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呼气异味 呼气异味(口臭) 机制 分类 来源 治疗 一、机制 一、机制 ? 细菌: 唾液、龈沟液、舌背、牙周袋 ? 口腔细菌代谢分解(革兰阴性厌氧菌:牙龈卟啉 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福赛坦氏菌 等) ? 底物:食物残屑、脱落细胞 ? 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 ? 挥发性硫化物(硫化氢、甲基硫醇、二甲基硫化 物) ? 另外,挥发性脂肪酸(丁酸、丙酸)和二胺类化 合物(吲哚、尸胺),症状较轻 二、分类 二、分类 ? 生理性口臭(暂时性):见于晨醒时,睡 眠时唾液减少,口腔活动减少,而细菌代 谢增加所产生。 进餐和刷牙后可消失。 病理性口臭:持续的慢 性呼气异味,可持续 数月至数年。 三、来源(病理性口臭) 1.口腔内(80-90%):舌苔、牙周病 2.口腔外(4-10%):呼吸、消化、代谢 口内来源 (1)舌苔 ? 舌背:口腔内细菌最密集处 ? 丝状、菌状、叶状、轮廓乳头,凹陷、凸 起,为细菌粘附生长提供空间。 ? 细菌降解滞留于舌背的食物残屑、脱落细 胞,产生硫化氢。 ? 口腔异味最主要来源。 (2)牙周病 ? 异味来源主要是甲基硫醇 ? 挥发性硫化物水平与牙龈出血指数、牙石 指数、牙周袋深度等牙周病相关,牙周情 况更利于细菌堆积。 ? 甲基硫醇与内毒素、白介素共同激发前列 腺素、胶原酶生成,加重牙周破坏,恶性 循环。 (3)其他牙源性疾病 ? 龋齿、不良修复体、阻生牙、食物嵌塞、 口腔溃疡等造成的食物残留、细菌堆积。 ? 各种原因的口干患者,失去唾液的清洁和 保护作用,易使舌苔、牙菌斑堆积。 2.口外来源 (1)呼吸系统: ? 化脓性扁桃体炎,潴留细菌和食物残渣, 腐败发酵产生异味。 ? 鼻炎、鼻窦炎、慢性气管炎、肺部感染如 肺脓肿等分泌物均可导致呼气异味。 (2)消化系统 ? 食管憩室、反流性食管炎时,胃酸反流, 刺激粘膜发炎,产生异味。 ?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硫化氢。 (3)代谢异常 ? 代谢物进入血流,肺泡气体交换,从呼吸 道呼出。 ? 血流携带的挥发性硫化物主要是二甲基硫 化物,肝功能不良、肝硬化。 ? 肾衰竭:二甲胺、三甲胺升高,鱼腥味。 ? 糖尿病酮体堆积,烂苹果味。 ? 有机磷农药中毒,大蒜味。 检查诊断 1.仪器检测 ?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可同时测量三种硫化 物。 ? 单纯硫化氢升高,提示口腔卫生差,舌苔 ? 甲基硫醇浓度高,提示牙周炎来源 ? 二甲基硫化物升高,提示口腔外来源。 2.其他气味,鼻闻法鉴别。 对症治疗 四、治疗 ? 减少细菌、底物 ? 1.刷牙时刮除舌苔,保持口腔卫生 四、治疗 ? 2.治疗牙周病:清除菌斑、牙石 ? 3.治疗口腔内疾病:充填龋齿,拔除阻生牙 ,去除不良修复体等。 ? 4.抑菌药物:含漱液、牙膏,含有氯己定, 消毒防腐。 ? 5.治疗口腔以外的疾病。 四、治疗 Thank you! &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