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 4.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5.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2. 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条件 3.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6.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实现条件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本章重点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v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这种职能只 有在资本的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 v资本的运动过程,包括单个资本的运动和社会资 本的运动。单个资本的运动表现为单个资本的循 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运动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再 生产。 v考察单个资本的周转,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 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 影响。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重点是分析整个社 会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揭示社会资本再生产所 应保持的基本比例关系,以及这种实现条件和比 例关系遭到破坏时而爆发的经济危机。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v 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 ,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v 只有产业资本才能发生价值增殖。 v 产业资本在它的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与 这三个阶段相联系,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 v 货币(G)在这个阶段从形式上看执行着一般商品流通的 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但这里的货币同时又具有资 本的职能。货币在这个阶段上已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以 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本即货币资本。 v 货币资本转变为以生产资料( Pm )和劳动力(A)形态 存在的资本,即生产资本。 v 货币在这里所实现的购买行为,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准备条 件。 v 公式,W代表商品: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为生产阶段 v 资本形态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商品这个商品与资本家在 前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相比,有两个显著的区别:从物质 形态上来看,原来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通过生产过 程转化成为具有另一种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量上来看 ,这个商品的价值量大于资本家最初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 币资本的价值,它包含着工人创造出的剩余价值。 v 这个新的商品是已经发生了价值增殖的商品,从而形成以 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v 公式,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虚线表示流 通过程的中断: G-Wc v 如用m/x代表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m-m/x表示用于积 累的剩余价值,这样,用公式表示就是:(c+v+m)( v+m/x)+(v+m/x),这个公式表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 用于积累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 本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之和。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v 扩大再生产所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对于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来说是有所不同的。 v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增添新的工厂企业或扩建原有的 工厂企业,也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机器设备、劳动力和生产场所 来扩大生产规模。 v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改进机器设备、提高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 v 关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对于外延扩大 再生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v 对于内涵扩大再生产来说,由于并没有追加新的劳动力,也就 不需要追加消费资料,因而在工人的工资水平或实际生活水平 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具备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第二 个基本前提条件,即: (c+m-m/x)(v+m/x)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v 根据例题学习 v 根据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假定两大部类社会 总产品的构成为: 4000c+1000v+1000m=6000 1500c+750v+750m=3000 v 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把1000m的一 半即500作为追加资本,另一半即500作为个人消费。按照 原有的41的资本有机构成,500追加资本中有400作为追 加的不变资本,10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一部 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重新组合为: 4400c+1100v+500m=6000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v 第一部类的1100v+500m要与第二部类相交换,才能补偿第 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第二部类所需 要的生产资料。但是,第二部类只有1500c用来和第一部 类相交换。因而第二部类还要从750剩余价值中拿出100作 为追加的不变资本,使第一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得到补 偿。而且,第二部类追加100不变资本,使第二部类自身 也能实现扩大再生产。按照第二部类原有的21的资本有 机构成,第二部类还要从剩余价值中相应提取50作为追加 的可变 资本。这样,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就重 新组合为: 1600c+800v+600m=3000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v 两大部类产品的价值经过重新组合后,就为社会资本扩大 再生产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两大部类的产品同样通过三方 面的交换而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4400c,通过本部门内 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二部类的800v+600m,也通过本部 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1100v+500m和第二部 类的1600c,则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 用图式可以表示如下: 4400 c+ =6000 +800 v +600 m=3000 1100 v+500 m 1600 c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v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交换,两大部类的全部产品都得到实现 ,因而社会资本扩 大再生产在第二年就能够顺利地进行 。在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中,如果剩余价值 率仍为100% ,到第二年末,两大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的构成 则为: 4400c+1100v+1100m=6600 1600c+800v+800m=3200 这样,社会资本的生产规模,就由上一年的9000(6000 +3000)扩大到第二年的9800(6600+3200),从而实现了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v 用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上 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如 下: (v+v+m/x)=(c+c) v 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同样可以引 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c+v+m)=(c+c)+(c+c) (c+v+m)=(v+v+m/x)+(v+v+m/x)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四)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v 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 料生产。” v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有 机构成的提高相适应的。一般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 有机构成便会提高,从而使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形成为 一种客观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 消费资料生产可以比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得快一些。 v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 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发展。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v 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 v 这种过剩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 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 相比的生产相对过剩。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二)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v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 矛盾。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 v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运动,有时较为缓和,有时尖锐 激化,只有在矛盾尖锐激化时才会爆发危机。在社会生产 力遭受巨大破坏的代价下,又会使这个矛盾得到暂时的、 强制性的缓解,使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暂时地达到 平衡,从而便会逐渐渡过危机,经济重新恢复和发展。然 而,在渡过经济危机和经济获得恢复及发展后,经过一定 时期,资本主义所固 有的矛盾又会重新激化,从而导致 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所以,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地、不 断重复地爆发。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v 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 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 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v 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 ,商品销售困难甚至被销毁,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生 产下降,物价下跌,工人大批失业,货币信用制度被破坏 ,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瘫痪和混乱,生产力遭到严重破 坏。 v 萧条阶段的特点是,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停止倒闭,失业 人数不再增加,但商品销售仍很困难,信贷关系呆滞。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v 复苏阶段的特点是,市场销售逐步扩大,生产逐渐回升, 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日益增多,信贷关系逐渐活跃,当社 会生产赶上和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时,便过渡到高涨阶段 。 v 高涨阶段的特点是,市场繁荣,生产上涨,企业规模扩大 或新建企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社会购买力提高,信贷 关系兴旺。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 景象。然而,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 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 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 危机。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一)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二)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三)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 征减弱。 (四)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 象。 (五)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仍然上 涨。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产业资本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 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 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流通资本 固定资本磨损 固定资本折旧 折旧费 折旧率 年剩余价值率 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 社会总产品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外延扩大再生产 内涵扩大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