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力核算管理规范文件号:ECARX/WI-7.26-001版本号: B0发布日期: 2018/7/261. 目的 为量化本公司各工厂生产过程能力评测指标,促进工厂科学的展开横向评比,从而提高工厂竞争意识,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员工的效率损失,持续推进工厂精益能力;同时促进员工自身积极参与精益生产,结合工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亿咖通各公司产品生产、制造过程能力量化评测及各工厂间横向评比生产能力指标达成情况等。 3. 术语/定义 3.1 生产力:生产力是指利用生产资源加工、制造工业产品的产出与所投入要素之比,即代表产 的生产数量、产出工时与人、设备或资金等代表投入的各项资源指数值相比所求得的比值。3.2 异常工时:是指因缺料当机不良等异常状况引起的停线或影响产出之工时。3.3 计划停线工时:计划停线工时是指可预见性的、有计划的停止生产事件所造成的停线工时统称计划停线工时。3.4 非计划停线工时:非计划停线是指计划停线工时以外的,因人为因素或人为干预不及时所造成的停止生产事件所造成的停线工时统称非计划停线工时。3.5 产出工时:统计周期内加工、制造的产成品数量与该产品的产出节拍时间的乘积。3.6 投入工时:统计周期内为加工、制造该产品所投入的人力与工作时间的乘积。3.7 约当系数:统计产品相较于约当标准产品在标准作业情况下基于作业时间长短的等量关系的换算值。3.8 约当产量:统计产品总产出量与约当系数相乘求得的值。3.9 生产力基本目标:生产力基本目标是指从事生产、加工的人员只需要通过少许的努力即可以达成的生产力或生产任务指标值。3.10 生产力挑战目标:生产力挑战目标是指从事生产、加工的人员需要通过较大的努力或通过某种改善手段后能够达成的生产力或生产任务指标值。 4. 工作职责 4.1 VP4.1.1 负责本规范的审批、废止之核准。4.2 OD4.2.1 负责本规范的审核,修订工作。4.3 IE4.3.1 负责本办法制订、修改之起草工作;4.3.2 负责生产力分析报告之修订与发布。4.4 MFG4.4.1 负责统计车间的产出、异常工时等数据并提供给IE。4.5 工厂HR4.5.1 负责统计各车间投入工时并提供给IE。5.内容5.1 异常工时记录、责任归属、统计方法.( )5.1.1 异常工时记录( )5.1.2 异常工时责任归属.( )5.1.2.1 异常工时归属原则.( )5.1.2.2 异常工时责任归属争议处置.( )5.1.3 异常工时统计( )5.2 产出工时计算及统计方法.( )5.2.1 产出工时计算公式.( )5.2.2 产出工时统计.( )5.3 投入工时计算及统计方法.( )5.3.1 人员工时分类.( )5.3.2 投入工时计算公式.( )5.3.3 投入工时统计方法.( )5.4 约当系数及约当产量的计算方法.( )5.4.1 约当系数.( )5.4.1.1 约当计算公式.( )5.4.1.2 约当标准产品的选择.( )5.4.1.3 约当标准产品变更的情形.( )5.4.2 约当产量( )5.4.2.1 约当产量计算公式.( )5.4.2.2 约当产量的统计方法.( )5.5 生产力的核算及方法.( )5.5.1 生产力计算公式.( )5.5.2 生产力的统计方法.( )5.5.2.1 车间级生产力统计.( )5.5.2.2 公司级生产力统计.( )5.6 生产力目标.( )5.6.1 生产力基本目标.( )5.6.2 生产力挑战目标.( )5.7 生产力分析报告( )5.7.1 生产力分析报告修订.( )5.7.2 生产力分析报告发布.( )5.8 生产力分析报告发布的后期处置.( )5.8.1 月度生产力检讨会议.( )5.8.2 月度生产力检讨会议的召开时间.( )5.1 异常工时记录、责任归属、统计方法5.1.1 异常工时记录异常工时的记录以生产线为单位进行,当线当班的班、组长应详细记录异常工时的发生情况,并记录于异常工时记录表用于后期分析。异常工时记录的内容包括:发生车间、发生日期、班别、线别、异常发生开始时间,异常结束时间、异常工时数、影响的人数、总损失工时、异常描述、责任部门等。异常工时记录表参考表-1。表-1:异常工时记录表日期班别线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异常工时人力损失工时 异常类型异常描述责任部门责任归属5.1.2 异常工时责任归属5.1.2.1 异常工时归属原则异常工时责任归属以部门为单位。责任归属划分主要采取谁主管谁负责,谁过失谁担当的原则。一旦确定责任归属后,需要由主张部门(生产部门)及时找责任部门主管或部门代表签字确认,签字确认后的表单留档作为后期分析及整改的依据。停线异常责任归属规则参考附件一。5.1.2.2 异常工时责任归属争议处置5.1.2.2.1 对于能明确划分责任归属的异常工时,由主张部门(生产部门)直接挂属。5.1.2.2.2 对于不能明显划分责任归属的,由主张部门(生产部门)开立生产异常报告单提交至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收到生产异常报告单后,由质量担当工程师担当临时负责人组织对该异常进行分析判定责任归属。5.1.2.2.3 对于不能明显划分责任归属而主张部门(生产部门)超过12小时未能开立生产异常报告单的异常工时,由主张部门(生产部门)自行吸收。生产异常报告单参考附件二。5.1.3 异常工时统计方法异常工时统计汇总按照分类型,以自然天、自然周、自然月为统计周期进行统计汇总。统计好的数据留档备查。异常工时记录表参考表-2。表-2:异常工时统计汇总表异常类型7/27/37/47/57/67/77/8WK23设备工装故障系统异常水/电/气异常其它5.2 产出工时计算及统计方法5.2.1 产出工时计算公式产出工时=机种产出数量 x 机种标准工时5.2.2 产出工时统计方法产出工时的统计应按分车间、分项目、分工段的原则进行分类统计。统计维度至少要包含:物料代码(产品代码),产品型号名称等。产出工时应分别以周、月为统计周期。产出工时统计好后留档备查。产出工时统计表参考表-3表-3:产出工时统计表车间产品工段物料代码产品型号名称计划产出实际产出单台工时标准产出工时5.3 投入工时计算及统计方法5.3.1 人员工时分类投入工时的分类统计分为间接人员和直接人员两大类。划分规则参考表-4。表-4:人员工时分类对照表单位岗位直接人员间接人员生产单位经理级以上(含)V生产单位主管级以上(含)V生产单位工程师以上(含)V生产单位技术员V生产单位班组长V生产单位物料员V生产单位机动人员V生产单位操作员/作业员V其他间接单位所有岗位V5.3.2 投入工时计算公式投入工时=直接人员数 x 工作时数(也可根据HR系统考勤记录时间)5.3.3 投入工时统计方法投入工时统计应按车间/部门等多维度统计原则,统计信息至少包括:车间/部门,直接人员、间接人员。统计周期分为周、月。投入工时统计表参考表-5表-5:投入工时统计表分类PCBA组、测、包间接部门合计直接人员人数直接人员工时间接人员人数间接人员工时5.4 约当系数及约当产量的计算方法5.4.1 约当系数5.4.1.1 约当计算公式约当系数=考核产品标准作业工时约当标准产品标准作业工时例:某K公司XXX车间XX月生产A、B、C三个种类的产品,标准工时分别100s,42s,60s。假设定义为B产品为约当标准产品,则B产品的约当系数为1,计算其它产品相较于B产品的约当系数。产品标准作业时间约当系数A1002.38B421.00C601.435.4.1.2 约当标准产品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