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v要素禀赋理论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 Bertil Ohlin)师生俩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v其主要内容包括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以下 简称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以及 探讨要素积累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罗伯津斯基 定理等。 本章结构图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v一是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除劳动之 外,引入了另外一个生产要素资本,因此,生 产要素包括两个。 v二是关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也易于解释。 直观地看,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诸多 因素,都可以成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来源。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一、要素禀赋的概念 v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 素绝对数量无关。 v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 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 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图3-1中,EA、EB分别表 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 组合, EA、EB 两点与原 点的连线的斜率A 、B 分别表示A、B的要素禀 赋状况。 由图可知 A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 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 国家。 图 31 OL K Y=YA Y=YB X=XB X=XA EA EB XB YA YB XA O X Y 要素禀赋差异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关系: 1.注意到X和Y产品等产量线分别靠近K轴和L轴,意味着X 为资本密集型产 品, Y为劳 动密集型产品。(图3-2详细说明) 2. XAXB,YAky,则称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集型 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 图 32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三、模型基本假设 v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v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v规模收益不变; v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v生产要素供给既定不变; v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v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v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 密集型产品; v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 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节 H-O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H-O定理的文字表述: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 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禀赋点 图 33 O X Y PPFB PPFA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国家之间要素禀赋 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两种商品的生产能力,从 而引起供给能力的差别。这一过程可由以下分析说明: v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价格差异是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v价格差异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异造成的; v产品成本的不同,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所造成的; v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由要素丰裕度的不同所造成的;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 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 力较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A国PPT更平坦,即A国在X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 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 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 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要素禀赋相对供给差异相对价格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图 35 v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因此, 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降, 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 衡价格。 v国际均衡价格Pw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 v开放后,两国的相对价格和生产、消费均衡点发生 变动(见图37) v贸易三角QAOACA 和QBOBCB 图 37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v本节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旨在说明国际贸 易是如何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最 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v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有两点的寓意: 第一,它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 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 的最佳配置; 第二,它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 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v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 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 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X的相对价格上升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 X部门是资密型的,需要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 Y部门是劳密型的,释放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资本需求大于供给资本价格上涨 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劳动价格下跌 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 H-O-S定理 v假设条件:同H-O定理 v内容: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 入与绝对收入,即国际贸易的结果会使贸易间的要素 价格趋向均等。 