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块七 非关税措施 非关税措施,又称非关税壁垒( non-tariff barriers-NTBs),是指 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 施,它和关税措施一起充当政府 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非关税措施概述 n1、含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关税措施逐渐 降低,非关税措施的门槛却越来越高 。 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现在越来越倾向 于运用非关税措施? n2、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1)灵活性 (2)有效性 (3)隐蔽性 (4)歧视性 案例:中国茶叶出口遭遇非关税壁垒 从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 30mg/kg调整为0.01mg/kg (硫丹是一种具有杀螨作用的 有机氯类广谱杀虫剂,属于高毒农药,广泛应用于茶叶、 棉花等作物)。欧盟这一新壁垒相当于将“检测标准严格 了3000倍”,使中国茶叶出口欧盟全面受阻。以广东口岸 为例,2005年8月份仅出口119吨,同比下降82.2%,比1-7 月月平均出口量下降52.9%。 2006年5月起,日本实施新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 列表制度,对茶叶农残限制作如下规定:设限农药残留 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按“一 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采用“干茶法”进行检测; 设限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日本实行食品中残留农 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我国对日本的茶叶出口贸 易在逐年下降。 进口配额 “自动”出口配额 进口许可证制 外汇管制 进出口国家垄断 歧视性政府采购 进口押金制 国内税费 最低限价制 一、非关税措施的种类 禁止进口 专断的海关估价和通关 环节壁垒 保障措施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 原产地壁垒 (一)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 ) 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进口数量或 金额所规定的直接限制。在规定限额以内的商 品可以进口,超过限额就不准进口,或征收较 高的关税或罚款。 n1、含义: 如:1931年,法国首先对化肥的进口实行进口配额制 ,后来对农产品和燃料等的输入也采用相同的限制措 施。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2、种类: n加拿大规定,从1981年12月1日起,对除皮鞋以外的各种 鞋实行为期3年的全球配额,第一年的配额为3560万双,以 后每年进口量递增3%;加拿大外贸主管当局根据有关进口 商1980年4月1日至1981年3月31日期间所进口的实际数量来 分配配额,但对进口国家或地区不加以限制。 绝对配额 关税配额 全球配额 国别配额 进口配额 自主配额 协议配额 n2005年5月23日美国对中国7类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 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比较 共同点 绝对配额:超过额度即不准 进口(数量限制型) 关税配额:超过额度部分在 征收较高关税后允许进口(价 格费用型) 配额形式的数量限制 n不同点 (二)“自动”出口配额制 又称自愿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iction,VER),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 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 一般是3-5年),限制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在 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即禁止出 口。 n1、含义 自愿出口限制 协 定 的 自愿出口限制 非协定的自愿出口限制 (1)单方面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n(2)双方有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有 秩序的销售安排) 案例1:2005年6月11日,中国和欧盟贸易代表团达成协 议,中国同意对10类纺织品(即棉布、桌布、胸衣、床 单、亚麻衫、女连衣裙、T恤衫、女式衬衫、套头衫、裤 子等)采取自愿限制出口增长幅度,保持每年8%至12.5% 的出口增长率。 案例2: 1957年,美国纺织业因日本纺织品输入激增受 损,要求日本限制其纺织品出口,签订了为期5年的“自 动限制协定”,将棉纺织品限制在2.55亿平方码之内。 n 2、形式 案例1:在日本政府指导下,1975年日本6大钢铁企业 将1976年对西欧的钢铁出口量“自动”限制在120万吨, 1977年又限制在122万吨。 案例2:由于中国焦炭出口一度在欧美等国受限,2004 年,中国焦炭自限出口配额近1200万吨。 事实上,出口国常常寻求各种方法抵消。 如,1977-1981年,美国要求韩国自动限制 非胶鞋的出口,同期韩国对美国的胶鞋出 口增加115%。 有些国家将工厂转移到不受限制的其他国 家,增加出口。或者采取FDI的形式,减少 进口。 n实际实施情况 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 额的关系 有定额的许可证 无定额的许可证 进口商品有无限制 公开的一般许可证 (open general license) 特种进口许可证( Specific License) (1)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国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 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2)分类 (三)进口许可证制度 (Import license system) 如:1933年,澳大利亚首先对工业制成品实行进口许 可证制,接着法国、前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比利 时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对许多商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 n自中国加入WTO后,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进口许可 证管理的商品种类逐渐减少。 n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对摩托车及其关键配件、照相机 及其机身、手表、汽车起重机及其底盘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 理;取消部分税号汽车及其关键部件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 n2004年1月1日起,取消成品油、天然橡胶、汽车轮胎的进口 配额许可证管理; n2005年我国除按入世承诺取消汽车等机电产品、重要工业品 的进口许可证管理外,还主动取消了天然橡胶、光盘生产设 备的进口许可证管理,只保留了监控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 和消耗臭氧层物质三种总计83个8位编码的商品。 