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 日 导 读l 银行出卖个人信息 一年可赚上百万元l 我国个人和企业征信将区别管理l 评级机构到“秋后算账”的时候了l 五大工程打造“信用江西”l 美国的征信体系概况及借鉴银行出卖个人信息 一年可赚上百万元存在银行里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银行出卖(详见本报2月19日你的信息是怎么被出卖的?)。3月15日,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银行出卖客户信息的现象能得到遏止吗?银行出卖个人信息,能赚多少钱?50万元罚款对银行是否有威慑力? 个人信息被随意倒卖 为了调查每条客户信息值多少钱,记者以咨询公司工作人员身份接触到一位负责银保合作的第三方呼叫中心负责人。 这位姓付的经理告诉记者,他们根据银行提供的大客户名单,按照保险公司的计划,每两个月对客户打一次电话,以推销更多产品。 买个人信息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能知道他们有什么理财产品,哪些产品要到期了?这时,呼叫中心会根据情况加紧推销。 “我们需要的客户对象存款至少在5万元以上、征信情况好的。”他告诉记者,一份客户资料大约两元钱。 “我们买来的客户信息,还可以再次转卖。”他说,一些存款5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信用资料可以卖到30元一份,而每次买卖都是上千份,“买家是各类咨询公司和销售公司。” 当记者问及可否购买这些大客户资料时,付经理表示,他们一般只跟非常熟悉的中介咨询机构合作。对首次合作的客户,则采用“交换客户信息”的方式。 除银保合作呼叫中心这种渠道外,不少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担保公司也可能购买客户个人信息。 “卖给他们信息的,一般是信贷审核员和业务经理。”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客户信息所售价格主要取决于量的大小,如果在5000份以下,可能在5元左右一份;如果达到了几万份,便宜的只要0.5元一份。 罚款威慑力不大 就银行客户资料与信用记录外泄的问题,重庆市一些银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对此严加防范。 对于提供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最高罚款50万元的规定,有银行人士表示,一些银行以此每年可赚上百万元,50万元罚款算是“小头”。 “但出现违规行为,板子最终会打到银行及其负责人头上。”一位股份制银行行长说,由此给银行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50万元的经济处罚。 这位行长担忧,目前银行内部相当多部门都可以直接获取客户个人信用记录,其中包括办理贷前调查的客户经理、贷款审查审批人员、贷后检查人员等。 因此,这也造成一旦发生问题,有关机构很难确定银行内部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无法认定具体责任。即使客户断定出售自身资料和信用记录的银行,由于举证难与调查难,也很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而条例如何化解这一担忧,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信息来源:重庆日报 日期:2013年2月20日)我国个人和企业征信将区别管理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的信用状况如今已成为决定其交易机会多寡的最重要参考。而提供这类信用信息服务的征信业也随之逐步发展起来。近日出台的 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从今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首要问题。从条例规定的市场准入到征信业务规则,个人信息的保护和企业信息的公开与共享作为两个基本思想,将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管理明确区别开来。我国最早的征信机构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时称“中国征信所”,主要从事企业信用调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征信行业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重新发展起来。但现在来看,这一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方面缺乏统一规范。许多应当公开的信息没有依法公开,采集信息困难重重。另外,对信息主体的侵权行为难以界定,信息主体权益难以维护,这也增加了征信机构的法律风险。为了帮助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主体防范风险、扩大交易,也为了维护征信行业的良性竞争,相关部门于2002年开始着手征信行业的立法工作。期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除征信业管理条例这一原则性法规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制定实施包括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个人及企业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在内的多项配套规定,国家对征信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由于个人和企业这两个主体的法律属性不相同,个人对自己的信息拥有完全的控制权,法律也相应规定了隐私权制度对个人信息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而企业本质上是法律创设出来的特殊民事主体,其信息关系到交易对方的利益。因此,条例遵循了这种法律属性的区别,对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实行区别管理,对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和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规定了不同的设立条件。基于个人信用信息的高度敏感性,条例对设立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管理相对严格,除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例外,还需具备主要股东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有符合规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制度、措施,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取得任职资格等条件,并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登记。此前,由于许多征信机构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保护制度,存在着信息大规模泄露的风险。