北京南站全程为980 km,行驶时间只需约4 h,则列车的平均速度为_km/h。7图中利用频闪摄影记录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间间隔为T,则图中1、4两点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用所给字母表示)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大小之比为_。9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 s内加速跑完了36 m,接着保持8 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m/s。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0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环节 B论证环节 C实验环节 D分析环节11对一些常见物品长度的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50 mm B拇指甲的宽度约为5 cmC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4 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20 mm12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13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A某同学用6 min 40 s,骑自行车前进了2 400 mB刘易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6 sC雨燕在空中1 min时间飞行1 500 mD火车的速度约100 km/h14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东海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东海大街 B天上飞过的小鸟C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D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15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钟表(钟表每格表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ABtBC BtABtBC CVABVBC DVABVBC16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8.60 cm B1.60 cm C1.6 cm 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1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可由计算得到,但与s、t的大小无关18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19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1秒内通过1米,在2秒内通过2米,在3秒内通过3米,在4秒内通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三、实验探究题(20题10分,21题8分,22题10分,共28分)(第20题)20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 m的速度。(1)小龙和小柳用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 m的路程。(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_(填“起点”或“40 m”)处。(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 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 m所用的时间为_s。(4)小明跑40 m的速度是_m/s。2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错误的步骤是_,应怎样改正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22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如图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标了标记,因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_高度由静止释放。(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BC_VCD。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AB50.000.451.11BC50.000.600.83CD50.000.750.67DE100.000.931.08(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四、计算题(每题12分,共24分)23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 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 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 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4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我国生产的“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如图)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 km。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1)若该车组以480 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2 h,则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若普通列车的速度平均速度是120 km/h,则高速动车组要比普通列车跑完上述路程要节省多少时间?答案一、1. cm;cm;km/h;长度23.243运动4120点拨:小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70次,当小黄脉搏跳动的次数为140次时,他用的时间约为t60 s60 s120 s。5解:如图所示;3.10点拨: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示刻度尺1 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 mm;末端刻度值为3.10 cm,则小球的直径为3.10 cm。6245点拨:s980 km,t4 h,平均速度v245 km/h。7. 点拨:由图可知,汽车在1、4两点之间通过的路程ss1s2s3,时间为t3T,则图中1、4两点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825点拨:由图像可知,甲、乙运动60 m时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甲25 s,t乙25 s15 s10 s,由v可得,两物体速度的大小之比:。916;6.25二、10.A11.A12.B13.D14.C15.D16B点拨:根据图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金属块左端对准的刻度是7.00 cm,右端对准的刻度是8.60 cm,所以金属块的实际长度是8.60 cm7.00 cm1.60 cm。17D18.D19C点拨:题干中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摩托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每秒通过的距离是1米,但是这只能说明摩托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但是不能说明在每秒内每刻的速度也都相同,因此摩托车做的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三、20.(1)卷尺(2)秒表;40 m(3)8(4)521(1)A;C;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DBEC点拨: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铜丝的直径d。22(1)v(2)时间;同一(3)(4)0.74点拨:(4)由表中数据可知,sBD50 cm50 cm100 cm,tBD0.6 s0.75 s1.35 s,则vBD 0.74 m/s。四、23.解:(1)从家到书店的时间t15 min300 s,平均速度v16 m/s;(2)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1 800 m3 600 m5 400 m,运动时间t5 min1 min12 min300 s60 s720 s1 080 s,平均速度v5 m/s。24解:(1)由v可得,通过的路程:sv1t1480 km/h2 h960 km;(2)由v可得,普通列车需要的时间:t28 h;节省的时间是:tt2t18 h2 h6 h。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认为解释变量是影响被解释变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变量关系是否确实存在或者是否明显,会在回归系数1的估计值中反映出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