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服装行业研究报告一、概述近几年来,由于新兴工业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因此服装业这一大纺织工业的终端产业的状况常常被忽略,或被含混地视为“夕阳产业”。然而,无论从服装行业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出口贸易规模以及一般技术经济指标来衡量,还是对业内优秀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都表明:我国服装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世纪之交,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服装业正深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积极准备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服装行业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行业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层出不穷。二、服装业的一般特征1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1)纺织业的支柱、产业链的重心在大纺织工业的终端,纺织纤维的制成品划分为三大领域,即: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据统计,目前我国纺织品的三大类纤维产品的比例依次为69、20和11,整个大纺织产业链的工业增加值的28、利润的108都来自服装加工业。可见:服装行业在纺织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支柱地位,纺织工业价值链的重心在服装领域。不过,服装业上游领域的面料及纤维材料的加工工艺、产品性能等因素,都极大地影响着服装业的产出水平,甚至制约着服装的出口。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我国纺织工业的产品结构的重心将由服装向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转移,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支持这一转移。但是,至少在未来两、三年内,我国服装业在大纺织工业中的核心支柱地位不会改变。(2)庞大的产业部门倾斜的布局结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工业制造业体系中,大纺织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部门。其企业数量与从业人员数等指标都高居32个制造业之榜首,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指标仅在少数几个重化工产业之后,位居轻工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前列。其中的服装加工业不仅极大地满足了我国十多亿人口穿衣的需求,而且也为繁荣国民经济,为吸纳大量就业人员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服装产业的布局情况看,加工重心在东部沿海省份,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等几个省市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3)工业出口的龙头外销的依存度高我国是服装大国,服装行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龙头产业,同时产业自身的外向型特征也尤为突出,产品的国际影响远大于任何其他工业品。自1986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纺织服装一直是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出口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从1995年起,被机电产品超过而位居第二,但净出口额仍位居第一。服装出口已占整个纺织工业出口额的70以上。1999年服装业完成服装出口的数量为97.68亿件,服装出口金额249.37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的总出口额为300.5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5.4。我国服装业的国际市场依存度极高,全行业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产品出口,在全国的出口商品中,服装的国际影响远大于任何其他工业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加之市场需求的恢复,我国服装业的比较优势会更加显现,其出口龙头的地位也将会进一步巩固。2具有首屈一指的国际竞争力服装业属于进入壁垒小、劳动力密集的竞争性行业,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是决定该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纺织纤维资源,而国民经济又具有后发优势,因此服装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其国际竞争力相当突出。据国际权威机构的测算,我国服装业的国际竞争系数高达0.93,生产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20分之一。我国服装业之所以能已连续六年保持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占据世界市场13.7的份额,其基础就在于此。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内服装业一批企业实施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出口服装的档次、品种和质量随之上升到较高水平,单位产品的市场价值也大大提升,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现代都市型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对科技贡献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服装业的传统优势也在面临着挑战。3供给规模相对过剩近年,尽管我国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支出略有增长,但相对于服装业庞大的、不断增长的产能规模水平仍远远不够,国内服装市场仍表现为供大于求的特征。国内服装产品的相对过剩首先在于是供需两者的不相适应,产品结构中的中低档产品供给过多,而质量优良、价格适中的中高档产品相对不足。我国居民对服装的需求,早在数年前就脱离了温饱型而转向小康型,消费需求的重心也从产品的数量而转向高质量的产品上,这就导致了产品积压严重,企业开工不足。另外,近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快,也是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人均纤维消费的实际数量为6.5公斤,低于国际平均8公斤的水平,但其中用于服装的纤维耗用量为4.9公斤,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可以相信,随着未来长期内国内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衣着类消费支出的增长,必然要高于服装纤维消费数量的增长。4企业之间差别较大服装类产品强调季节性、时尚性,因此要求企业产品更迭周期短,新产品开发能力强。通常,企业的经营规模、新产品开发能力、对面料的控制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以及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决定着不同企业之间的经营状况存在较大差距。