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0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5页 / 共110页
第6页 / 共110页
第7页 / 共110页
第8页 / 共110页
第9页 / 共1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0041060-01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区域差异及规范化问题研究研究报告项目委托单位: 山西省科技厅 项目承担单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项目负责人: 王喜云项目起止时间: 2010年4月-2011年10月2011年 11月 11日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序号姓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对成果主要贡献01王喜云副教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承担子课题写作 统稿02马燕平讲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调研 承担子课题写作03郭英杰副教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调研 承担子课题写作04马玉龙讲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收集材料 统计数据05吉子轩副教授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收集材料 统计数据 王喜云:副教授,科技哲学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部马原教研室主任,作为课题主持人,承担课题的设计、统稿和子课题的写作。马燕平:讲师,经济学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经济系教师,参与人,调研、承担子课题写作。郭英杰:副教授,法学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法学院副主任,参与人,调研、承担子课题写作。马玉龙:讲师,经济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理学系教师,参与人,负责收集材料统计数据。吉子轩:副教授,力学学士,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与人,负责收集材料统计数据。内容摘要教育投入,作为教育发展的资源动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毋庸置疑,可以较为敏感地反映出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因此,研究教育投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讲,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样也作用于社会公平。有研究指出,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布会给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分布带来负面效应。从小的角度看,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并使这些接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相对较高的货币收益和精神享受。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总量不足,而且教育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而,如何建立一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体制、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利用率,使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切实有效地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目 录1 绪论11.1问题的提出11.2研究的背景41.3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81.4几个重要的概念界定111.5研究的主题、重点和假设132 研究现状及其综述142.1基础研究142.2专项研究153 研究的方法、样本与变量163.1研究的方法163.2研究的样本163.3研究的变量174 研究的基本内容174.1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演变态势174.2与其他省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状况比较314.3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364.4关于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694.5研究结论815 研究结论政策含义探讨825.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区域差异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825.2教育投入管理机制的分权化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区域差异产生和存在的直接因素845.3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强弱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区域差异产生和存在的关键因素856 规范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对策及建议876.1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规范化模式876.2规范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对策与建议917 对研究的反思967.1对研究思路、方法、过程的反思967.2对研究结论的反思97参考文献 100附 录1. 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1.1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现状调查及分析1.2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2. 研究成果(论文)2.1王喜云 马燕平 :“我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区域差异问题研究”,山西教育管理篇,2011.062.2王喜云 郭英杰:“规范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对策与建议”,山西教育教学篇,2011.103. 调研提纲4. 调查问卷1、绪论11 问题的提出教育投入,作为教育发展的资源动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毋庸置疑,可以较为敏感地反映出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因此,研究教育投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讲,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样也作用于社会公平。有研究指出,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布会给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分布带来负面效应。从小的角度看,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并使这些接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相对较高的货币收益和精神享受。教育的经济价值既然有一部分为受教育者本人或其家庭所获得,它便可以成为个人或家庭的追求目标,并且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得以实现。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与学生及其家庭对教育的期望之间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基础教育同样存在着竞争性和排他性。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当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受到世人重视之后,近年来,人们的目光逐渐集中于一个新的领域教育的公平问题。教育投入也成为衡量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量化指标。公平是评价每个公民应该被赋予基本权利的重要标准。对于个人来讲,公平和优质的教育不仅可以带来获取收入能力的提高,同样也对塑造个体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形式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 ONeill DEduchation and Income Growth:Implication for CrossCountry Inequali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No6,1995,p12891301Park KHEducation Expansion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on Income DistributionJ1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No.1996,p246261 Lopez R,Thomas V and Wang YAddressing the Education PuzzlcMWorld Bank Working Paper,World Bank:Washington,DC1998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政策指定者和研究者逐渐发现和认识到教育发展的不公平与其他社会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更是衡量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农村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领域也日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后,经过各级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每年投入的总量都在不断上升,使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无论在办学条件,还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仍存在很多问题,从全国情况来看,主要是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总量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低于事业发展规模需要;从地区来看,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而,如何建立一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体制、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利用率,使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切实有效地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2006年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在我省全面实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基础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与国家教育投资相比,地方教育投资直接体现出差异性,即区域性、直接性和地方政府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沈百福地方教育投资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权限也不断得到加强,同时也加大了地方对教育承担的责任。而地方教育投入量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即社会经济对教育发展的需求程度和社会经济对教育发展所需投入的提供能力。因此,地方政府的投入能力对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课题组负责人,基础教育投入问题一直是我的研究兴趣所在,为了从发展的基础层面上研究山西省的教育问题,我选择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即教育公平问题又引导着我将最终的关注目光集中在了山西省基础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及规范化问题上。我之所以选择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及规范化作为研究的主题还有以下的几个原因:一、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主体是政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二、当前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像山西省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更为鲜见,通过此项研究的开展可以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三、目前相关问题理论研究的开展和政策的制定及修改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和辅助,本项实证研究可以为其他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四、这些年在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为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保证了研究的顺利实施。本文将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作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现状进行审视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山西省的农村的基础教育投入是否存在地区差异:如存在则这种差异有多大;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等。1.2研究的背景1.2.1地理山西地处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太行山之西,故称山西。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地区为晋国领地,故简称晋。战国时期,由于韩、赵、魏三家分晋,山西又有“三晋”的别称。山西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相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山西冬季漫长干寒,全省温度在0以下;夏季南长北短,温度高且多雨,7月气温约2126;春季短,风沙多,常干旱;秋季较短,天气暖和,晴朗。年均气温-414。年降雨量400650毫米,但分布不均。主要城市有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晋城市、临汾市、运城市11个市、119个县(市、区),省会为太原市。山西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除汉族外,全省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0.35%。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中间夹着一系列串珠状的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晋中盆地、晋南盆地、上党盆地。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996.55元,比上年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55.1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44.10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04.76元,增长6.7%。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154.86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