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2 课程类别:必修课3 适应专业: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4 课程地位:主干课程5 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12学时)6 总学分:47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分2学期完成,每学期每周2学时) 教学安排教学基本内容讲授实验小计绪论 22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44第二章 骨骼肌活动的生理基础617第三章 呼吸 213第四章 血 液 213第五章 血液循环 617第六章 运动中氧的供应与消耗213第七章 物质代谢415第八章 能量代谢 415第九章 内分泌 22第十章 感觉与神经控制617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22第十二章 运动与免疫22第十三章 运动过程中机能状态变化规律415第十四章 运动素质628第十五章 性别、年龄特征与运动44第十六章 体育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的生理学213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对人体基本机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活动影响的基本规律及机制,懂得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并学会从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人群进行运动时的生理特点,以达到增进健康、提高体能、防治一些常见疾病和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为后继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指导体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四、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学期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 熟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了解本课程与运动人体科学中其它学科的关系,发展历史与展望;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反应的定义。讲授内容 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形体、结构与机能的区别;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反应的定义;怎样才能学好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物质通过细胞的转运功能;掌握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递的基本原理。讲授内容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与传导阈刺激、基强度、时值、不应期、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传播。第二章 骨骼肌的机能(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肌纤维的基本结构,掌握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掌握肌肉收缩的主要形式及运动单位的基本概念,掌握运动单位动员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掌握肌肉内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为学习“力量素质”奠定基础,掌握肌纤维的分型及类型特征以及各类型肌肉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讲授内容 第一节骨骼肌的收缩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运动单位、运动单位的动员、肌原纤维、 肌小节、 肌管系统、肌丝的分子组成、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第二节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力学分析弹性成分的作用、肌肉收缩的形式、张力-速度关系、长度-张力关系第三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肌纤维类型的划分、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第四节 肌肉中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肌梭的结构及功能、腱梭的结构及功能实验一 肌电图的测定(必做)了解肌电图仪器的操作及肌电图的记录方法,观察受试者做不同程度的用力,观察单纯、混合、干扰相波群的肌电图变化规律。第三章 呼 吸(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容积和肺容量,熟悉肺通气、屏息、憋气与运动的关系,掌握气体交换和运输;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讲授内容第一节 肺通气呼吸全过程的三个环节、呼吸运动、呼吸方式、屏息、憋气、胸内负压、肺活量、肺泡通气量、肺通气的调节第二节 肺换气 气体交换原理、气体分压差概念、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第三节 运动时合理的呼吸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合理运用憋气实验2 肺功能的测定(必做)学会测定和分析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第四章 血 液(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对血液的组成、主要特性、主要功能建立基本概念,掌握对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特性、主要功能。 要求学生掌握血量的一般概念及运动时的变化,了解运动对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值变化的主要影响。 讲授内容第一节 概述:体液的概念、血液的组成、内环境、血液的理化特性第二节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红细胞的生理特性、血红蛋白的功能、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白细胞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点及功能第三节 血液的功能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氧离曲线、缓冲与防御功能实验3 运动时血乳酸的变化(必做)通过测定不同运动方式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了解有氧运动及无氧运动时的机能变化特点,为评定运动人体机能打下基础。第五章 循环机能(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心脏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等基本生理特性;掌握心率及心动周期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率测定的生理意义及心率与运动的关系;了解心脏的基本射血过程;掌握心输出量的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心泵功能贮备的概念;掌握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掌握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因及血压与运动的关系;掌握一次性运动时血液循环的变化及长期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掌握测定脉搏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初步了解自主神经及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讲授内容 第一节 心脏的机能:兴奋性、自动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第二节 心泵功能心动周期与心率、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输出量 心脏泵功能储备 第三节 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血流量重新分配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减压反射;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第五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测定脉搏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实验4 安静时及运动后,脉搏和血压的测定(必做)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和血压的测定。实验5 运动遥测心率的记录和计算机分析(选做) 测定心率是了解运动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的一个简单易测指标,但传统的测脉搏或心率都无法了解运动过程中的心血管机能变化,遥测心率测定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借助遥测心率仪不仅可以了解运动时的心脏活动,还可以检测不同强度运动时人体的机能反应,进而评定运动员训练效果。第六章 运动中氧的供应与消耗(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熟悉需氧量、摄氧量、氧亏与运动中过量氧耗的概念,熟悉最大摄氧量的概念、 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乳酸阈的概念及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讲授内容第一节 概 述需氧量、摄氧量、氧亏、运动中过量氧耗第二节 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和外周机制第三节 个体乳酸阈个体乳酸阈与无氧阈的差别、个体乳酸阈与有氧训练实验6 运动时最大摄氧量和个体乳酸阈的测定(选做)最大摄氧量和个体乳酸阈都是评定人体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它们的测定可以对受试者机能潜力和训练程度进行生理学评定,是运动生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测试。第七章 物质代谢(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懂得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了解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掌握肾的泌尿过程及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态中的作用。讲授内容第一节 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吸收过程、肌肉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 第二节 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简述酶的概念、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联系,运动与减肥,运动与补糖。第三节代谢尾产物的排泄排泄的概念、肾的泌尿功能、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态中的作用、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实验7 安静与运动时血糖的测定(选做)血糖的变化是反映机能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指标之一,而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血糖影响有所不同,通过测试可了解血糖指标的变化随运动性质不同而不同的生理现象。第八章 能量代谢(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测定原理及基础代谢的概念。掌握人体运动时能耗与供能的知识,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及三种能量系统的特性。讲授内容第一节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释放、贮存、转化和利用,ATP的生成和贮存。第二节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及三种能量系统的特性,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应用第三节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及方法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耗氧与二氧化碳生成的测定方法。第四节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的测定方法,肌肉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其它因素第五节 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计算 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计算、计算运动时能量消耗的意义。实验8 无氧功率的测定(必做)掌握无氧功率的间接测定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二学期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