vA国X相对价格上升,要素从Y部门流向X部门 A国 (K) X部门 扩张 Y部门 萎缩 KX需求 LX需求 KY需求 LY需求 K需求 L需求 资本名义价 格r 劳动名义价格 w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推导 右图画出了要素相对 价格和商品相对价格 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劳动相对价格越高, 则劳动密集型商品价 格越高)。 PY/PX w/rwB/rB PB PW PA B E A wE/rEwA/rA O A国分工生产X,提高了资本的相对需求,导致A国的 w/r下降;B国分工生产Y,提高了劳动的相对需求,导致B 国的w/r上升。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直至点E为止,此时,两 国X的相对价格均为(Pw),两国劳动的相对均衡价格均为 (wE/rE)。 劳动 的相 对价 格 劳动密集型商 品的相对价格 OY KB KA LB EA C OXA OXB A国 B国 D EB LA HOS定理的正规证明 由于A国的(w/r) 较大,且X是资本 密集型的,A国 将分工生产X直 至达到EA点。B 国分工生产Y直 至达到点EB。在 EA和EB点,两国 的(K/L)和(w/r) 均都是相同的。 wA/rA Y X wE/rE wE/rE wB/rB 契约线向右凸表示PPT是凸的,即 机会成本递增情形。 vX与Y等产量线的公切线的斜率绝对值代表要素价 格比率w/r v原点出发引向契约线上的任一点的射线斜率为资 本与劳动投入比率: Kx/Lx (Ox出发) 和 KY/LY (OY出发) 。从图中可看出封闭情况下, A国两种产品的K/L都大于B国,这是因为A资本丰富。 v注意EA和EB点的公切线斜率一样,表示要素价格 比经过贸易后变得一致。 v注意OxA EA和OxB EB平行,表示两国两种商品的 资本与劳动投入比经过贸易后也变得一致。 v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在现实世界中,国家贸易已经使不同国家间 同类要素的价格实现均等化了吗? 随意考察一下就可清楚表明回答是否定的。 例如: 医生、工程师、技术人员、机械师以 及劳动力所有者的工资在美国和德国与在中 国和墨西哥相比要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国际贸易完全消除了 ,还不如说国际贸易减弱了国家间同类要素收 益的差异来的更实际一点。 以下几个对要素价格均等化成立的前提假设在 现实中达不到: 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 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相同 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同 所有产品都可以参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检验 v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 美国数据 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发现,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 美国的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 集度。 全球数据 v波文、利莫、斯维考斯克斯的一项研究利用大量国家 的数据检验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该项研究在世界范围证实了里昂惕夫悖论。 v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 1、劳动生产率说 2、人力资本说 3、自然资源说 4、贸易壁垒干扰说 5、消费偏向说 6、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一)劳动生产率说 v里昂惕夫开始认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3倍),意味 着美国相对其他国家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所以劳动力 其实比较丰富。后来自己否定了,因为美国劳动生产率 高的同时资本生产率也更高。 (二)人力资本说 v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 上的文化、技术程度与健康状况,它是靠增加人力投资 来增加人力资本的。 v里昂惕夫收集数据时仅考虑了物质资本而忽略了人力资 本。 v很多美国出口商品(科技产品)中包含的人力资本相当 巨大 (三)自然资源稀缺说 v美国进口许多自然资源产品,而要生产一定的自然资 源密集型产品,一般要配合较多的资本要素。所以, 美国的许多进口产业资本密集度较高。 (四)贸易壁垒干扰说 v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可能会扭曲贸易的格局。 v美国对其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护最严密 v若美国进口商不受到限制的话,其进口品中资本与劳 动的比率将比实际情况要低5%。 ( 五)消费偏向说 v美国人更喜欢消费资本密集型商品以致于其资本密集 型商品相对价格较高,需要进口。 v这一观点成立的前提是美国本土供给没办法满足或者 不愿满足本国市场对资本密集型商品的消费。 消费偏向说没有被普遍接受,因为里昂惕夫实验时国 际贸易基本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这些收入水平差距 不大的国家消费结构被认为是相近的。 Y Pw Pa Pb AB 封闭条件下,A国X商品的价格Pa高于B国的Pb(因为A 国人更喜欢X商品),结果自由贸易后,A国的进口X,B 国进口Y。 X (六)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 是指 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国家(甲国)是 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如乙国)却是 资本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原因是:X产品的生产要素替代弹性 大于Y,X的等产量线比Y产品等产量线的曲度小。 要素密集度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并不合适,因为当时美国 农业并不比其他发达国家使用更明显多的资本。 Y L K (w/r)B(w/r)A 商品要素密集度逆转 X X产品相对于Y 产品,在A国是 劳动密集的, 而在B国是资本 密集型的。 80年代的研究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使用生产和消费的 资本劳动比率来代替进出口的资本劳动比率。结果数项 研究结论表明,美国生产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确实大于 消费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从而解决了里昂惕夫之谜。 南北贸易的适用性 v从进出口角度看,南北制造品贸易更加符合要素禀 赋理论。1995年世界银行的研究支持了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这显然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资 源禀赋差异更加明显。 表 4-5: 1992年美国与韩国之间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 Theorem) (3.9) (3.10) 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K。 第五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L 0 K X Y E E/ X/ Y/ E点是一国要素变化前的 要素禀赋点; 直线OX、OY的斜率表示 均衡时XY部门的要素使用 比例,X、Y点对应的劳动 、资本量分别表示两个部 门的要素投入量 OX、OY表示两个部门的 产出水平 资本增加,劳动不变要素禀赋点则由E移到E点,在商品 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两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保持不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