此次条例的出台为保护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要求,严格规范个人征信业务规则,明确规定禁止和限制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信息,明确规定个人对本人信息享有查询、异议和投诉等权利,严格法律责任。为了促使个人改正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这一期限的设定主要参考公众、专家意见和国际惯例。国际上一般都对个人的不良信息设定了保存时限,英国规定保留6年,韩国规定保留5年,我国香港地区规定个人破产信息保留8年。而对于企业,条例则鼓励其信用信息公开透明,为企业征信业务的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征信机构可以通过信息主体、企业交易对方、行业协会提供信息,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已公开的信息,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判决、裁定等多个渠道采集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对外提供时都不需要取得企业的同意;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职务相关的信息,视为企业信息,采集和使用时也不需要取得信息主体的同意。另外,条例对设立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管理也相对宽松,只需依照公司设立登记的法律法规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自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备案即可,不需另行审批。可以看出,对于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区别管理的模式既满足了企业征信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企业征信市场的充分竞争,又提高了个人征信机构的准入门槛,保证了个人征信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更加规范地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期:2013年2月19日)评级机构到“秋后算账”的时候了摘要:美国、欧洲开始对标普、穆迪等评级机构“算账”,此前评级机构给予次贷相关债券产品过高评级和下调欧洲一些国家评级被指加剧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 “当心房地产市场已疲软正在冷却曾经强劲的市场现已走软次贷正在沸腾正在摧毁房子抓紧了CDO业务有问题抓紧了他们正在追查杠杆化CDO一路向下次贷”这是从一堆标普公司电子邮件中找到的据说很有“创意”的视频。这份问世于2007年的视频文件的作者是一名标普分析师,其时他正在审查一批抵押贷款。他录制了这份搞笑视频并通过电子邮件转发给他的同事。但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 Holder)看着这段视频一点也笑不出来。在这份视频文件中,一名公司职员模样的男子正跟着音乐边唱边跳。音乐是美国新浪潮乐队传声头像(Talking Heads)的烧毁房子(Burning Down the House),但歌词已被改写为了次贷“正在摧毁房子”。邮件正文里还写着“大卫拜尼(David Byrne,乐队主唱兼吉他手)对不住了这是我的版本。”显然,标普分析师已经意识到了次贷正在“一路向下”。但似乎不合逻辑的是,他们对次贷相关债券产品却给出了很高的评级。在搜集到大量“令人尴尬”的电子邮件和其他证据后,美国司法部日前在洛杉矶向法院提交了针对标普及其母公司麦格劳-希尔集团(McGraw-Hill)的民事诉讼。评级机构给予次贷相关债券产品过高评级被认为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到指控的这种行为极为恶劣。它触及了近几年金融危机的核心。”霍尔德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已逐渐进入尾声,但针对引发、助推危机的种种诱因仍在清算中,美国司法部针对标普的起诉就是最新行动之一。不少观察人士相信,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很可能会掀起一波向评级机构“秋后算账”的新浪潮,也或将激发国际评级制度的一系列变革。危机之链“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误是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一环。”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在2011年的最终报告中写道,“没有评级机构的话,这场危机不会发生。”在30年前的美国,如果你为买房贷款,那么借钱给你的贷款机构指望你能够归还这笔贷款。但自从有了证券化这一工具,即便你无法还债,贷款机构也不再承担风险。因为在这样的体系中,商业银行将抵押贷款卖给投行。投行将成千上万的抵押贷款(包括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信用卡债务等)打包做成复杂的衍生品,也就是所谓的“抵押债务债券”(CDO)。次贷危机爆发前,多数CDO被评级机构给予了AAA评级,也就是最高的投资级别。这使得CDO在退休基金中特别受欢迎,因为退休基金只能购买高评级的证券。但这样的体系却是一颗“定时炸弹”:贷款机构不再在乎借款者能否还债,因此它们开始发放高风险贷款;投资银行也不在乎,因为卖出越多CDO,它们赚的钱也越多;评级机构就更乐此不疲了,它们的评级由投行付费,而且给出的AAA评级越多,它们的利润也越高。即便CDO评级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些机构也不负责任。在2004年9月至2007年10月期间,标普对价值超过2.8万亿美元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esidential MBS)和1.2万亿美元的CDO进行了评级。美国司法部认为,信用评级机构为了在行业竞争中赢得业务,不惜对有问题的抵押贷款债券给予优质评级,也没有在资产质量变化时及时作出反应。CDO产品很快遭到降级,导致购买这些产品的投资者损失逾50亿美元。美国司法部高级官员托尼韦斯特(Tony West)表示:“我们有证据表明,标普不仅知道银行的所作所为,而且还帮助它们这么做。”韦斯特拒绝透露司法部是否正在调查这些银行。评级行业的利益冲突已饱受诟病:债券发行公司向评级机构付费,这些公司通常在不同评级机构中选择给予最好评级的机构,因此评级机构便有动机夸大对这些公司的信用级别,从而赢得市场份额。这项诉讼称,标普高管曾对降低一些投资评级表示担忧,因为这可能会触怒客户并把标普的业务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在2007年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标普的一位分析师表示,标普的一些职员此前就想过要在抵押贷款债券崩溃之前下调评级,但“管理层担忧惹怒很多客户,从而在与惠誉和穆迪的竞争中失利”。秋后算账事实上,美国司法部在过去数年里一直在对评级机构进行调查,搜集了大量证据,但标普却认为那些不过是断章取义。司法部在过去4个多月时间里一直在与标普讨论可能的和解协议,希望对方支付10亿美元罚金。但如果标普真的支付10亿美元罚金,这将耗尽麦格希集团一年的利润。标普还表示,美国司法部所提及的抵押贷款证券,其他评级机构当时也给出了相同的评级。由于美国政府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