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废气的现场监测以及质量控制 2014年04月25日 一废气的来源 2008年,重庆市全年共排放工业废气7351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 燃烧废气排放量3763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3588亿标立 方米,排放二氧化硫6272万吨,排放烟尘10.10万吨,排放工业粉尘 15.33万吨。主要来源于以下行业。 1.火电行业 2.钢铁及冶炼行业 3.化工及石化行业 4. 建材行业 5. 交通运输业 6. 其他特殊行业 这些行业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其主要污染因子是烟(粉)尘 和二氧化硫。 如:火电行业 (1)锅炉燃烧 产生的烟气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飞灰、硫氧化物、氮氧 化物,此外,还有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氟化物与氯化物等。这些组 分来源于煤炭中的 矿物质,但其中氮氧化物的一部分是空气中的氮在燃烧高 温下氧化而成。 (2)气力输灰系统 中间灰库排放的含尘废气。 (3)原料系统 煤场、原煤破碎、输煤皮带产生的含尘废气。 二废气的治理 烟(粉)尘 二氧化硫 定义和概念 烟(粉)尘 烟(粉)尘 能在空气中分散一定时间的固体粒子叫粉尘。 按习惯,粉尘划分为以下几种: 降尘:直径大于100m的颗粒,在空气中很容易自然沉 降。 总悬浮颗粒物: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m的颗粒物。 粉尘或灰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物料的破碎、筛分、堆 放、转运或其它机械处理而产生的直径介于1100m之 间的固体微粒。 煤尘: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微粒,其直径大于1m的 部分微粒。 煤烟: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微粒,其直径小于0.1m 的部分微粒。 烟尘:由于燃烧、熔融、蒸发、升华、冷凝等过程形成 的固态或液态悬浮微粒,其粒径大于1m。 烟雾:空气中煤烟和自然界的雾相结合的产物。 烟气:含有粉尘、烟雾及有害有毒气体成分的废气。 治理设施 烟(粉)尘 (2)除尘器 除尘设施或除尘器:从含尘气体中将烟尘分离出来并加以 捕集的装置。 除尘器分类 除尘器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成四大类。 机械力除尘器: 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 器 湿式除尘器: 冲击式除尘器、泡膜除尘器、文丘里管 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 低速袋滤器、脉冲袋滤器、颗粒层除 尘器 电除尘器: 干式静电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 布袋除尘器原理示意图 静电除尘器原理、构造 主要构件: 电晕极 集尘极 清灰装置 二氧化硫治理工艺 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措施很多,除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 技术合改革工艺流程外,还有高烟囱扩散稀释,燃料低硫化、排烟脱 硫。 废气中SO2治理按脱硫工艺与燃烧的结合点来分有: 燃烧前脱硫煤脱硫(原煤洗选脱硫; ) 燃烧中脱硫炉内脱硫(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炉内喷钙 ) 燃烧后脱硫-烟气脱硫 当前应用的烟气脱硫方法,按脱硫工艺的反应 状态大致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类。 二氧化硫治理工艺 名 称湿法半干法干法 1 石灰/石灰石-石 膏 循环流化床(CFB ) 2海水脱硫喷雾 干燥法 3碱式硫酸铝法 炉内喷钙 增湿活 化法 电子束照射法( EBA) 4水和稀酸吸收法 5双碱法 6氨酸法 7 钠盐 循环法、氧 化镁法、海水法 脱硫效率 % 95 65-8085-90 三废气现场监测 废气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1废气监测的目的 (1)检查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排放浓 度、排放量、吨产品排放量、无组织排放排放量、无组织 排放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排放标准的要求。 (2)评价净化装置的建设、运行性能是否达到原设计指 标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 (3)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减排的核定。 2废气监测的内容 有组织排放监测 废气设施效果监测 无组织排放监测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监测 三废气现场监测 前期的准备工作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的名称、性质、建设时间和环评批复时间,区域类别。 主 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来源及运输方式等。 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 企业平面布置图。 污染治理设施。 企业近段时间生产状况,工矿是否正常。 调查被测有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具体位置和 数量等 。 无组织排放情况。 3有组织排放监测 有组织源布点和采样原则 布点原则 点位的代表性; 点位的可接近性; 点位的可操作性; 点位的安全性; 与有关标准布点要求的符合性。 采样原则 a.烟(粉尘) 烟道内同一断面各点的气流速度和烟(粉)尘浓度分布 通常不均匀。因此,必须按一定的原则在同一断面内进行 多点测量,才能取得较为准确的数据。同时采用等速采样 。 b.气态污染物 由于气态或蒸汽态有害物质分子在烟道内分布一般是 均匀的,不需要多点采样,可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设1 点采样。同时由于一般气体分子可忽略质量,不考虑惯 性作用,不需要等速采样。采样时采样管入口可与气流 方向垂直,或背向气流。当气体中含有固态有害物质或 雾滴时,则应等速采样。 采样位置与采样点 1)采样位置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 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们、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 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 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 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则选择比较适宜的管 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应适 当增加测点的数量。采样断面的气流最好在5m/s以上。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必要时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 、方便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1.5m2,并设有1.1m高的护栏。 