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5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5页 / 共85页
第6页 / 共85页
第7页 / 共85页
第8页 / 共85页
第9页 / 共85页
第1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金金 融融 机机 构构 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分类 金融机构的职能与作用 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改革 和发展 货币银行学课程 第二章 2/85 o 自股份制性质的现代银行创立以来,顺应市 场经济的发展和货币信用关系的深化,历经 数百年的竞争与创新,在各国先后形成了一 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性 质的银行及多样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 现代金融体系。 o 各类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在经营上各具特点 ,分工各异,共同为发展现代商品经济提供 有效的融资服务。 3/85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分类 o 可以说,现代的金融体系是随着银行业的产 生与发展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o 并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信用业务在 全部融资业务中占主导地位,因而银行业也 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骨干和主体。 o 因此,我们研究金融体系问题,首先也是从 对银行业的研究开始的。 4/85 一、银行的产生 货币经营业 o 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产生 与发展起来的。 o 它生成于前资本主义时代,货币经营业是现 代银行业的先驱。 o 所谓货币经营业,就是专门从事货币的收付 、保管、兑换、结算和汇兑等与货币流通有 关的技术性业务的行业。 o 货币经营业转化为银行业的标志,是信用业 务成为主要业务。 5/85 o 货币经营业与银行业的区别: n货币经营业经营的是货币,而银行业经 营的则是货币资本; n货币经营业从事的是与商品和货币流通 有关的技术性业务,而银行业则主要是 经营信用业务; n货币经营业的收益来自于业务手续费, 而银行业的利润则主要来自于利息。 6/85 o 第一条途径: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成的带有封 建性质的高利贷银行。 o “banca”长板凳,英语“bank”、法语“banqe” ; o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在威尼斯建立。 o 第二条途径:新兴的资产阶级在与高利贷作 斗争的过程中,按资本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 股份制银行,是形成现代银行的主要途径。 两条主要途径: 7/85 二、金融机构的性质 o 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 o 企业:同其它工商企业一样,都是以获取高 额利润为其经营目的; o 特殊企业: n经营活动对象是特殊商品货币资本; n经营活动范围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货币 信用领域; n在社会经济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 着其它工商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作用。 8/85 三、金融机构的分类 o 金融机构是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金融机构 体系的结构体现着信用的制度安排。 o 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为起点发展 起来的,无论从历史上还是逻辑上,银行业 都是现代金融业的源头。 o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单一的银行信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 展的需要,出现了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与此 相适应,也出现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 9/85 o 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也称金融中 介(financial intermediation),是指专门从事 各种金融活动的法人组织。 o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机构的范围很广,种类 繁多,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 种分类: 10/85 1、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运行机构 o 金融机构按照从事金融活动的目的不同,可 以划分为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运行机构。 o 金融管理机构是指承担金融宏观调控或金融 监管的重任,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如中央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等。 o 金融运行机构是接受金融管理机构的调控和 监管,并向社会公众提供多种产品和金融服 务的金融机构,多数以盈利为目标,如商业 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11/85 2、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o 按照金融机构业务的特征,可划分为银行和 非银行金融机构。 o 一般以存款、放款、汇兑、结算为核心业务 的金融机构为银行,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储蓄银行、开发银行等。 o 而除了银行以外的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均为非 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保险公司、 基金公司、金融公司等。 12/85 3、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 o 按照是否承担政策性业务,可以分为政策性 金融机构(Policy-orien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和商业性金融机构。 o 政策性金融机构通常是为实现政府的产业政 策而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可以获得 政府资金或税收方面的支持。 o 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 ,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首要目标,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 13/85 4、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o 按照是否以吸收存款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 (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和非存款性 金融机构。 o 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以 接受公众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 ; o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又可以分为投资性金融机 构、契约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14/85 o 投资性金融机构是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 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 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 它们服务或经营的内容都是以证券投资活动 为核心的。 o 契约性金融机构是以契约方式吸收持约人的 资金,然后按契约规定向持约人履行赔付或 资金返还义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保险公司 、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等机构。 15/85 o 这类机构的特点是资金来源可靠而且稳定, 资金运用主要是长期投资,流动性较弱。 o 在资本市场上,契约性金融机构是股票和债 券的重要投资者。 o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是通过销售有 价证券(如保单、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获得 ,而不是依靠吸收存款。 o 这种分类方式体现了金融业务的发展,越来 越具有普遍意义。 