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1页
第2页 / 共201页
第3页 / 共201页
第4页 / 共201页
第5页 / 共201页
第6页 / 共201页
第7页 / 共201页
第8页 / 共201页
第9页 / 共201页
第10页 / 共201页
亲,该文档总共2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疗养生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饮食养生、预防 和治疗疾病 食养食疗 夫为医者,当须先动晓病源,知其 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药食同源”、“医食同源” 中医食疗养生历史悠久 周礼周礼 天官天官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 、八珍之齐” 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 有节”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收载药物365种药,有50余种食物 唐孟冼 食疗本草食疗本草 元忽思慧 饮膳正要饮膳正要 明明 李时珍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共1892种药,谷、菜、果部300 多种,虫、介、禽、兽400多种 中医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强调食物的四性五味 辨证(质)施食 平衡阴阳 调理脏腑气血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时时注意固护脾胃 注意饮食禁忌 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 气血津液精 第一部分 认识人体 阴阳理论 阴:滋润和濡养 阳:温煦和推动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对立 互根 消长 转化 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 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气、血、津液、精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阴:血、津液、精(狭义) 阳: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动的活力 极强的最基本物质质 二、气的生成 自然界之清气 水谷之精微 先天之精气 气 气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固摄作用 防御作用 三、气的生理功能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伴随气的运动而产生物质和能 量转化,即生命活动 气虚、气郁、气逆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 二、血的生成: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 三、血的生理功能 营养、滋润作用 运载作用 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虚、血瘀、出血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各脏腑组织内的液体(如肺津) 人体的各种分泌液(如泪、涕、唾、涎); 人体的排泄液(如汗、尿) 二、津液的生理功能 滋润和濡养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痰湿、水肿、津亏 一、精的基本概念 广义: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 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等 狭义:肾中所藏的精微物质,即肾精 精 二、(肾)精的生成和功能 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藏于肾中 后天之精水谷精微 出生前:是形成生命(胚胎)的本原物质 出生后: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精亏 五 脏 六 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 心心 小肠小肠 主血脉 主藏神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通于夏气 消化吸收 肺肺 大肠大肠 主呼吸 主一身之气 (推动心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 ) 主防御 在体合皮毛 开窍于鼻、咽 在志为悲、忧 通于秋气 喜润恶燥 传导排便 脾脾 胃胃 主运(消)化(运化水湿 ) 主升举 主统血 在体合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涎) 在志为思 喜燥恶湿 受纳和腐熟水谷 肝肝 胆胆 调节气机 调畅情志 促进消化 调理生殖 在体合筋“爪为筋之余” 开窍于目 在志为怒 通于春气 贮存和排泄胆汁 五轮学说 肾肾 膀胱膀胱 藏精,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主水 主纳气 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 开窍于耳和二阴 其华在发 在志为恐和惊 通于冬气 贮尿和排尿 肾 膀胱 中医体质学说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 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形)、生理机能( 气)和心理状态(神)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 质。 体质分类的一般依据:体质分类的一般依据: 阴阳的偏盛偏衰 气血津液的调和与否 脏腑功能状况 病邪的积聚 形体、功能、心理 影响体质的因素:影响体质的因素: 先天、年龄、性别、饮食、情志、环境、劳逸、 疾病 阴阳平和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面色肤色明润含蓄 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 力大 食量适中,夜眠安和,二便通调 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 性格开朗、随和 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阳热质 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 面色偏红或唇偏红 精力旺盛,精神易亢奋,多动少静 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多汗 食量较大,喜饮水,睡眠不安或多梦,大便易干燥, 小便易黄赤 唇、舌偏红,苔薄易黄,脉多洪大有力或偏数 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急躁易怒,自制力较差 阴虚质 体形瘦长;皮肤偏干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毛发稀疏枯黄 或面色潮红、有烘热感,或低热,或手足心热,盗汗 ,或手足心汗出 口、鼻、咽干,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涩 目干涩,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健忘,失眠 舌淡或舌红少津,少苔;脉细弦或数 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 湿热质 形体偏胖或苍瘦 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 