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讲公文概述 主讲人:张艳 本节提纲 一、了解公文的含义及其特点,能正确界定 公文与非公文,认识公文的有效领域; 二、了解公文分类的基本情况,明确各类公 文的内涵,掌握我国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 通用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并能结合实际 需要正确地选用公文。 一、了解公文的含义、分类、特点及作 用,能正确认识公文的有效领域 (一)公文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的辨析 (二)公文的分类及其含义 (三)公文的特点 (四)公文的作用 (一)公文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 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 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 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公文、文件、文书的辨析: 文书 公文 文件 是领导机关根据自己 的职责范围而制发的 、具有法定效力并设 有特定版头的公文 是一切机关、团体、单 位和个人,为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联系事务 商洽问题、记录情况等 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 料。 (二)公文的分类和内涵: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分: 通用公文,指各类各级机关普遍使用的文件,如通知、 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等。 专用公文,指在一定专业机关和业务范围内专门使用的 文件,如外交文件、司法文件、军事文件、会计文件等 。 、按行文方向分: (1)上行文;(2)平行文;(3)下行文 、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分: 对外公开,指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可直接对国内外公开 发布的文件; 限国内公开文件,指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不宜或不必 向国外公布,而只在国内公开发布的文件; 内部使用文件,指内容虽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不宜对社 会公开而只限在机关或系统内部使用的文件。 秘密文件,指含有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 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文件; 机密文件,指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 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 绝密文件,指含有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 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的文件。 4、按照具体职能分: (1)法规性公文 (2)指挥性公文(下行文) (3)报请性公文(上行文) (4)知照性公文(既有上行文,也有下行文) (5)联系性公文(如“函”) (6)实录性公文(如“会议纪要”)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分: 平件指无特殊时间要求可按常规依次处理的文件; 急件指内容重要并紧急需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 特急件指内容至关重要并特殊紧急,已临近规定的办结时限需立 即优先迅速传递处理的文件。(急件和特急件必须在文件上标别 出来) 6、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分为: 收文指本机关收到的来自外部的文件; 发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由本机关制成发往外部的文件;一种 是由本机关制成只供内部使用的文件。 (三)公文的性质: (1)公文的策令性 (2)公文的专任性 (3)公文的规范性 (4)公文语言的庄重性 作者的专任性 读者的专任性 发文、收文及管理方式 格式的规范 语言:庄重、准确、简 约、平实、得体 语体:叙述、说明、议论 (三)公文的作用: (1)领导和指导作用; (2)规范和准绳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和知照作用; (5)依据和凭证作用。 二、了解公文文种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并 能结合实际需要正确选用公文文种 (一)文种的涵义 (二)公文文种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三)文种的作用 (四)部分文种的辨析 (五)文种的确定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文种的涵义 文种,文种又称公文的名称,用以表 明公文的性质、适用范围和作者职能 权限以及制发公文的目的要求等。 (二)公文文种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 1、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1)命令;(2)议案;(3)决定;(4)请 示;(5)公告(6)通告;(7)通知;(8) 通报;(9)报告;(10)意见;(11)批复( 12)函;(13)会议纪要 2、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 (1)决议;(2)决定;(3)指示;(4)意 见;(5)通知;(6)通报;(7)公报;(8 )报告;(9)请示;(10)批复;(11)条例 ;(12)规定;(13)函;(14)会议纪要 (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 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 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 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2)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 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 会提请审议事项。 (3)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 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 或者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4)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 批准。 (5)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 事项和法定事项。 (6)通告,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 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 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 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 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8)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 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9)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 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0)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 见解和处理办法。 (11)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 请示事项。 (12)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 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 批事项等。 (13)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传达 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 (1)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 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 决策和安排。 (3)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 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 解和处理办法。 (5)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 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 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 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 者周知的事项。 (6)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 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 (7)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 或者重大事件。 (8)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 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 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 、批准。 (10)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 请示。 (11)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 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 章制度。属规范性公文。如中国共产 党党员监督条例。 (12)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3)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 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 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14)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 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三)文种的作用 明确了文件的不同性质 反映了文件的不同行文方向 表达了文件的不同目的或要求 揭示了文件的各自特点 1.明确了文件的不同性质 例如通知、通报,都有一个“通”字,“通”字 即传达的意思,“知”和“报”包含着知道的意 思,所以使用通知、通报等作为文件名称 的文件,基本上属于告知性、周知性文件 。 2.反映了文件的不同行文方向 例如决定、决议,都有一个“决”字,“决”就是决策的意思 ,而决策主要产生于各级机关的首脑核心部门,决策之后 要由下属部门去执行、办理,所以,它们的行文方向必然 是自上而下(也就是下行文)。 又如:“请示”二字的含义是请求给以批示,这个含义本身 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请示的行文方向是自下而上(也就 是上行文)。 “函”这个字的本意是书信,书信是人们用以传递信息、互 通情况、商洽问题、联系事务用的,它不存在哪一方可以 使用,哪一方不可以使用的问题,所以反映到公文的“函” 上,便产生了对上、对下以及平级之间都可以使用的多种 行文方向,当然它的本质属性是平行文。 3.表达了文件的不同目的或要求 。 例如布告、公告、通告、报告,均有一个“ 告”字,“告”就是将事情向人陈述、告知的 意思,因而这4个文种的行文目的全在于向 人们(或组织)周知、告诉某一事项。 又如:“指示”二字,其含义是指点、指导 ,行文的目的在于指导工作,要求下级循 此办理。 4.揭示了文件的各自特点。 例如:请示与报告,虽同属上行文一类, 但“请示”这个名称是请求给予批示,而“报 告”的含义是向上级汇报、陈述情况,从两 个文种含义的趋向上看均属上行文,但“请 示”对上有肯定性要求,会引出复文来;而“ 报告”对上没有肯定性要求,一般不会引出 复文来,所以,它们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 文种。 (四)部分文种的区别 公告与公报 公告、布告、通告 决议和决定 批复与批示 通知与通告 提案与议案 报告与请示 条例与规定 1、公告与公报的的区别 相同点:公告和公报均是党和国家用 来向国内外公开宣布、告知某一重要 事项的,是非常严肃、庄重的公文。 不同点:公告:多用于宣布重大消息 。 公报:一般是比较详细具体地报导某一 重要会议或重要事项的内容。 2、公告、布告、通告的区别 布告:是国家机关公布应当普遍遵守或周知事项时使用的告知性 文种。 通告:是国家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时使 用的告知性文种。 相同点:一是公开;二是广泛;三是庄重。 不同点:1、从所宣布告知事项的性质来看:“公告”重于“布告”, 更重于“通告”,它是用来宣布党和国家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 而“布告”、“通告”主要用于发布有关方面应当遵守和周知的事项 。2、从所公布的范围来看:“公告”是面向国内外的,范围最广; “布告”是面向国内社会的;“通告”则是针对社会的某一方面,用 于局部范围。3、从发布的机关看:“公告”的发布机关级别最高, 一般只有党和国家的高级机关才用;“布告”除人民解放军机关外 ,在地方上必须是一级人民政府方可使用;“通告”上至中央机关 ,下至基层部门则均可使用。 3、决议和决定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均属决策性文件,都是 下行文。 不同点:决议的内容必须是经过会议 集体讨论并表决通过的;决定则不一 定,有的决定是经过会议集体讨论通 过的,也有的是由某一机关直接做出 的。 4、批复与批示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公文表 明意见,均属下行文。 不同点:1、被批注意见的来文文种不同 。 2、行文方式不同。 5、通知与通告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都是用来传达上级机 关的意图和要求的。 不同点:1、适用范围不同;2、在 具体使用上有所不同。 6、提案与议案 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都是用于集体开会时向 会议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不同点:议案一般用在人民代表大会 上,其他会议一般用提案。 7、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同属于一个行文方向- 上行文。 不同点:1、行文要求不同;2、行文 时间不同;3、文种性质不同;4、结 尾用语不同。 8、规定与条例的区别 相同点:都属于规范性公文。 不同点:1、制发的主体不同。条例只 有党的中央组织才可以制发,而规定 各级党组织都可以制发。2、适用范围 不同。规定往往与特定的时期、特定 的条件、特定的问题相联系,时效性 更强,而条例稳定性较强。 (五)文种的确定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 必须按照公文管理法规的统一规定使用, 不能乱起名称。 要依据制文机关的权限加以选用,不可超 越职权。 要依据行文的关系加以选用,考虑到与收 文机关的组织关系。 要考虑发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 1、必须按照公文管理法规的统一规 定使用,不能乱起名称。 法定公文的名称,按规定只能单独使用, 不能加以合并。如:“请示报告”、“意见报 告”、“告示”等,就是把两个不同的文种名 称合并在一起使用,这种随便给公文文种 起名的做法是错误的。 2、要依据制文机关的权限加以选用 ,不可超越职权。 “公告”这个文种,只有党和国家的高级管理机关 才有资格使用,其发文机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