n2011年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2种,为消耗臭氧层物质 、重点旧机电产品,总计132个10位HS编码。 资料:中国的进口许可证管理 (四)外汇管制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含义 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 卖实行限制以达到控制商品进口和维护本币 稳定的一种制度。 要求: 1、出口商必须将出口外汇收入按官定汇率卖给外 汇管理机构; 2、进口商必须按官定汇率申请购汇用于进口; 3、对外汇的携出入国境严格限制; 外汇管制的方式 数量型外汇管制 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 如规定,进口商必须获得进口许可证后方可 获得所需外汇 成本型外汇管制 实行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 来间接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出口,达到限制或 鼓励某些商品进出口的目的。 混合型外汇管制 即同时采用成本型和数量型外汇管制 优惠 汇率 国内需要但供应不 足或不生产的重要 原料、机器设备和 生活必需品的进口 一般 汇率 国内可大量供应和 非重要的原料和机 器设备的进口 最不利 汇率 奢侈品和 非必需品 的进口 n复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n其目的是利用汇率差异达到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 n各国实行复汇率制的一般原则是: 复汇率制度 缺乏国际竞争力但需扩 大出口的出口商品 其他出 口商品 资料:1994年1月1日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汇率并轨,取消人民币官方 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 动汇率制。 从1994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 境内所有中资企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外汇收入 ,都要按照当日的外汇牌价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一般贸易用汇,只要有进口合同和境外金融机构的支 付通知,就可以到外汇指定银行购汇。 2007年外管局宣布境内机构可以按照自身需要来保留 经常项下外汇头寸,即意愿结售汇制度。 (五)进出口的国家垄断 (State Monopoly of Imports and Exports ) 含义:也称国营贸易,是指对外贸易中,对某些 或全部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或者 把这些商品的垄断权给予某些垄断组织或专业贸 易公司(国营贸易企业)。 国家垄断的产品:烟酒、农产品、军火(武器) 、石油等战略资源 n我国:粮食由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独家进口 、烟草由中国烟草进出口总公司独家进口、植 物油由中粮等6家、食糖由中粮等5家公司进口 。 (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ies of Discrimination) 含义: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 要优先购买本国商品的做法,从而导致对外国 商品的歧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如:1933 美购买美国货法案 n商品成分中50%以上 国外生产是外国货 n在美国产量不够或价 格过高或不买有损本 国利益时才购买 例 美国 2009年1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 决通过了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 。其中规定,凡方案涉及工程、建 筑用钢铁必须为美国生产。随后的 参议院版方案更是强化了“国货”限 制,要求工程“所用钢材和其他制成 品全部由美国制造”。不仅如此,参 议院还通过了一项“雇佣美国人议案 ”,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美国银行在 增加雇员时,必须优先考虑雇用美 国人;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所使用 的任何制服和纺织品,都必须是真 正的“美国制造”。 中国 2012年5月23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强 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 知”,通知要求,中央单位要带头实施政府 采购支持节能环保、采购正版软件以及采 购本国产品等政府采购政策。要严格执行 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规定,原则上国内 产业已经成熟的产品不得采购进口产品。(5 月23日京华时报(微博) n前提:1、外国出口商不愿意融通资金; n 2、利率水平较高。 (七)进口押金制(Advanced Deposit ) 又称进口存款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 须预先按进口额的一定比例和规定的时间,在国 家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 n1974-1975年,意大利规定,400种商品进口时 需向中央银行交纳一半货值的现款押金,无息 冻结半年,相当于征收5%以上的进口附加税; n巴西规定,进口商需交纳与合同金额相等的为 期360天的存款才能进口。 (八)国内税费(Internal Tax) 是指在一国的国境内,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 费的商品所应支付的捐税,一些国家往往采取国 内税制度直接或间接的限制某些商品进口。 这是一种比关税更灵活、更易于伪装的贸易政策 手段。国内税费通常是不受贸易条件或多边协议 限制的。国内税费的制定和执行是属于本国政府 机构的权限,有时甚至是地方政府机构的权限。 国内税费的目的在于: 增加进口商品的纳税负担,达到保护本国产品的竞 争力,抵制进口商品的输入。例如,美国、日本和 瑞士对进口酒精饮料的消费税都大于本国制品。 n类型 n国内税费各国有不同的名称,诸如周转税、零 售税、消费税、货物税、营业税、销售税等。 (九)最低进口限价(Minimum Price ) 1.最进口低限价: 即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 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 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 n2005年,巴西对从阿根廷进口的葡萄酒采取最低限价 ,即每箱(12瓶,每瓶750毫升)不得低于8USD。 n2005年,哥伦比亚对原产于中国和巴拿马的鞋类产品 实施2.75美元/双的最低限价; n美国的钢铁“启动价格”、欧盟农产品的“入门价格” 概念:直接颁布法令,公开禁止某些商品进 特点:极端措施,见于贸易战或特殊状况 2003年底和2005年6月,美国爆发“疯牛病”,50多个国家先后宣 布禁止进口美国牛肉及其制品。 2003年12月,韩国最先出现“禽流感”疫情,随即禽流感疫情席 卷亚洲 ,使得全球高达几十亿美元的鸡肉市场与贸易受到冲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