易口苦口干,眼睛红赤多眵,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 短赤 男易阴囊潮湿甚至生湿疹,女易带下增多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多见滑数 性格多急躁易怒 易患疮疖、火热等病症 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较难适应 阴寒(阳虚)质 形体适中或偏虚胖 面色偏白而欠华,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动作迟缓, 反应较慢 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 食量较小,大便 溏薄,小便清长,或腰痠、尿频 唇、舌偏淡,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润,脉象沉迟 而弱 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性欲低 不耐寒邪,易生冻疮 气虚质 形瘦或虚胖(肌肉不健壮),面色少华,唇色少华, 毛发不华 精神不振,目光少神,容易疲劳,气短懒言,多汗 口淡,胃纳欠佳,大便正常或易溏,尿频 头晕,健忘,心悸,胸闷;齿摇,腰痠腿软 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 容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后易迁延不愈 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痰湿质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面部皮 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 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腻,大便正常或 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浊 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 多善于忍耐; 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证; 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气郁质 形体瘦者为多 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情绪易波动 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善太息,或嗳气呃逆, 或咽喉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较差,健忘 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易患郁症、脏躁、百合病、失眠、梅核气等病症 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天气 血瘀质 瘦人居多,面色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暗黑, 皮肤偏暗或色素沉著,容易出现瘀斑 易患疼痛,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中多凝血块 、或有出血倾向; 易烦,急躁健忘; 舌质暗有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 第二部分 食物与养生 食物的四性五味 四性:温、热、寒、凉 五味:辛、甘、酸、苦、咸 温 热 寒 凉 平:健脾开胃补虚 祛寒补虚 清热降火滋阴 纠正寒性体质,保护 扶助阳气,减轻寒证 纠正热性体质,保护 阴液,减轻热证 四 性 五味作 用注 意 事 项归 经 辛发汗、活血、行气、化 湿、开胃 多性温燥,多食易损伤津液, 导致便秘、上火、痔疮 肺 甘调和脾胃、补虚、止痛 多食容易引起肥胖、伤齿,滋 腻碍气,影响消化,引起腹胀 脾 酸敛汗、止泻、生津开胃 感冒者慎食肝 苦清热、泻火、解毒、除 烦、(燥湿) 有干燥症状者不宜多食。多食 损伤脾胃 心 咸补肾、润下通便、软坚 散结消肿 多食容易损伤血脉肾 淡利尿、化湿、消肿有干燥症状者慎用 五 味 日常饮食基本原则 自然 节制 平衡 清淡 清洁 戒烟限酒 日常饮食六宜 食宜早些, 食宜暖些, 食宜少些, 食宜淡些, 食宜缓些, 食宜软些。 -养生录 三餐早吃,好处多多 食物宜暖,适温适口 饮食适量,七八分饱 食物宜淡,少吃肥甘 细嚼慢咽,吸后更好 食物宜软,有助消化 三餐调匀 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象王子、 晚餐吃得象乞丐 “一口肉 两口饭 三口蔬菜 四口水果” 日常饮食与疾病宜忌 生冷:冷饮、冷食、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脾胃虚寒腹泻 者忌; 粘滑:糯米、大麦、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脾胃虚弱、 外感病初起者忌; 油腻:荤油、肥肉、油煎炸食品、奶酥、奶酪;脾湿、痰 湿者忌; 腥膻:海鱼、无鳞鱼(平鱼、巴鱼、带鱼、比目鱼等)、虾、 蟹、海味(干贝、淡菜、鲍鱼干等)、羊肉等;风热、 痰热、斑疹、疮疡者忌; 辛辣:葱、姜、蒜、辣椒、韭菜、酒、烟等;内热者忌; 发物:能引起旧病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除上述腥膻、 辛辣等食物外,如荞麦、豆芽、鹅肉、鸡头、猪头 肉等;哮喘、皮肤病者忌。 食疗保健重要原则 润物细无声,王道无近功 食物的功效与养生 粳 米 别名大米、白米、稻米 性味归经甘、平;脾胃、肺 功效 健脾益气,和胃除烦, 止泻止痢 应用 1、脾虚腹泻、消化不良: 大米100g,炒焦黄,煮粥常服 2、体弱、食少、乏力、易感: 党参30g煎汁,取汁煮稠粥温服 粟 米 别名小米 粟谷 性味归经 甘、咸,凉;脾胃、肾 功效 健脾和胃,益肾补虚,除 热,解毒 应用 1、产后或体虚调养:煮粥 2、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腹泻: 煮粥、或磨粉做丸吞服 3、补虚安眠:小米红枣粥 4、抗衰老:小米大豆粥 5、和胃止呕:小米煎取汁,10:1加入姜汁 6、男性精清不育:小米油加盐空腹吞服 7、烧烫伤:熬汁涂或研末撒 玉蜀黍 别名玉米、包谷、苞米、玉高粱 性味归经 甘、平;胃、大肠 功效 开胃健脾,除湿利尿 应用 1、食欲不振 2、小便不利、水肿 3、尿路结石 4、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5、抗癌、抗衰老 6、减肥、通便 附注玉米、玉米须、玉米油都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玉米粉粥 原料 玉米粉适量,粳米适量 制作 将玉米粉冷水溶和,待粳米粥煮沸 后,调入玉米粉同煮为粥。 功能 益肺宁心,调中开胃,适用于高血 脂症、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硬 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防 治。 小 麦 别名淮小麦(浮小麦) 性味归经甘、凉;心、脾、肾 功效养心除烦,益气敛汗除热 应用 1、心神不安、烦躁失眠: 小麦1-2两煮取汁,加大枣煮米粥; 2、妇人脏躁、悲忧善哭: 甘草9g,小麦30g,大枣10枚,煮水温服; 3、自汗盗汗:浮小麦炒焦研末吞服 4、骨蒸劳热: 宜忌湿热内盛者少食 五谷之贵 大 麦 别名饭麦、稞麦、麰(mu) 性味归经甘、凉;脾、肾 功效健脾和胃,消渴除热, 宽肠,利水 应用1、食后饱胀 2、和脾养胃 3、小便不利 宜忌体质虚寒、大便稀溏者少食 大 麦 芽 来源大麦发芽干燥 性味归经甘、平;脾胃 功效消食开胃,行气消胀,回乳 应用 1、消化不良、食少腹胀; 2、乳房胀痛 3、妇女断乳 宜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 莜(yu) 麦 40里莜麦,30里糕,10里荞面 饿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