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言:心若改变,一切跟着改变两年前,我应邀到黄山为当地一家电信企业做培训,培训非常成功,当地的培训组织者王总非常高兴,他对我说:“易老师,您来一次黄山不容易,建议您一定要去看一下黄山的日出,因为黄山的日出实在太美太美了。”我被他说得很心动,刚好那时我有三天的闲暇,于是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议。 然而,当我们第一天起了个大早,好不容易来到黄山山顶时,却没有看到日出,心情难免有些失落。想想第二天再去吧,于是第二天我们又千辛万苦地来到山顶,然而我们依然没有看到日出。这时我想起一句古话:“天宇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也许我跟黄山日出没有缘分,那就不看了吧。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王总对我说:“不是还有一天吗?再坚持一次,说不定我们就能看到。”于是第三天早上,我们又好不容易地来到了山顶,这次,我们终于看到日出了。我很兴奋,在山顶上大喊大叫。 我相信各位可能也有类似的经历:在你非常期待某物或某人出现的时候,它(他)迟迟不肯出现,在你最后的坚持下,它(他)终于出现了,那种兴奋的心情便难以形容。 就在我们看到期盼已久的黄山日出,激动得大喊大叫的时候,一旁的小道上走来一位老山农,手里还拎着一些柴火,他看到我们如此激动,便很奇怪地对我们说:“日出每天都有的啊,有什么好激动的啊?日出而已嘛!” 大家想,在当时,我们所看到的日出,跟那位老山农所看到的日出,是不是一样的?从客观来说,日出是同一个日出。但是看日出的心态是一样的吗?显然是不一样的。老山农常年待在山上,常见日出,所以不为之心动;而我们却是带着一种强烈期盼的心情,好不容易看到了日出,好似看到了希望之光、梦想之境一般,所以心中的那种愉悦难以形容。心境不同,所见物体虽然一样,所感景象却有不同,所悟之理更是千差万别。 所以,我们可以坚定地说:“心若改变,一切跟着改变。”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行为就跟着改变;行为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命运就跟着改变。 同样的事物,带着不同的心去看待,感受是不一样的,体悟自然也是不同的。你今天看到本书,说明你与本书有缘,那么你将会以何种心境来读本书呢?用不同的心境读书,感受是不一样的,体悟自然也不同。 上道不可轻传,好书不可轻阅。现在请你务必找一个不会被人打扰的地方,坐正姿势。请不要躺在那里,因为那样只会让你想你的女友或男友,而且容易让你睡着。请整理好你的装束,让你看起来像是要见一个贵宾一样。还要确定你的旁边有笔和纸,当看到关键语句时可以做个记号,或是看到某处而联想到什么时,就可以把你所想到的写下来。 好了,你确定已经按我上面说的做了吗?要记住,以不同的心境对待此书,你的收获将会不同。很好,就知道你是最棒的。最后,调整好你的呼吸,请做三次深呼吸。 好了,一切就绪,让我们开始美妙的成长之旅吧!引子:成长之道、艺、术(1)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件事情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我把它称之为自我的成长。成功只是结果,而成长是持续卓越的状态,追求自我成长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之一。自我成长是一个“经历挫折学习成长经历”的循环过程。人生没有失败,只有挫折,除非你停止学习和成长。成长的本源来自于对知识的不断汲取,知识是力量的源泉,知识是成长的原动力,而成长的催化剂就是智慧,将知识升华并转化成自我意识便是智慧。把人类所理解的知识分成三个方面,如同一棵树,树根为道,树干为艺,树枝为术。术可以习得,艺可以学得,而道则需要用智慧去体悟。 何为道?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形而上,就是宇宙终极的实在。而对道的研究,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学,就是对终极实在的研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定义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但请相信,这是最能代表形而上学的内涵及外延了。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在原版道德经里,这句话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试着加上标点符号,可以带来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如果可以说得很明白,那它就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道,这里指出了道的不可说性。 第二,“道可,道非,常道。”这里指出了道的肯定性、否定性和普遍性。 第三,“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天地之道,无所不在,人人皆可得道,这里指出了道与人的相关性。 艺是什么呢?艺就是人类对一般规律或一般经验的总结,是对道的狭义认知。为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想想看,太阳系有几大行星?若是在三年前,你一定会说有九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而现在,你会说有八大行星,因为近几年科学家发现冥王星不能算是一颗真正意义上的行星,只能算一颗“矮行星”。 在这里,太阳系到底有几颗行星是道,而或是八大行星或是九大行星是艺,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并对其一般规律的总结,这种认识会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我们也可以将艺称之为科学。而道是本原所在,不管人类有没有认识到,其实质表现为终极的实在,不会因人类的认识变化而改变。相反,人类要不断发展自己的认识来找到道的本原。 什么是术?术一般是由艺而延伸开来的技能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持续地练习来掌握它。比如,行政人员对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培训师的授课技巧,等等,都属于“术”的范畴。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一直十分崇尚科学,对哲学的研究也定义为科学的科学,说到底还是科学,因此,他们对万事万物的认识是通过研究来发现的,讲求的是逻辑和数据。