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法定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分析 姓名:马迪思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徐长生 2009051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将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收缩或扩张货币,最后间接对货币供应量的产生影响。 发达国家央行目前很少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认为其变动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冲击。 与此相反,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仅 2006 年至 2008 年,三年内中国人民银行共 23 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使用频率之高极为 少见。 由于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会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并且考虑到货币乘数效 应的作用,其政策效果应该很明显,那么我国央行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是否明显有效?本文考察了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 实际效应,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角度研究 2004 年至 2008 年准备金率工具使用较为频繁这一阶段的实际调节效果,最后得出该时间段内 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本文认为由于准备金率未按 存款流动性分类进行差别划分、央行对准备金付息、商业银行持有巨额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影响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法定准备金率工具对货币供应量的 调节作用弱化。在此基础上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提出降低存款准备金利 率、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多种货币政策组合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 政策效应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The adjustment of the legal deposit-reserve ratio, as a monetary policy tool, affects the liquidity of bank, expands or shrinks money by means of the multiplier effect, and controls the supply of money. The central bank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eldom use it because its shock maybe too strong to the economy. But it becomes a high frequent used tool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08,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had amended the ratio 23 times. This situation is rarely seen in other countries.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real effect on money supply of the adjustment of deposit-reserve ratios in China in both of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t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ffect on money supply is not obvious between 2004 and 2008 when the Central Bank applied the tool of deposit-reserve ratio, by way of building the model of Vector Auto-Regression. This thesis also points out the week effect of deposit-reserve ratio as the following reasons: the central bank doesnt assort the deposit-reserve ratio with the liquidity of deposit; the central bank pays interest for the reserves; commercial banks hold huge excess reserves. Additionally, the thesis proposes actual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legal deposit-reserve ratio, including reduces interest on reserves, implements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monetary policies and so on. Key words: Legal deposit-reserve ratio Money supply Money multiplier Effects of Polic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导导 论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法定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巨斧”,因为其调整可能会对经 济造成较大影响。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或基本上不 再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近年来我国央行对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却与西方发达国家大相径庭。 仅 2006 年至 2008 年, 三年内中国人民银行共 23 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使用频率之高极为少见。2008 年 6 月 25 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后,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更一度达到准备金制度改革以来的 最高水平 17.5%。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上调,主要目的是为了冲销流动性 避免经济过热。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的紧缩性政策,我国的货币 供应量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8 年由于受到国内国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 人民银行又 4 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释放保增长信号,同时确保金融机构充足的 流动性。短期内如此频繁使用,准备金率工具的操作效果是否显著,在当前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下,分析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实际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考察准备金率工具实际效果,一方面考虑到法定准备金率工具 自身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可以 反映出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我国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效应,有助于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 改革、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建议和方向。正是基于上述考虑, 本文选取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指出,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商业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正是基础货币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简单货币乘数模型中,货币乘 数被定义为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倍数,即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由此可推断出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将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方面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由于在简单货币乘数模型中未考虑现金漏损等因素,因此实际运用中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的有效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Frederic S.Mishkin 曾提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类似使用汽锤来切割 一枚钻石,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他认为法定准备金率不能作为央行经常性的 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这一观点也得到理论界多数学者的支持。 Bernanke 和 Gertler(1995) 从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传导机制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由于大企业自身融资能力较强, 而小企业更依赖银行,所以法定准备金政策对小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大企业,即准备金 率的变动对大企业可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Borio (1997)通过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会受到其计提 方式的影响。他在研究中指出多数国家存款准备金的持有期为一个月,而且存款准备 金的持有期与计算期相当程度的对应关系,这都将影响到准备金工具的最终效果。在 对存款准备金是否付息这个问题上,Fernandez(2005)在其研究中指出,自从出现为避 免由存款准备金率引起经济扭曲而应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这一观点,理论界就出现 了诸多争论,许多学者都对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是否对准备金支付利息是存 款准备金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Goodfriend (2002) 特别提出对存款准备金付息会导致 准备金付息制度这种货币政策工具产生,并且对其观点和准备金付息制度的货币政策 工具属性进行了论证。这些研究均表明央行对存款准备金付息将影响使用法定准备金 率工具的效果。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1.2.2 国内文献综述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在由不常用货币政策工具变为常用 工具持有不同观点。 巴曙松(2007)认为前期我国央行提高准备金率的措施只是 “微调” , 这一操作不一定能达到对经济有效调控的目的。我国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框架缺 陷、存款机构行为、企业行为、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宏观调控方式等因素都影响了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 李军杰(2006)指出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有其必然性原因, 如果通过加息的方式来抑制投资过热,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冻结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 资金,从而压缩投资规模,起到抑制投资过热的效果。相反的,易宪容(2006)认为上 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能显著对投资信贷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他指出上调存款准 备金率虽然能冻结金融机构的部分资金存量,但对企业的资金成本没有实际影响,因 此抑制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的效果有限;真正能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抑制投资过快 增长势头是加息措施。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在于央行对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两 种工具的选用上,对其实际使用效果未作出具体比较分析。 货币政策研究方面,刘斌等(2006)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实 际消费与投资的影响,发现短期内货币政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