企业之间往往因规模不同,而在工艺设备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实施的营销策略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优势名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是在对面料的控制和营销渠道建设(即服装产业链两端延伸方向)上的竞争。通常,在各类企业中,大型企业、名牌企业、外资企业相对处于优势,这些企业也成为了服装出口的主力军。而占4.5万家企业总数70的中小企业,尽管提供了一半以上的产品,但它们中的多数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在沪深证券市场上的20家服装类上市公司,是我国服装企业的优秀代表,其整体的经营业绩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的经营规模也相对较大。二、服装行业的运行态势1近期服装行业的运行情况1999年全国服装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经过前两年持续的结构调整以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服装市场供给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平均单件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值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全行业产销上升,其中国际市场的需求上升,为行业经济的恢复性上升起到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年业内500万元销售收入以上的企业产量达65.94亿件。此一数字虽略高于上年水平,但较历史最高水平的1995年还有差距。看来,服装业的恢复性增长还将持续。行业产能在经过小幅缩减,又开始重新回升。进入2000年以来,全国服装业的出口形势尤为喜人。14月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共计10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8%,其中针织服装实现了较高增长速度,出口额达到35.66亿美元,同比上升61.2。从国内市场来看,1999年全国服装市场开始出现良好势头。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下降3,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0的情况下,服装类销售额仍实现增长19.1。在各类服装中,以裘皮服装、西裤、女装、防寒服、T恤、男衬衫等增长较多;童装、牛仔服夹克衫等则增长不多。2000年以来,纺织服装的景气指数继续回升,服装类产品仍处于需求增长阶段,仅14月份服装商品在大型商场的销售额就同比增长13.3,4月份同比增长13.9。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在居民的服装消费上持续显现。表1我国服装业过去几年的运行指标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指标数额(量)同比增长 数额(量)同比增长 数额(量)同比增长工业总产值(亿元) 1777 2.8 1845 2.7 2018 3.0工业增加值(亿元) 447 2.5 464 2.3 482 2.5服装产量(亿件) 67.54 -30.3 97 1.8 97 0出口额(亿美元) 250.4 25.5 317.8 26.9 300.6 -5.42服装业的结构性特征(1)区域布局如前述,国内服装生产的区域分布明显地集中于东部几个省市。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服装业加工基地,1999年全省服装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1.29和51.36。前五位省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的的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的75.46和79.70。从各地区的产业经济效率来看,以上海、江苏为最高,其中上海的平均单产的增加值、创汇值均高于广东省的2倍。华东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服装业名副其实的产业高地。(2)流通渠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的商品流通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国有商业批发零售的单一渠道转变为大型商业、大型集贸批发市场、厂家的连锁专卖店的三位并举的市场格局。大型零售商场继续成为最重要服装销售场所,位居前列的重点商场包括:上海一百、上海华联商厦、南京新百、天津劝业场、王府井、杭州百货大楼、北京西单商场、无锡一百、德州百货大楼等。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包括:浙江义乌小商品城、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虎门服装城、山东淄川服装城、辽宁西柳市场、成都荷花池市场、重庆服装城等等。此外,各地的分品种专门服装市场也越来越多。连锁店方式越来越为大型厂商所重视,其中加盟店、特许经营等形式对完善供应链起到良好作用。(3)品种状况与品牌布局西服是服装类产品中的第一大品种,99年全年产销继续稳中有升,销售量达311万套,增长18.7。西服生产企业数和产量的分布更加集中,前几位地区是浙江、广东、江苏、辽宁和山东。不过,与此同时西服品牌集中度相对下降,江浙两省的新生品牌瓜分了部分份额。市场份额居前的品牌依次为杉杉、雅戈尔、罗蒙、仕奇等,市场综合集中度为41。与西服市场的高集中度相比,女装市场的品牌则非常分散,服饰的过度多样化的需求,使其市场集中度仅为15,低于所有的服装品种。职业服是最近五、六年快速扩张的服装品种,其市场销路以国外居多,茉织华、常州远东等是这类厂商的代表。衬衫在经历1998年市场降价倾销之风等无序竞争冲击后,开始走出低谷,产销整体上趋于稳定。重点大型商场的衬衫销量达972万件,增长18.8。衬衫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仅浙江省的产销量就占全国的90,而且企业与品牌数量增长的势头较猛,大批中低档品牌对龙头品牌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衬衫综合占有率居前者有:雅戈尔、步森、杉杉、开开、海螺、虎豹、红豆等。羽绒服市场的需求波动并不大,产销总量将近1亿件,但市场正快速向著名品牌集中,目前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在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占了总量的78,华北地区占14,华中地区占6,西南地区占2。江苏康博公司不愧为市场的巨无霸企业,羽绒服产销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其“波司登牌”羽绒服超常速增长,连续五年夺得全国第一,99年的市场份额更达44.68,而且其另一品牌“雪中飞牌”也上升到全国第五。“暖冬”现象虽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经营工作,但局部地区的气温波动仍能极大地促进市场热销,另外,即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但每年新开发的时尚类羽绒服和功能型羽绒服,仍形成了有力地拉动着羽绒服市场。针织服装(包括针织内衣、羊绒及羊毛衫、T恤衫等)中,针织内衣的需求增长略低于平均水平,为16.6,但市场集中度高达65,为各品种中的最高水平。龙头品牌依次是:三枪、宜尔爽、AB、菊花、豪门、铜牛等。羊绒及羊毛衫的状况则一般,优质高档产品表现较好,而中低档产品表现较逊色。羊毛及羊绒衫的市场集中度为34,也属于中低水平。另外,T恤衫市场表现为平稳增长,市场集中度也仅为28,但综合占有率较高者多为国外品牌或合资品牌。童装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但却是增长最慢的品种,增长率仅为4。(4)实力厂商随着服装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业内实力雄厚的大厂商的整体地位也越来越突出。近年,位居服装业十强的企业组合略有变化。1999年按销售收入排列的十强企业依次是:上海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