16/85 o 四项职能: n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化货币收入为资 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o 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职能; o 支付中介是由货币经营业的职能转化而来; o 其它两个职能是由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中派 生而来的。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职能与作用 17/85 o 金融机构的存在,促进了资金从盈余单位向 赤字单位的转移,极大地降低了融资成本, 分散了融资风险,提高了融资效率,有利于 促进经济增长。 o 由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不 尽相同,其功能也不尽相同。 o 在现代社会的资金融通中,绝大部分金融业 务是通过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来完成 的,我们重点介绍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功能。 一、 金融机构的功能 18/85 o 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从事金融交易所需花费的 时间和金钱。 o 假如你有一笔钱,需要在市场寻找需要资金 者,会有广告费、资信调查费、律师费等。 o 有了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这些问题就可 迎刃而解,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各项交易 费用则可大大降低。 o 此外,金融中介机构还可以通过开发专门技 术来降低交易成本。 1、 降低交易成本 19/85 o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存在逆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 o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一方 对交易的另一方并不充分了解,因而影响其 作出正确决策的一种现象。 o 这种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 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 o 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逆向 选择。 2、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0/85 o 逆向选择是指这样一种情况:那些最可能造 成信贷风险的借款者,常常就是那些寻找贷 款最积极而且是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 o 在交易之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道德 风险。 o 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可能从事从贷款者的 观点来看不希望看到的那些活动的风险,因 为这些活动可能使得这些贷款不能归还。 21/85 o 无论是逆向选择还是道德风险,都降低了贷 款归还的可能性。 o 因此,贷款人可能决定根本不向任何人提供 贷款,而是把钱存入可信赖的金融中介机构 那里。 o 存款性金融机构所以能够弱化这些问题,是 因为比起个人而言,它们在甄别贷款风险、 防范和降低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方面, 其经验和办法要丰富得多。 22/85 o 单个的资金盈余单位随时都可能从一个盈余 单位变成一个短缺单位,因此,它很难对资 金短缺单位提供长期的贷款。 o 而在现实中,许多借款人都希望获得长期贷 款以购买房屋或大型设备。 o 这样,借贷双方在期限上就很难达成一致。 o 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具有续短为长的能力 ,通过将短期资金来源转化为长期资金来源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3、 进行期限整合 23/85 o 我们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里强调的是分散投资,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 o 若你只有一个鸡蛋,资金量太小,又如何分 散风险呢?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以及共同 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 o 因为它们可以将无数小额存款者的资金集中 起来,由金融专家专门进行管理,通过合理 的组合资产管理,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4、分散融资风险 24/85 二、金融机构的发展 集中与垄断 o 基础:生产的集中与垄断,为大银行的出现 提供了客观条件。 o 途径:银行业的竞争。 o 表现形式: n 银行数目减少、资本额却不断增长; n 大银行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加; n 存款绝大部分掌握在少数几家大银行手 中。 25/85 现代银行的作用 英美银行集中情况图 26/85 英国大银行分支 机构增长情况图 美国50家大银行资本 集中情况(1979年底) 27/85 o “利害共同制”,即两个或几个银行把自己全 部业务暂时地或长期地联合经营的一种协定 ,又称“银行托拉斯”; o 银行团或“辛迪加”,若干大银行为共同经营 某项大的金融业务而签订的一种业务; o 银行“康采恩”,一家大银行购买其它银行的 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母亲银行”和“女 儿银行”、“孙女银行”。这种购买股票的控 制方式即“参与制度”。 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 28/85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的形成: o 银行出现垄断后,银行与工业企业的关系发 生了变化: n银行与工业企业的信用关系固定了; n银行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和控制; n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 ,形成了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了所谓的“金融寡头”。 29/85 简单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o 以银行资本为核心的大财团既控制了银行 ,又控制了工业。 o 他们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控制了国家 机器。 o 于是,银行就由“从简单中介人变成了万能 的垄断者”。 。 30/85 三、战后银行集中与垄断的新特点 o 银行银行间的兼并愈演愈烈,发展到大银行 之间相互吞并,还出现了银行持股公司; o 银行资本急剧增加,金融机构的多样化; o 银行垄断组织对外扩张,形式有二: n 在国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形成“跨国银 行”; n 各国银行垄断组织的联合,建立起庞大 的“国际银行团”。 31/85 四、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 o 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是由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 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同构成的。 o 两类金融机构曾经界限分明,各自经营不同 的金融业务。 o 但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管理规则的改 变、公众偏好的变化,以及货币信用关系的 深化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资金融通的格局有 了明显的变化,由此导致金融机构体系的结 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32/85 1、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合二为一 o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实行 职能分工型金融体制的国家,金融中介机构 是高度专业化的,他们各自在特定的封闭范 围内从事活动。 o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是金融机构 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其间的业务相互渗透 ,难分彼此,出现了全能型金融机构。 o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合二为一,金融机构有 同质化趋势。 33/85 2、投资基金类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加强 o 发达国家最近3040年间金融机构体系的结 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o 显著的特征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