而中国人对道的认识,更多的是讲求“悟”。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事实上是补充。希望大家好好体会,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为什么我一开始要以哲学的高度来导入呢?因为若我们想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取得更大的事业成就,拥有成功和谐的职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修得更高的智慧。智慧就是将知识升华为自我意识。知识是原材料,智慧是成品,原材料的好坏决定了成品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学习更高的知识,才能悟到更高的智慧。而想要学习到更高的知识,就必须从道、艺、术三个维度来全面提升自己,然后将所学知识通过自身实践和体悟转化成自我意识,以获得更高的智慧,取得更大的成功。 不管现在你取得了何种成就,也不管现在你是否一无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说明什么,知识会过时,如同之前你知道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一样,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成就也会有得有失。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就是在告诫我们,好一时不算什么,一辈子好才是真的好。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成长的心。 用心去感悟生命 艺和术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要想成就顶尖的职场心态,拥有和谐的人生,就一定要重视对道的体悟,将所学知识通过自身实践和体悟转化成自我意识,修得更高的智慧。遗憾的是,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很大程度上都停留在对艺和术的追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悟得更多的道,修得更高的智慧呢?其实,道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罢了。 在一个寺庙里,有一个叫普慧的小和尚。一天深夜,大家都在熟睡,普慧突然间醒过来大喊道:“我开悟了,我开悟了。”结果,他把寺院里的其他和尚全都吵醒了,包括德高望重的住持。只见普慧边喊边往院子里跑,所有人都被吸引到了院子的中央。 普慧一边跑一边喊:“我开悟了,我开悟了。” 其他和尚就道:“普慧,你到底悟到什么了?” 普慧很激动,他说:“我开悟了,我开悟了,我终于悟到了,原来尼姑是女的。” 有人奇怪地说道:“尼姑是女的?这有什么好悟的,我们都知道啊!尼姑难道还会是男的不成?” 普慧依然很激动地说:“我开悟了,我开悟了,我要下山,我要云游四海。” 看到普慧这样,大家都没了主意,于是望向德高望重的住持。大家想,住持会让普慧面壁思过三年吧?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住持不但没有责罚普慧,反而亲自送普慧下山,并且把衣钵传给了普慧。很多人都不解,问道:“师父,普慧真的悟到了吗?”住持微笑了一下,说了一句话:“普慧真不简单,在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上都能悟出道理来,前途无量啊。” 对于这个故事,很多人包括那个寺庙里的很多和尚都不解,普慧到底悟到什么了?他真的悟到了吗? 下面我们就这个故事来做一个简单的探讨,看看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都伴随着两个字痛苦,用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对痛苦的体认越深,他对生命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所以说,大多数人的成长都是伴随着痛苦的。 一个40岁的男人,事业很成功,有漂亮而贤惠的妻子,还有健康而讨人喜爱的儿子。可以说,这是一个让众多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一个周末,男人带着10岁的儿子去动物园玩,玩得很开心。当他走出动物园去取车时,他的儿子为了救马路中央的小狗被一辆车撞了。他急忙把儿子送到医院,医生说要验血,结果发现这个孩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 男人脑子里开始想:“怎么会这样?”他很乱,后来一调查,发现这个孩子是他的妻子跟他最好的朋友生的。这时候他整个价值观开始颠覆了: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为什么欺骗我的人是我最心爱的女人和最信任的朋友?他们为什么要背叛我?他越想越痛苦,也因此开始思考人生、思考人性了。 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在痛苦的时候才去思考和反思,进而使自己得到成长并成熟。在感情方面的成熟,通常是以失恋为代价的,初恋时的我们往往不懂爱情。一个男人在结婚之前发现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之后却发现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在事业方面的成熟,对货币投资的掌握是以多次亏钱为代价的,往往是在亏钱以后懂得了戒贪才能赚更多钱的道理。有些人之所以努力奋斗追求成功,很可能是因为曾经受到某种侮辱或是至亲的人因无钱就医而死,使他懂得了权力和金钱的重要。多数人的成长都曾受到痛苦的刺激,在痛苦中开始反思自己、反思生活,然后逐渐成长起来。 一个人得了癌症,医生告诉他:“你只有3个月的时间了。”这时他突然悟到:原来生命的每一天都要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何必计较那些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呢?何必因为一些琐事跟自己的家人吵架呢?我应该好好地与人相处,我要感恩,我要孝敬父母,因为只有3个月的时间了。 这时候,他还会想起他的初恋,他越想越发现当时他真是太傻了,为什么当时没有好好珍惜她?为什么当时那样伤害她?他知道错了。如果问他这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一定会向上天如此祈求:“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