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语“世外桃源” 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 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 的地方。 中国人民天上人间理想境 界的代名词。 陶渊明 桃花源记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 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 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 议论或感慨。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 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 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 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 能文,任性不羁,年 轻时更有“大济于苍生 ”之志。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 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 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 居生活。 陶渊明喜爱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隐后,他经 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 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 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感 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他的诗文,抒发不愿与 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 因素。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 为什么选择归隐 ? v东晋的末年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官场非常黑 暗,而他做一个小的地方官。他不能够忍受粗 俗的上级的指手划脚,也不能够忍受和民众之 间的这种矛盾冲突,所以他选择了归隐这条路 。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人格和自己的社会理想、 人生信条的一种自我的珍视、珍爱。 v他到40多岁以后亲身参加劳动,这个在古代诗 人里是很少有的,成就了他一种平淡而隽永的 风格,苏东坡非常崇拜陶渊明,把它总结成一 条美学的定律叫作“绚烂至极 归于平淡” 。所以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不多的几个,历经 千年始终被人们当作学习楷模的这样一个大诗 人。 创作时间 v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 陶渊明约57岁。 v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 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 并记寄托了自己社会理想。 桃花源诗 v本文选自陶渊明集,桃花源记 是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 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序用客观 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诗则直接表达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理想 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 议论。 v桃花源诗 嬴(y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 桑竹垂余荫,菽稷(j)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纵行歌,斑白欢游诣(y)。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清风,高举寻吾契(q)。 喧宾夺主 v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 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所以原题是桃 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 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 它不但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 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后来就有人索性将 标题写为桃花源记并诗,终至于“喧宾夺 主”了。 读准下列注音: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 邑人 间隔 此中人语云 为外人道 诣 刘子骥 无问津者 hu kung yn qinm tio y yo y jin y wi y j jn 1、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 一句,加颜色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 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 些,b、c句连接要紧凑。 第一段刚开始平缓语气,从“忽逢桃花林”那儿应 读出发现的惊讶感。第二段读出惊讶释然语气 ,第三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四段读出 感慨语气。 朗读课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作为沿着 鲜嫩美丽 意动用法(以为异) 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尽 落花 又,继续 繁多的样子 想要 溪水的两岸 别的 的 v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 鱼为生。(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 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 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 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 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 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 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刚刚,仅又,再 用在名词后,表示这一类或 等等。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借代 指老人小孩 开阔敞亮的样子 整齐的样子 全,都 快乐的样子。 隐隐约约 好像 代往来的人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 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 光亮。(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洞口 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 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只见那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 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作劳动的人,男男女 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孩 子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同“俱”完全,详尽 副词,全,都 同“邀”邀请 副词,竟 y 语:告诉 值得 同乡,乡邻 妻子儿女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更不必说 惊叹 邀请 竟然 打听 兼词,于之 宾语前置的介宾短语,所,处所, 地方 介词,给 惊停留,引申为居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 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人们就把渔 人邀请到自己的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 .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 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 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 为(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罢)都很 惊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 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回 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 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已经,以后 沿着 拜见 动词,用符号做 标记 打算前往 不久 名词,标志 没有实现 探访,访求。津:渡口 先前的,旧的 终于 像这样 找到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 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回到了 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 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他们寻找先 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 向桃花源的路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 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 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 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 了。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部,详尽。 ) 词类活用: 复前行, 欲穷其林 。 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一词多义 便舍船,从口入 (离开,动词) 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 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其:他的,代渔人的) (其:这、那)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的,助词) (它,代词,所见到的景象) (代词,渔人去过桃花源这件事 ) 古义, 今义, 古义, 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 古今异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今义, 古义, 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为交错相通; 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 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毫无出路的境地。 古义, 今义, 鲜美: 得 : 不足: 如此: 古义, 味好,香浓 此处义为“看到”, 用为助词 不值得; 不够不充分 像这样; 这样 色彩鲜艳美丽;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特殊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a.判断句: b.省略句: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 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快乐的样子。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词句难点 一个意动用法: 两个借代: 同义词 : 异: 对感到诧异。 黄发 垂髫 老人 小孩 沿着:缘溪行/便扶向路 都:悉如其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1.形容环境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2.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 为明朗; 3.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感知探究 一(1) 写渔人发现桃花林。 二(23) 三(45) 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 v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 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v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v时间:晋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