2)采样孔和采样点 采样孔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内径应不小于 80mm,采样管长应不大于50mm。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 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应不小于40mm。 采样点 圆形烟道 a.将烟道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各测点选在各环 等面积中心线与呈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线的交叉点上。 b.对于符合采样位置要求的烟道,可只选预期浓度变化最 大的一条直径线上的测点。 c.对于直径小于0.3m、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并符合采 样位置要求的小烟道,可取烟道中心作为测点。 矩形或方形烟道 a.将烟道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 为测点。小块的数量按规定选取。 b.烟道断面面积小于0.1m2,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 并符合1.采样位置的要求的,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 C当烟道布置不能满足采样位置的要求时,应增加采样 线和测点。采样点数. 4无组织排放监测 布点和采样原则 要依照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 际边界确定,有争议时,按项目和地方环保部门确定。 采样时要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 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 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 点设在单位周界10m范围内的最高浓度点。 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实行连续1h的采样,或者实行 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为捕捉到监 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采样时间可超过1h。 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 指水泥厂厂区内物料堆放扬尘、物料输送和窑磨机等设备的粉 尘泄漏等。要求在距厂界外20m处(无明显厂界,以车间外或堆场 外20m处)上风向与下风向同时布设参考点和监控点。每个监控 点连续采集时间为14h/次,总采样时间为4h;参考点和监控点同 步采样,选取监控点1h均值的最高浓度值(扣除上风向的监测 值)。 工业炉窑无组织排放 指烟尘、生产性粉尘和有害污染物不通过烟囱或排气系统的泄漏 等。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监测点设置在厂房门窗排放口 处;若工业炉窑露天设置(或有顶无围墙),监测点应选在距烟 (粉)尘排放源5m,最低高度1.5m处任意点。每个监控点连续采 集时间为14h/次,总采样时间为4h;选取监控点1h均值的最大浓 度值。 5监测因子确定 根据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中控制的大气污染物种类确 定监测因子。 根据行业特点确定监测因子。由于各行业生产工艺不同 、产品不同,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选择监测因子。 6监测方法 选择监测方法的原则:国标、行标、国际标准、权威部门发布的监 测方法; 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采样器使排气通过装有特定吸收的玻板式或 冲击式或气泡式吸收瓶,与吸收液反应,然后用容量法或比色法定量 测定。 仪器法:仪器法主要有:采样器采样称重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 谱法、色谱质谱法、ICP 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法、液相色谱法等 。 7采样时间和频次 根据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 要求,采样时间和频次内所测试的结果应能代表1h平均值 ,以便判定1h内排放污染物的平均值是否超过最高允许排 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 1)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污染物采样测试通 常验收监测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5次;其他监测为1个 生产周期,每个生产周期3-5次。 2)无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污染物采样测试频 次验收监测不少于2天,每天3个平行样;其他监测为1天 ,每天监测3-5次。 3)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境保护设施效率和达标排 放监测,随机抽样。原则抽样比例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的 50%。 4)特殊情况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 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 时间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间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 样品,并计平均值。 7监测前实验室准备 根据监测内容落实项目负责人和监测人员 准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 按监测方法准备相应药品试剂、吸收溶液、吸附剂、 气袋、滤筒滤膜、玻璃器皿、吸收瓶以及各种原始记录。 准备好样品保存装置和交通工具。 8现场监测 监测中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监视记录运行工况,在 可能的条件下,要求厂方派专人协助。在整个监测期间, 要做到“三勤”即勤问、勤看、勤记,从中提出和发现问题 并及时解决。现场监测期间必须佩带好各种安全防护用品 (如保险绳、高温手套、安全帽、防毒面具等) 监测时注意事项 1烟尘监测必须保证每个测点采样3分钟,每个样品采 样体积在300L-1m3; 2烟气采样,应将烟气仪器在空气环境中开机,待 仪器显示进入测量状态,将采样枪送入烟道3分钟平衡 后记录第一个数据,以后每2分钟记录一个数据,共记 录5个数据取平均值;将采样枪取出烟道外,用环境空 气清洗仪器;其他烟气项目按规定的方法采样,满足 小时均值的要求。 3 废气处理设施监测时,如果需要检查设施处理效果 时,进出口同时、同步、同类仪器。 4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监测时,排气量的测定要与排 放浓度的采样监测同步进行。(目前实行总量控制的大气 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5 实测的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必 须进行过量空气系数折算和出力影响系数K的计算。 6氮氧化物的计算;NOx=NO(46/30)+NO2 -国家环保总局:环函20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