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学时:4学时 第三章 第一学时教案授课内容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重点和难点: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3、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5、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作用6、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授课思路:1.突出重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手段: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入手,在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比较中,讲授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切实把握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观念、方法和原则,由此加深学生对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的理解。2.通过案例讲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际意义。问题导入: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历史绵延不绝,对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思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总会对包括人的行为在内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总体思考。如世事变幻,其间有无规律?人生如梦,当中有无命运?各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根源何在?历史的演变有无规律?人生,是命运的安排,抑或上帝的指令?人是自由的吗?等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答,这些解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社会运动规律理论。下面,我们就从社会现象的二元划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讲起,看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主要原理: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历史中,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3)唯心史观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根源唯心史观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根源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以前的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着人们的认识。在资本主义以前,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封闭隔绝。一方面,使得社会本身内在深层的东西不能充分展开和暴露;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看不到社会历史过程的共同性、重复性,不易察觉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就必然导致用想象的联系去取代社会历史本身的实在的联系。唯心史观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剥削立场和观察视角的限制决定了他们经常歪曲社会历史发展的真相,他们肆意夸大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唯心史观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认识论根源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中各种盲目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历史现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要想达到对于社会历史的科学认识从而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历史唯心主义夸大了社会意识和英雄人物的作用,把社会意识和英雄人物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人们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现实的经济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及构成(1) 社会存在的概念及构成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由于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不仅要通过物质生产对社会发生作用,而且在人类实践所及的范围内,地理环境作为劳动对象日益进入了物质生产领域;同时也由于人口因素和人口的生产归根到底是受物质生产规律制约的。因此,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再次,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向高的更替和发展。当然,人口、资源、环境历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2) 社会意识的概念及构成社会意识概念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结构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它可以从不同视角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意识是以观念体系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社会存在。反映者必须依赖于被反映者,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自身独立的性质。在它对社会存在的依赖中,同时就存在着与社会存在相脱离、相背离的性质和倾向。(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这些都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意义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思考题1.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怎样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的建议结合当前全球环境问题说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相关资料和案例:1.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把地理环境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甚至认为自然条件决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首先,他认为,气候对各民族的性格、感情、想象力和智慧以及道德、风俗、宗教和法律等都有巨大的影响。他说,居住在寒带地区的北方人体格健康魁伟,但不大活泼,较为迟笨,对快乐的感受性很低;居住在热带地区的南方人体格纤弱,但对快乐的感受性极端敏锐。北方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强,“像青年人一样勇敢”,刻苦耐劳,热爱自由;南方人心神非常萎靡,没有自信心,“像老头子一样怯懦”,懒惰,不肯动脑筋,可以忍受奴役。他用印度炎热的气候来解释佛教教义的产生。他说,印度“过度的炎热使人萎靡疲惫”,所以很自然地产生了“静止和虚无是万物的基础,是万物的终结”的信念,并“认为完全的无为就是最完善的境界”和欲望的目的这些教义。其次,他认为,土壤同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密切的依赖关系。他说:“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1978,282页)“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治体。”(同上书,第280页)第三,他还认为,民族居住的地域的大小也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其密切的依赖关系。小国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宜于由君主治理,大帝国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孟氏的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具有明显的反宗教性质,它是人类在探讨社会问题方面为摆脱宗教神学的羁绊而向科学迈进的重要一步。但总的来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代表作,影响很大。马尔萨斯把他的全部人口理论建立在两个前提上: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他从这两个前提出发,得出了有名的两个级数的命题:“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产资料只能以算术级率增加”。据此,十代人以后,人类和生活资料所增殖的数量将是512100,差距是惊人的。并断言,这是一条永恒的“自然规律”。为了实现人口和生活资料增长间的平衡,他又提出限制人口增长的两种办法:一种叫做“预防的抑制”,即要求人们节欲和独身;另一种叫做“积极的抑制”,即通过失业、贫困、饥饿、瘟疫和战争等办法来消灭过剩人口。而且马尔萨斯认为“积极抑制”措施是恢复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平衡的最有效手段。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反科学的实质。首先,把人口现象看成是自然现象,抹煞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其次,他的“两个级数”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而虚构出来的。若据他计算,当今世界人口应超过550亿,与事实不符;最后,造成工人失业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什么“人口增长超过食物增长”的“自然规律”。至于马尔萨斯主张用失业、饥饿、瘟疫、战争手段来消灭大量“过剩人口”,则露骨地暴露出他的人口论的反动本质。但马尔萨斯毕竟在人类历史上较早地提出人口问题,并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的关系明确地摆到社会面前,作为资产阶级的人口学家,他的历史局限性使他形而上学地将有生物学性质的规则当作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因而他不能创造科学的人口学。不过,他的一些有关人口的思想资料还是有参考价值的。3.恩格斯在谈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的意义时指出:“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核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江泽民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中国世纪议程;1995年,党的14届5中全会第一次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载入党的正式文件。党的15大报告再次重申“持计划生育和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